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琴 張 靜 劉雪銀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精神病[1],臨床表現(xiàn)為涉及感知覺、行為、思維、情感、認知功能等各方面障礙[2]。該病作用機制復雜,病因不明,預后效果差,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治療依從性差的問題,大大影響了治療效果。缺乏家庭及社會的支持為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原因之一[3]。心理學認為,異性效應能夠激發(fā)人的潛能,提高積極性[4],因而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漠愋曰佑柧氁蕴岣咭缽男约隘熜Ь哂锌尚行?。我們采用異性互動訓練的方法輔助治療,以期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對患者的痊愈及預后具有較好的療效。
選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入院治療的98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有患者均按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確診為精神分裂癥,且無心、肝、腎等嚴重臟器功能衰竭性疾病。本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齡(50.4±14.3)歲;病程(4.7~10.3)年;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2.5±12.6)歲;病程(4.4~9.2)年。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1)。
表1 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表1 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注:1kPa=7.5mmHg
所有患者均口服奧氮平治療。觀察組患者同時進行男女互動訓練,一男一女為一小組,主要開展唱歌、畫畫、表演節(jié)目、講故事等輕松的娛樂活動;對照組進行男女隔離訓練,同樣開展上述娛樂活動,但將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起居、娛樂的時間、地點分開,并盡量減少異性之間的交流。
1.3.1 療效評定標準
以治療2個月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減分率作為療效觀察指標[5],評價標準如下:治愈,PANSS減分率>70%~95%;顯效,PANSS減分率>70%;有效,PANSS減分率在30%~70%;無效,PANSS減分率<30%。隨訪1年后再次進行PANSS量表評定,與出院前比較,PANSS加分率>50%視為復發(fā)。
1.3.2 治療依從性評定標準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的服藥依從性評分標準[6],自擬治療依從性評分表評定患者治療依從性,主要從是否主動服藥、是否主動要求異性互動訓練、出院后是否遵醫(yī)囑服藥以及按時復查等方面考察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主動記0分,被動記1分,排斥記2分。上述4項總分在0~1分為完全依從,2~4分為不完全依從性,5~8分為不依從。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對2組患者的所有計量資料均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且符合正態(tài)分布。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并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并進行t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觀察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經(jīng)1年的隨訪,觀察組45例顯效患者中5例復發(fā),復發(fā)率11.1%;對照組33例顯效患者中1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39.4%。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8.579,P<0.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性疾病,不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障礙,嚴重者還可能造成生命危險[7]。目前,臨床除了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外,從社會生活以及心理狀態(tài)影響和感染方面著手,對患者也是一種良好的輔助治療方式[8-12]。因此,我們在應用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的基礎上通過異性互動訓練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按醫(yī)生規(guī)定進行治療、與醫(yī)囑一致的行為,亦即合作性[13]。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認知功能障礙,往往不能遵醫(yī)囑按時服藥[14-15],藥物治療依從性差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復發(fā)的主要原因。
異性互動訓練是一種異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完成一些簡單活動的訓練方法。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社會功能方面往往存在較大的障礙,且傳統(tǒng)的住院環(huán)境和治療方式比較枯燥單調(diào),患者易失去治療的信心[16-18]。而經(jīng)過異性互動訓練,由于異性之間具有互補的特點,加之生理激素的作用,此種方式可以激發(fā)患者之間的社會活動和社交語言能力,例如擁抱、牽手等。因而對患者恢復社會功能、改善情感淡漠、交流障礙、性格孤僻以及思維貧乏等癥狀具有顯著作用。異性活動的刺激在某種程度上也加深了患者對疾病痊愈的欲望和信念,從而明顯增加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了復發(fā)率,利于疾病的痊愈。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表明異性互動訓練有助于精神分裂癥的痊愈。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上述結(jié)果均說明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異性互動訓練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痊愈,降低復發(fā)率。由于本研究選取樣本較小,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1] 宓為峰,鄒連勇,李梓萌,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復發(fā)情況的調(diào)查.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1):25-28.
[2] 陸根法.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調(diào)查分析.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26-927.
[3] 趙巍峰,謝博,陳思韓.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因素研究.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2,23(3):36-38.
[4] 張陽花.異性效應對精神患者的影響及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河北醫(yī)學,2007,13(12):1302-1303.
[5] 蘇美榮.綜合性心理行為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認知功能的效果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4):77-79.
[6] 喬衛(wèi)紅,黃健.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復發(fā)率調(diào)查分析.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8):47-48.
[7] 李花紋,蘇新法.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4):2215-2216.
[8] 楊云秀.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調(diào)查和護理對策.中國藥業(yè),2011,20(9):49-50.
[9] 鄭英君,吳逢春,周燕玲.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1年復發(fā)情況及服藥依從性的調(diào)查.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5(16):607-609.
[10] 郭細先,陳亞萍,劉堂龍,等.交往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57-1161.
[11] 李彩玲,張素平,曹慧瑛.臨床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中國臨床護理,2013,5(3):241-243.
[12] 張素瓊,李偉,何菊林,等.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對青春型精神分裂癥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12,27(7):48-50.
[13] 韓宏云,錢一平,劉保群.早期癥狀認知護理干預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的影響.中國臨床護理,2011,3(1):6-8,10.
[14] Papadimos TJ,Almasri M,Padgett JC,et al.A suspected case of delayed onset malignant hyperthermia with desflurane anesthesia.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4,98(2):548-549.
[15] Stewart SL,Hogan K,Rosenberg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Arg1086his mutation in the alpha subunit of th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CACNA1S)in a North American family with malignant hyperthermia.Clinical Genetics,2001,59(3):178-184.
[16] Kim MK,Lee SH,Park MS,et al.Mutation screening in Korean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patients:a novel SCN4AArg672Cys mutation.Neuromuscular Disorders:NMD,2004,14(11):727-731.
[17] 皮峻峰.社會功能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中國臨床護理,2013,5(2):137-138.
[18] Katsinelos P,Chatzimavroudis G,Zavos C,et al.A pyogenous gastric abscess that developed following ingestion of a piece of a wooden skewer: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endoscopic incision.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s,2007,16(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