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涵
檢驗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
愛麗絲·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以前,很多人只知道《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里的那個小姑娘“愛麗絲”;而自從北京時間2013年10月10日19點以后,大家就都認識了一個叫“愛麗絲”的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
很快,愛麗絲·門羅的語錄就傳播開來了。我喜歡她說的這一段:“我三十六七歲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而我20歲時就開始寫作,那時我已結(jié)婚,有孩子,做家務(wù)。即便在沒有洗衣機之類的家電時,寫作也不成問題。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總能找到時間。這句話像一個響亮的耳光,羞辱著所有被時間追債的現(xiàn)代人?!拔姨α恕薄拔覜]辦法……”每一個說出這句話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喪失了對時間的主權(quán)。
難道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嗎?我們的肉體是由水、蛋白質(zhì)、肌肉、骨骼等物質(zhì)組成的,我們的生命則是由單向度的時間組成的。當(dāng)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和腿時,你會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卻不會憐憫自己那因為失控而癱瘓壞死的時間。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是時間的奴隸,它用一根一米長的鐵鏈拴住你,而你想做的事情,就全部躲在10米以外的地方。你以為你再過5年、再過10年就夠著了,但真相很可能是一直到老死,你都沒夠著——因為你不是時間的主人。
這個星球上,仿佛人人都有一份夢想清單。所謂夢想,就像是那10米開外的東西,人們覬覦著它,卻又不砸開那一米的鐵鏈條。有人說:我從下個禮拜起就要開始健身了。有人說:等我賺夠了錢,我就要多陪陪家人了。
可是,永遠永遠不要聽人們口頭上的清單,不要以為他們一直念叨的,就是對他們最重要的。因為,構(gòu)成一個人的實質(zhì),絕對是時間,而不是語言。當(dāng)他選擇了如何填充他的時間,他就是選擇了如何填充他的生命。
比如,有人問心理醫(yī)生李子勛:“我女兒今年兩歲,她爸爸經(jīng)常出差,回來的時候想抱女兒,女兒會說不要爸爸。請問發(fā)生這種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兒?”李子勛回答:“干嗎要教育孩子,這是父親應(yīng)該承受的?!?/p>
這位父親把99%的時間給了工作,只留1%的時間給女兒,就必須要承擔(dān)這種時間分配的結(jié)果。與此同時,他也是在為自己選擇一個身份:他更愿意成為一個事業(yè)有成的人,而不是一個父親。
世間的角色并沒有高低好壞之分,你的時間就是你的角色。喬布斯和宮崎駿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他們就是認同個人成就高于家庭價值的人。你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了吃喝玩樂而不是學(xué)習(xí)上,那么你就是一個及時行樂或得過且過的人。
愛麗絲·門羅帶大了4個孩子,也寫了很牛的小說;村上春樹和斯蒂芬·金在出名之前,都是用下班后、睡覺前的那幾個小時來寫作。他們不用說,時間可為他們證明,他們是誰,什么對他們重要。
檢驗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dāng)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樊利來薦自《西安晚報》)
責(zé)編: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