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上海一條狹窄擁擠的弄堂里度過的。上海人滿為患,自然就沒有動物的生存空間,盡管如此,我孩提時還是養(yǎng)過不少小動物——蟋蟀、麻雀、蟈蟈、金魚、蝌蚪、小雞、白兔……它們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有生命的玩具;我望著被囚禁在器皿中的小可憐,為它們受我的保護,為我自己有能力主宰它們的命運,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得意和驕傲。我是個天生有點兒靦腆的孩子,身體孱弱,在家庭、學校和小伙伴中,不是被忽視就是遭欺負,而在我所圈養(yǎng)的小動物面前,我卻能扮演隨心所欲的強者角色。我比周圍的小伙伴更酷愛養(yǎng)小動物,現(xiàn)在檢討起來,大概在潛意識中是想彌補一種心理缺憾。
那時,我阿婆(奶奶)還活著,她老人家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每每見我將小動物玩弄于股掌之間,便會邁動粽子似的一雙小腳,顫巍巍走到我面前正色地說:“小心別弄壞了它們,它們也是一條命,前世說不定還是人投胎變的哩。人是不興做壞事的,誰今生作了孽,閻羅王就讓他來世變只蟋蟀?!蔽倚⌒∧昙o聽了這番教誨心里未免打鼓,我覺得自己雖然在家受父母訓斥,在學校受老師指責,總比這些關在器皿中的小動物要活得好些。于是,碰到能做用針頭刺破人家自行車胎,或用白水泥堵住人家房門鎖眼這類很夠刺激的壞事的機會,我就咬著牙自動放棄了,為的是來世不變成蟋蟀。
我九歲時,也不知中了什么邪,極想養(yǎng)一條獵狗。我想象我的獵狗長著黑白相問的毛色,起名叫花旋風,比梁山好漢李逵的外號“黑旋風”更響亮。我想象警察遇到一樁兇殺案破不了,是我的花旋風追蹤氣味,搜捕到了壞蛋。我想象有兩個流氓包圍我,要剝掉我身上僅有的一件毛衣,俗稱剝豬玀,花旋風勇猛地朝流氓撲躍過去……再美麗的幻想也代替不了現(xiàn)實?,F(xiàn)實是,上海不準隨便養(yǎng)狗。即使允許養(yǎng)狗,正值三年自然災害,養(yǎng)活人尚且不易,談何養(yǎng)狗!父母沒錢也沒興趣來滿足我這個純屬孩子氣的奢望。但少年內心的渴望是很難被湮滅的,買不起狗,我就花兩角錢買了只小鴨子,發(fā)誓要把小鴨子培養(yǎng)成真正的獵犬。小鴨子沒有伴,很孤獨,就整天圍著我轉,我遠遠地打一聲呼哨,它就蹣跚地跑過來了,活像一條能辨識主人并和主人親近的狗。我著手訓練它的嗅覺跟蹤,我將一條小魚在它扁平的鴨嘴前悠晃兩下,然后藏進瓶瓶罐罐組合的破爛堆里。小鴨子被饑餓催逼著,毛茸茸的腦袋一伸一縮作嗅聞狀,慢慢接近破爛堆,用蹼掌在瓶瓶罐罐之間扒抓,竟然把小魚翻出來并啄食掉了。我心里樂開了花。當然,它畢竟是小鴨子,我把小魚稍稍藏得遠些或藏得嚴實些,它就無能為力了。改變動物的品性,也絕非一個九歲的孩子所能完成。但我并不氣餒,一次又一次地趴在它面前,嘴里“汪汪汪”發(fā)出狗吠聲,給它做榜樣做示范,企盼它能改變嗓音……后來,小鴨子病死了,我用只小木匣裝殮了它,埋在街心花園,還用小木片做了塊墓碑,認真地寫上:鴨子獵犬花旋風之墓。
這也許可以稱得上是我用透明的童心寫就的第一篇動物小說。
說來也奇怪,我最近幾年所寫的好幾篇動物小說都是圍繞著改變動物品性這個命題來結構故事的。例如在中篇小說《牝狼》中,白莎為使半狗半狼的兒子變成純粹的狼而奮斗;中篇小說《紅奶羊》中,母羊先試圖改變小狼崽的食譜,后又努力扭轉羊兒懼怕狼的本性;長篇小說《狼王夢》中,母狼紫嵐耗費大量心血,企圖使狼兒克服自卑等等。我自己覺得這和我童年期想把一只小鴨子訓養(yǎng)成獵狗有著某種聯(lián)系。這也許是一種創(chuàng)作情結,也許是年紀大了,愛追憶往事,想圓孩提時沒做完的夢。
1968年我初中畢業(yè),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時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當時我們這批知青有黑龍江、吉林、安徽、江西、貴州、云南七個去向可供選擇。我報名去了云南,唯一的理由是:云南是動物王國,我想養(yǎng)一條真正的獵犬。命運成全了我。我在西雙版納—個寨子插隊落戶,并住進—位名叫波依嫩傣族獵手的竹樓里。波依嫩有兩個含苞欲放的女兒,由于語言障礙,他誤認為我是政府“送貨上門”的候補女婿,不僅教會了我捉魚、蓋房、犁田、插秧等一些基本農活,還很熱心地教我怎樣做弩弓,怎樣削竹箭,怎樣做逮雀鳥的金絲活扣,怎樣在野獸出沒的小路上埋設捕獸鐵夾。他養(yǎng)著一條黑狗,高大兇猛,敢只身闖進山洞朝土豹子吠咬,還很機警,波依嫩的女兒下河洗澡,都由它擔任警衛(wèi),任何男性公民休想靠近去沾著便宜。我當然極想和它交朋友,遺感的是,這畜生始終對我抱有成見,我拿肉喂它,它照吃不誤,我想伸手摸摸它,它卻翻臉不認人,朝我齜牙咧嘴作撲咬狀。有一天半夜我站在竹樓陽臺上向下撒尿,這狗娘養(yǎng)的竟悶聲不響朝我沖來,張嘴就咬,要不是我躲得陜,以后履歷表性別這一欄還不知該怎樣填寫呢。就因為它老用一種獄卒監(jiān)視囚犯的眼光盯著我,才害得我插隊三年上門女婿始終停留在候補階段而沒機會轉正。我至今想不出我在哪里得罪了它,也想不通它有什么理由對我刻骨仇恨,只有—種解釋,這是條公狗,同性相斥。這野蠻下作的畜生破壞了我心目中獵狗的美好形象,使我對狗的感情變得疙疙瘩瘩。數(shù)年后,落到我筆下的狗的形象也因此而變得自相矛盾。我寫了《第七條獵狗》《退役軍犬黃狐》《野狗》等小說,贊揚狗的堅貞忠誠;我也寫了《牝狼》,借狼之口對狗進行奚落嘲諷?;叵氘斈晡覍憽蛾蚶恰窌r,每每寫到狗的弱點,我就有一種復仇的快感。妻嘲笑我沒雅量,怎么跟狗過不去。冷靜想想,我是人它是狗,不該跟它一般見識,對它寬容才表現(xiàn)出人的優(yōu)越人的高妙人的超脫人的偉大??晌矣忠幌?,我確實有許多方面比狗要高明得多,但在愛和恨這個最原始也是永恒的問題上,我不見得就一定勝過狗。推而廣之,許多動物在感情的濃度和烈度上都優(yōu)勝于人類。隨手舉個例子,中國有句古話,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衫,衣衫者,想脫就脫,想換就換;而一對黑頭鸛,雌的死了,雄的常常會憂郁而亡。起碼在黑頭鸛的婚姻觀中,沒有妻子如羽毛之一說。正因為在動物世界里有許多行為規(guī)范對人類具有警誡、啟迪、效尤的作用,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自身,動物小說才被讀者承認接受,并成為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株奇葩。
插隊期間,我經常跟著房東波依嫩老獵人上山打獵,打獵是一項血腥味很濃的很有刺激性的活動。我親眼看見,公斑鳩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鳩飛到我們頭頂屙屎;母靈貓被鉛彈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點兒力氣朝它窩相反的方向奔跑,因為窩里還有一對小寶貝;—群長著鋒利獠牙的野豬被兩只老虎看管著,成為虎的肉食倉庫而無所作為;一頭公象掉入捕象陷阱,象群圍著陷阱哀嚎三天后,闖進附近一個山寨,踏平所有的房屋,這才離去;槍把大青猴從樹冠打掉在地,走近前去一看,大青猴一手捂住肚皮上的傷口,另一只手向我們作搖手狀……有時我們走得遠了,當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燒堆篝火過夜,波依嫩就會聊出一大籮關于打獵的故事來,有些離奇得就像童話,可他卻賭咒發(fā)誓說是真的。可惜,那時我壓根兒沒想到將來會寫動物小說,對那些稍稍做些文字潤色工作就能成為一篇好小說的故事不曾留心記錄,聽過也就算了,現(xiàn)在再要回憶頗覺困難。需要聲明一點的是,我雖然多次涉足獵場,卻從未親手射殺過一只獵物,倒不是我菩薩心腸,而是我槍法太差勁,只打得中地球。
三年的知青生涯,使我熟悉了熱帶雨林,也熟悉了眾多的野生動物。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使得整整一代青年荒廢了學業(yè),耽誤了青春,給億萬個平民家庭帶來了生離死別的悲痛,是一場全民族的浩劫。但就我個人而言,卻因禍得福獲得了從事動物小說創(chuàng)作的生活基礎,最終圓了我的文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