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包大人夜宿古寺,和方丈一起談佛論經(jīng)。半夜,一名小和尚被隔壁的響聲驚醒,細一聽原來是幾個強盜在寺院里偷了香火錢,正在分贓。
小和尚急忙跑到方丈的臥室,氣喘吁吁地說:“方丈不好了,有強盜偷了寺院里的香火錢,正在我臥室的隔壁分贓呢!”
方丈問道:“你聽清他們偷了多少兩銀子?有幾個強盜嗎?”
小和尚撓了撓頭說:“沒聽清,好像他們說四兩一分多四兩,半斤(古代一斤等于16兩,半斤就等于8兩)一分少半斤?!?/p>
方丈為難道:“不知人數(shù),這可如何安排抓賊?”
包大人聽后,胸有成竹地說:“方丈你放心,這次他們來了3個人,共偷了16兩銀子?!?/p>
方丈聽說只來了三個強盜,立刻安排了十多位武僧前去抓賊,果然這伙強盜只有3人,偷了16兩香火錢。
事后方丈問包大人:“包大人果然神奇,你是怎么知道來了3個強盜,偷盜了16兩香火錢呢?”
包大人樂道:“哈哈,不是我神奇,而是強盜們的話透露了信息,強盜們說每人分4兩銀子就多出4兩,如果每人分8兩銀子就少了8兩,就是說第二種分法需要的銀子要比第一種分法需要的銀子多出4+8=12(兩),由于分銀子的人數(shù)是一定的,所以第二種分法比第一種分法每人多得8-4=4(兩),由于每人多分4兩就比第一種分法超出了12兩,所以分銀子的人數(shù)應(yīng)該就是12÷4=3(人),用4×3+4=16兩,推算出他們一共偷了16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