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芳芳 王菲
【摘 要】目的:對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與參與型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參與型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給予糖尿病患者參與型護理,能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常規(guī)護理;參與性護理;糖尿病;自我護理能力
糖尿病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就是高血糖[1]。此病的病因一般有兩種,即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2]。糖尿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多尿,體型偏瘦,或渾身無力,體型偏胖[3]。患上此病的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治療,這并不代表患者需要一直住在醫(yī)院,患者在血糖穩(wěn)定之后就會出院。因此,患者學會自我護理非常重要,有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穩(wěn)定自己的血糖。本文主要對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與參與型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其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對象為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來我院診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經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在52~80歲之間,平均年齡(65.5±2.8)歲;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在50~82歲之間,平均年齡(64.3±1.9)歲。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等),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對患者定時巡視、口頭叮囑、用藥指導與知識宣教。觀察組采取參與型護理,具體方法為:
1.2.1 參與研究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糖尿病相關的知識教育,讓患者對糖尿病更加了解,鼓勵他們參與護理方案的制定與力所能及的護理,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進行自我護理,注意生活習慣,保證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口頭叮囑,要求家屬配合患者進行日常護理。
1.2.2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用鼓勵性、安慰性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密切關注其心理狀況,真誠傾聽其身心感受,并針對患者的糖尿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排解消極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1.2.3 制定護理計劃 患者可參與自己護理計劃的制定,可以組織患者先進行集體的討論,再派代表發(fā)言,然后由護理人員糾正患者發(fā)言中的錯誤,并告知患者生活中護理的注意事項,并與患者一起完成護理計劃。在進行護理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從飲食護理、運動護理、自我檢測、自我注射等方面一一突破[4],使患者在沒有護士的陪同下能自行穩(wěn)定病情。
1.3 評定標準
護理效果判定:按照我院相關標準,護理效果評為顯效、有效、無效?;颊卟∏橛忻黠@改善,ESCA(自棄護理能力測量表)評分較之入院時有明顯提升,生活質量高為顯效;患者的病情好轉,ESCA評分有一定的提高,生活質量有改善為有效;患者的病情并無好轉,臨床癥狀明顯,ESCA評分沒有提高,生活質量沒有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處理數(shù)據(jù),兩組數(shù)據(jù)的組間差距用χ2檢驗。P>0.05表示對比結果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顯效26例,對照組10例,觀察組比對照組多6例;觀察組有效13例,對照組10例,觀察組比對照組多3例;觀察組無效僅1例,對照組10例,觀察組比對照組少9例。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為97.5%,對照組75%,觀察組比對照組高22.5%。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3426,P<0.05)。詳情請參照下表。
3 討論
近年來,糖尿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的代表性特征就是患者的血糖偏高,高血糖對患者身體的傷害很大,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完全治愈的幾率非常小,并很有可能引發(fā)別的并發(fā)癥。因此,讓糖尿病患者學習自我護理技能,使患者能在血糖升高的時候自行采取護理措施來保護自己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對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與參與型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參與型護理模式就是讓患者參與自己的護理過程,使其學會一些力所能及的護理技巧,主要包括參與研究、心理護理以及制定護理計劃等。
本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參與型護理,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總效率為75%,明顯低于觀察組9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3426,P<0.05)。
綜上所述,給予糖尿病患者參與型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臨床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徐仁華,鮑秀敏,安新榮.反思性教育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16):1495-1496.
[2]張志彬.探討奧瑞姆自我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兒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94.
[3]劉建.社區(qū)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2):67-69.
[4]劉麗紅,丁靜,閻爽,等.延續(xù)護理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14):1336-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