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武
【摘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情境 實踐 數學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俺醪綄W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1因此,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力求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獲得者,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初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學生的興趣源于好奇。數學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掌握新知。如數學《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時,可設計如下情境:同學們,今天讓大家來做小老師,都來考考我。大家隨便報一個自然數,老師不用計算就會知道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你們可以用計數器核對。隨著學生報出的數,老師都能準確無誤的判斷,這時學生覺得老師太了不起啦,特別想知道老師用什么辦法來判斷的。老師沒什么魔法,也不是神仙,更沒有特異功能,只是老師比你們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數的特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規(guī)律好不好?通過這樣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去尋找、去探索數學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應用學到的知識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快樂的游戲中享受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聯(lián)系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既極感興趣,也容易理解,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的數學思想及應用知識的主動意識。因此,在教學時,要根據教材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恰當的設計,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活地展現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能主動尋找實際背景,然后運用所學知識的原理、方法,合理、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如在教學《噸的認識》之前,我先布置學生關注身邊物體的重量,如自己的體重、一袋糧食、一袋面粉、一桶水等的重量,并做好 ,課前我準備了一袋10斤的大米放在講臺上,讓學生先抱一抱,說一說感受,通過這樣的準備活動,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噸的認識做鋪墊。通過對新知識的學習比較,讓學生在腦子里對“一噸有多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能夠恰當地應用“噸”這個質量單位。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先分小組交談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名稱,再抽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交流,既體現了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又鞏固了學生對“噸”的認識。
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誘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鼓勵大家要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影子,經常主動地調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與同學、老師、家長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提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升華解決問題的技能
新課標倡導“動手實踐”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小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水平基本上還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因此,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經歷和學習內容,盡量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加強個性思維方法的互相交流,相互啟發(fā),這樣有利于實現學習互補,有利于提高變遷能力,有利于增強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達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動手可以促進兒童的思維。在數學教學中,與其我們教師滔滔不絕地空洞地講授,不如讓學生們動手去親自實踐。讓他們親自動手,積極參與,才能學得更有效、扎實、深刻。如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一課時,引導學生先摸一摸長方形教具,用小棒擺一擺,并例舉日常是生活中見到的長方形形狀的物體,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自然領悟長方形的基本特征: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數學本身也是一種實驗科學。在小學教材中,編排了很多學生的操作實驗。如: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除法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等,教師要精心安排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積極動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3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始于動作。我認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要變“坐中學”為“做中學”。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努力地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4,在教學中,教師要授之以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為學生自己探索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凡是學生能發(fā)現的知識,教師應敢于放手;凡是學生能發(fā)現的知識,教師絕不暗示;凡是能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操作弄懂的問題,教師絕不包辦。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動手驗證,同學之間互相溝通,互相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做學習的主人。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解決問題的數學是貫穿全部小學數學的內容,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會促進各領域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皢栴}解決”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最佳認知活動的條件下,引導學生自主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身情感體驗去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的數學活動。
[1]選自《數學新課程標準》
[2]《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3]選自《數學新課程標準》
[4]選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