⊙石盛芳[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四川南充637000]
“堅硬如水”:《最慢的是活著》中的奶奶形象
⊙石盛芳[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四川南充637000]
在喬葉的《最慢的是活著》中,“奶奶”這一豐韻的個體生命,無論是與孫女的爭執(zhí)和相融,還是對封建觀念的執(zhí)著和操守,抑或在苦難面前的堅韌和不懈,都彰顯了女性的生命韌性。作為一個處于從古到今過渡階段的女性,小說中的“奶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呼,更是女性復(fù)雜而矛盾的精神獨白。
女性母性自我犧牲生命意識
最初被喬葉的《最慢的是活著》吸引,不外乎一個“慢”字。生命的長度有限又有終點,無論年月的車輪怎么慢,也會有盡頭。但“慢”又讓我陷入質(zhì)疑,為何活著是最慢的?讀至那恬淡的結(jié)尾,我才慢慢領(lǐng)會到,“慢”的深意在于“活著的寬度”,而不是時間的速度。對于“奶奶”這一形象,我也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小說中的“奶奶”,不只是李小讓的奶奶,她代表了千千萬萬人的奶奶。她是一個有著豐腴生命形態(tài)的女人,也是一個大半生都負(fù)擔(dān)著沉重的生存壓抑的女性。對此,小說文本不僅用了大量筆墨進(jìn)行明線書寫,而且通過暗線——“我”的視角來進(jìn)行呈現(xiàn)。
在小說中,作者多次將“奶奶”描述成了一個母親。不只是在如長兄的父親去世、如長姊的母親去世的時候如此,就是在“奶奶”去世的時候,作者也有如此描寫:“看著靈桌上一青一老兩張照片。也不像是夫妻,而是母子?!獮槭裁窗?,為什么每當(dāng)面對祖母的時候,我就會有這種身份錯亂的感覺?會覺得父親是她的孩子,母親是她的孩子,就連祖父都變成了她的孩子?不,不止這些,我甚至覺得村莊里的每一個人,走在城市街道上的每一個人,都像是她的孩子。仿佛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她的孩子,她的懷抱適合每一個人?!雹購倪@種身份錯位的感受,可見“奶奶”身上的母性特征。“母性”是一個有著很大寬容度的詞匯,它意味著一個人在對待人事時所帶有的如同母親對自己孩子般的視線、包容和愛。正如郝丹所說:“祖母這一人物形象伴隨故事的進(jìn)行逐漸成為‘母親’的代言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母親’的人類精神群像,其精神內(nèi)核便是母性這一抽象的凝結(jié),它蘊含著原始的魔力、靈氣和情感,在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都有著沉默而穩(wěn)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這也正是母親原型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雹?/p>
郝丹在其文章中,從“生產(chǎn):生理身份的嘗試與印證;養(yǎng)育:社會角色的探索與確認(rèn);死亡:母性主體的體驗與思考”③三個方面,詳加論述了文本中的“母性”。但是,我認(rèn)為“奶奶”這個人物形象所呈現(xiàn)的“母性”,更帶有一種寬泛的意義。它所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所謂的“生產(chǎn)、養(yǎng)育、死亡”這樣一個循序漸進(jìn)的過程,更多的是一個母親所包孕的“母性情懷”。
遍觀全文,皆知“奶奶”這樣一個從舊時代過渡而來的人,帶有濃厚的封建舊觀念,尤其是對“命有軟硬之分,生在初一十五的人命夠硬,生在二十的人最硬”這個觀念的認(rèn)可。而“奶奶”的生辰八字里,就有十五這一數(shù)字。對于這一觀念的執(zhí)守,壓抑了奶奶大半生,直到后來“我”成家立業(yè)之后才逐漸淡化?!澳棠獭睂τ诟赣H的態(tài)度,不僅僅是母親對兒子的一種愛,更是對命運的一種無措。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奶奶對父親這個獨子的感覺,我想只有這個字最恰當(dāng):怕。從懷著父親開始,她就怕。生下來,她怕。是個男孩,她更怕。祖父走了之后,她獨自拉扯著父親,自然是怕。女兒夭折之后,她尤其怕。父親上學(xué),她怕。父親娶妻生子,她怕。父親每天上班下班,她怕——父親在她身邊時,她怕自己養(yǎng)不好他。父親不在她身邊時,她怕整個世界虧待他。如此一種小心翼翼的母愛,包含著“奶奶”的所有心緒。她的世界僅有那個兒子,而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她怕自己的命硬,傷害了家人,傷害了最親的人。
“我”的出生,更是加劇了奶奶的這種惶恐。“我”出生在七月二十日,正屬于“初一十五不算硬,生到二十硬似釘”的范圍。這樣一種偶然變得不再讓人喜悅,于是出現(xiàn)了“奶奶”對“我”不喜歡、“我”也變著各種法來反抗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就在“我”以為“奶奶”對“我”的態(tài)度有所好轉(zhuǎn)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奶奶”仍然是那么在意我的命硬,就像在意她自己的命硬一樣。她說:“上頭我命硬,下頭二妞命硬。我們兩頭都克著你,你怎么能受得住呢?是受不住,是受不住。”這樣一種個人式的心理獨白,使“奶奶”這一人物形象變得更加沉重,也讓我們看到了“奶奶”身上的枷鎖是多么沉重。
“她嫌你命硬,你怎么不知道她在嫌你的時候不是在嫌自己?她自己也命硬啊。所以她對你的態(tài)度就是在對待自己,對自己當(dāng)然最不客氣了?!迸笥训囊幌?,不僅醒悟了“我”,也讓“奶奶”這個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這種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對母性的最好詮釋。而在此文本中,母性表達(dá)的獨特性更是體現(xiàn)在了一個母親對自身的戕罰,把一切不安的起因都攬在自己的身上。
“奶奶”這一形象的內(nèi)心是復(fù)雜的,有太多的糾葛存在。生于1920年,死于2002年,這中間有著八十二年的時間跨度。再從大的社會背景來看,從1920年到2002年這個時間段,中國發(fā)生了很多變化。1949年之前,“奶奶”既接受了父輩灌輸?shù)姆饨ㄓ^念,她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這種封建禮教的影響更是嚴(yán)重。但是,又不同于以往的時代,新的時代潮流帶來了一定的松動。從纏足不再是女性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儀式這一事件就可以看出,多元觀念意識互存是那個時代的必然趨勢。
“奶奶”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內(nèi)心世界既有著復(fù)雜得讓人捉摸不透的一面,也有著簡單到清如明鏡的一面。她一生所遵循的是良心和倫理規(guī)范,活得真實真切,卻也讓人心生惻隱和不解。在文本中,我們不難找到“奶奶”所信奉的原則,如“死了的人死了,活著的人還得活”“一切東西對她來說似乎都是有用的:總是點東西,扔掉了可惜”“寧可讓東西等人,不能讓人等東西”“有些理,啥時候都是一樣的”,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就這樣伴隨“奶奶”一生,支撐著她度過艱難、漫長歲月。她不僅要拉扯大兒子,還要操持兒子、孫子的家庭,她一生勤勞、節(jié)儉、能干、倔強(qiáng)、堅韌,為了家人而奉獻(xiàn)自己。這是一個偉大的女性,一個足以讓男性汗顏的女性。
但是,這也是一個可憐的女性,因為固有的封建觀念,迷信命運、保守固執(zhí)折磨著她的一生。為了李家的后代,為了兒子不寄人籬下,不遭人怠慢,她放棄了再嫁的機(jī)會。因為自己的命硬,也因為孫女的命硬,她時刻擔(dān)驚受怕著。從父親生病住院到去世,沒有人告訴“奶奶”,而她也始終不提要去看,只是話也越來越少。后來父親的遺體回家,大家都在哭,只有她始終躲著,不敢出來。直到入殮的時候才出來,“把身子擲到了地上,叫了一聲‘我的小勝啊’”。這樣的舉動是何等震撼人心!而且,作者還如此寫道:“這么多天都沒有說話,可她的嗓子啞了。”沒有說話,嗓子卻啞了,這樣無聲勝有聲的表達(dá),更是讓人見出“奶奶”精神上的崩潰。
“奶奶”的內(nèi)心世界是如此的沉重,不曾有過絲毫的放松。即使后來孫子孫女都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該是她樂享天倫之時,她也是如此害怕,害怕給孫媳婦添麻煩,害怕給孫女帶來不便和笑話??v觀“奶奶”的一生,各種負(fù)擔(dān)、各種恐慌一直壓在她的心上。弗洛伊德將人格在道義方面的表現(xiàn)定義為“超我”,“超我”是理想的東西,又分為自我理想和良心,需要努力才能達(dá)到。同時,它還是禁忌、道德、倫理的規(guī)范和標(biāo)準(zhǔn)以及宗教戒律的體現(xiàn)者。具體而言,“超我”是根據(jù)社會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和要求而在人的內(nèi)部世界中起作用,是內(nèi)部世界的代表。④如此看來,“奶奶”內(nèi)心世界的復(fù)雜,以及對封建觀念虔誠的遵守,又何嘗不是對“超我”的詮釋?
小說也書寫了其他幾位女性,如從未操心過任何家務(wù)事、一心只需當(dāng)好自己民辦教師的母親,為夫家延續(xù)香火的姐姐,以及兩位悉心操持家務(wù)的嫂子。但是,著墨最多的,就是“我”。“我”的出生就帶著命硬的符號,從而碰觸了祖母最忌諱的一點,于是就成了最不受寵的孫女。也就是借助這樣一個起因,小說進(jìn)而從“我”這樣一個有距離的視角,比較客觀地描述了一位艱辛同時亦是偉大的女性。
“我”從小孩子的時候,就與祖母處于對峙關(guān)系,甚少有柔軟的對話。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經(jīng)歷到處闖蕩的困難,“我”逐漸理解了祖母所給予“我”的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后來祖母性情改變,以及對現(xiàn)實的表象屈服,都使“我”得以重新審視她,重新理解“我”與祖母從爭鋒相對到和平相處,最后形成一種延續(xù)關(guān)系這樣的過程。正如于莉的分析:“更加意味深長的是,在奶奶的葬禮上,一直和奶奶敵對的二妞竟然變成了奶奶的家庭代表,她要說出‘我代表我的祖母王蘭英,謝謝大家’的話,在這個兩代人生命交接的瞬間,兩種社會形態(tài)也完成了鏈接,二妞與奶奶之間產(chǎn)生了真正的融合。”⑤
而在這種融合的背后,更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契合。此時,他們都已在生活這條路上奔波了很久,都能理解生活的意義、生存的艱辛。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dá)的主題之一——活著的意義在于生命厚度的增加。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從生到死的這條路上,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增厚生命的意義。母親,在民辦教師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老師的天職,即使對于柴米油鹽、人情世故也統(tǒng)統(tǒng)不懂,但是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價值;姐姐,普通的人妻,流產(chǎn)多次,也只是為了能夠給夫家生個兒子;兩位嫂子,盡好妻子的本分、母親的責(zé)任。可以說,她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意義。她們都只是平凡的女性,但是她們?nèi)彳浀氖澜绮皇皂g,普通的人生不減生命的厚度。正如作者在結(jié)尾處所寫:“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p>
在男性的剛強(qiáng)對面,女性似乎一直是柔弱的。但是,在面對艱難困苦之時,女性也會堅韌如蒲葦,也會傾盡自己的所有去勇敢面對?!独献印返谄呤苏抡f:“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堅強(qiáng)?!庇谩八眮硇稳菖?,是十分貼切的。女性既有水之柔,亦有水之堅硬。
文本中的“奶奶”只是一個簡單的代名詞,但是包含著無限的意蘊。女性在中國古代一直依附于男性,沒有什么平等可講。即使到了這個女權(quán)主義旗幟高舉的時代,女性的地位也只是有所提升。在精神上,女性仍然避免不了對男性的依附,逃不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固有觀念模式。根據(jù)“奶奶”這一人物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女性是偉大的,可以為了家人承擔(dān)各種苦難;同時女性的生存也遭遇著困境,彌漫著壓抑的氛圍。正如王玲所言:“作者用白描般的語言勾勒出了奶奶漫長的一生,不再夸張那些疼痛,不再刻意尋找那些傷口,但它們在歲月流逝中,硬硬地存在著,反而更加觸目?!雹?/p>
喬葉對“奶奶”這一形象的講述,既有著懷舊的味道,也體現(xiàn)了一個女性不凡的生命價值。在散文《破碎的美麗》中,喬葉還這樣寫道:“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同樣,很殘忍的,我相信破碎的靈魂才最美麗。能夠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過。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么這些優(yōu)秀的靈魂的破碎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shù)奶炜?。我們從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夢想和真諦啊!”⑦“奶奶”這一具有歷史厚重感的稱呼,其生命歷程可謂是破碎的粘貼,但是也彰顯了“最純最美的光點”。
①喬葉:《最慢的是活著》,《收獲》2008年第3期。(文中有關(guān)該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②③郝丹:《喬葉小說〈最慢的是活著〉母性意識初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3期。
④邱云華:《文學(xué)批評方法與案例》,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版,第85頁。
⑤于莉:《對峙與相融——喬葉〈最慢的是活著〉解讀》,《文藝爭鳴》2012年第3期。
⑥王玲:《世界、女人、疼痛——喬葉小說創(chuàng)作論》,《大眾文藝》2011年第7期。
⑦王青子編:《往事·隨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頁。
作者:石盛芳,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
編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