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奇,呂坐彬,張占女,周鳳軍,李廣龍,房 娜
(中海石油(中國)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
遼西低凸起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沉積體系特征及演化
程 奇,呂坐彬,張占女,周鳳軍,李廣龍,房 娜
(中海石油(中國)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塘沽 300452)
渤海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組普遍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沉積,其沉積背景復雜,儲層橫向變化快。以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為例,綜合運用巖心、測井、地震、古生物及重礦物等資料,以層序地層學理論為指導,建立精細層序地層格架,并以此為基礎開展了沙二段沉積特征精細研究。研究表明:①錦州25-1南油田受控于雙物源,沙二段可劃分出3個四級層序,9個五級層序;②分析各級層序的沉積特征及演化規(guī)律,建立了等時層序地層格架下的錦州25-1南油田沉積模式;③應用研究成果有效指導油田各四級層序開發(fā)策略。
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古地貌;層序地層;辮狀河三角洲前緣
錦州25-1南油田發(fā)現(xiàn)于2002年,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遼西低凸起中北段(圖1),是遼西低凸起上發(fā)育規(guī)模較大、開發(fā)效益較好的油田之一,其中沙二段是主要油氣產(chǎn)出層段。開發(fā)初期前人研究沙二段主要發(fā)育層狀構造油氣藏,隨著油田不斷開發(fā),新鉆井資料逐漸豐富,油氣藏類型逐漸復雜,主要為構造巖性油氣藏,揭示出油田沉積特征的復雜性。
圖1 錦州25-1南油田地理及區(qū)域位置圖
本文根據(jù)巖心、錄井、測井和分析化驗資料,結合地震等資料,運用沉積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區(qū)域沉積模式的指導下研究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的層序地層特征與沉積相的構成、演化與分布規(guī)律,結合在層序格架內(nèi)辮狀河三角洲的演化特點,對受古地貌控制的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特征開展深入研究,建立油田精細沉積模式,對油田實現(xiàn)增儲上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
遼東灣地區(qū)古近紀呈北東走向的凸-凹相間構造格局,形成3凹2凸共5個次級構造單元[1],自西向東分別包括遼西凹陷、遼西低凸起、遼中凹陷、遼東凸起、遼東凹陷。各構造單元均呈北東-南西向相互平行展布。錦州25-1南油田位于遼西低凸起中北段,西側以遼西大斷層為界緊鄰遼西凹陷中洼, 東南呈緩坡向凹陷過渡,毗鄰遼中凹陷中、北洼,處于油氣富集有利位置[2-4]。該地區(qū)主要發(fā)育太古宇潛山、古近系沙河街組、東營組和新近系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等地層。油田油藏埋深較深,測試產(chǎn)能高,油藏豐度高。含油層系為沙河街組的沙二段和太古宇潛山,原油具有中等密度、低黏度、含硫量低、膠質瀝青質中等、含蠟量由低到高的特點。
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地層層序劃分,三級層序識別參考遼東灣地區(qū)的層序格架劃分方案[5-9]。以此為基礎,利用鉆井、測井、巖心和高分辨率三維地震資料進行四級層序的劃分與對比,將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劃分1個三級層序,3個四級層序(SC1~SC3)(對應于3個油層組)和9個五級層序(對應于9個砂層組)。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伴隨著基準面升降和可容納空間增減的變化,縱向上沉積亞相自下而上具有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前三角洲的交互演化序列,反映出兩個湖平面變化旋回。
3.1 微相特征
(1)水下分流河道:研究區(qū)典型發(fā)育的微相類型之一,主要由灰色細砂巖、粉細砂巖組成,垂向上呈現(xiàn)下粗上細的正旋回沉積序列;單層厚度一般2~5 m,最厚也不超過10 m;各單砂層底部為突變接觸,底部常含泥礫和沖刷侵蝕現(xiàn)象,沉積構造由下而上為平行層理,小型槽狀、板狀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及水平層理;自然電位曲線多為鐘形,箱形及箱形-鐘形。
(2)水下溢岸:水下溢岸沉積微相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兩側或前緣,沉積物粒度較細,以粉砂巖為主其間夾少量的黏土夾層,常含植物碎片。其水動力條件比水下分流河道主流線弱,相應的沉積物粒度變細,泥質含量增加,主要由粉砂巖組成;砂體單層厚度小,一般為1~3 m;其垂向沉積構造序列與分流主河道相似,即底部為沖刷面,向上過渡為塊狀層理、平行層理、板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水平層理,但交錯層理的規(guī)模有所減??;自然電位曲線為低幅刺刀形為主,微電阻率曲線呈齒化箱形。
(3)水下分流間灣:主要為一套細粒懸浮成因的泥巖、粉砂質泥巖、少量粉砂巖或泥質粉砂巖;砂質沉積多是洪水季節(jié)河床漫溢的結果,砂層中具波狀、上攀、波狀交錯等層理;自然電位曲線為低幅鋸齒形。
(4)河口壩:研究區(qū)最為發(fā)育的微相類型,單層厚度一般2~6 m;形態(tài)呈新月型、朵狀、條狀等;巖性主要由淺灰、灰白色粉細砂巖及細砂巖組成,分選較好;沉積構造主要有槽狀交錯層理、浪成砂紋層理;自然電位曲線為齒化箱形、漏斗形,反映出下細上粗的結構特征。
(5)遠砂壩:主要為粉砂巖,含細砂、黏土。沉積構造有韻律層理、波狀層理、浪成交錯層理;垂向層序上位于前三角洲泥質沉積之上,河口砂壩沉積之下。砂體單層厚度較河口壩薄,單個沉積序列的厚度一般為1~3 m,縱向上為下細上粗的反旋回沉積序列;粒度概率曲線為雙段式,懸浮總體較發(fā)育;測井相表現(xiàn)為中到低幅的反向刺刀形、指形,或低幅漏斗形。
(6)席狀砂:砂質較純,分選好,多由粉砂巖組成,其間為薄層泥所隔開,單個沉積序列的厚度一般為0.5~1 m;有小型上攀、波狀交錯等層理,粒度概率曲線分布為高懸浮陡跳躍兩段式;在測井曲線上表現(xiàn)為低幅度的微齒化曲線。
(7)前三角洲泥:主要由深灰色泥巖組成,中間夾雜粉砂、泥。
(8)淺湖泥:發(fā)育深色泥巖,由于泥巖分布連片,本次研究過程中將水下分流間灣、前三角洲泥和淺湖泥皆劃為濱淺湖泥。
將表1的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1)即可得到各評價指標的云模型參數(shù),取k為0.01。運用正態(tài)云發(fā)生器分別對上述10個評價指標生成相對應的綜合云模型,并選取其中結構面的傾角指標和mrqd指標的云模型,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3.2 單井相分析
JZ25-1S-6井位于錦州25-1南油田6井區(qū),鉆遇完整沙二段地層。根據(jù)區(qū)域沉積相分析、結合巖心和測井曲線特征,JZ25-1S-6井沙二段主要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和前三角洲兩個亞相,單井上可識別出辮狀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席狀砂、遠砂壩、水下溢岸、水下分流間灣、淺湖泥等7種微相類型。
3.3 沉積相平面展布特征
本文以辮狀河三角洲沉積模式為指導,基于單因素分析綜合作圖法的思想,在單井相、剖面相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砂地比等值線圖、砂巖厚度圖等單因素圖件分析和地質背景資料分析[10-11],錦州25-1南油田受西北和西南兩支物源控制,分析了五級層序沉積相平面展布特征。
(1)SC3層序,基準面的上升而形成水進層序,整體表現(xiàn)為縱向上發(fā)育水進微相沉積序列,橫向上發(fā)育退積型三角洲,SC3層序可進一步劃分出3個五級層序(SC3-3~ SC3-1)(圖2a)。
(2)SC2層序,基準面變化不明顯,物源供給明顯變?nèi)?,尤其是西北物源供給變?nèi)?,主要發(fā)育辮狀三角洲前緣遠端沉積,以6、4D井區(qū)小型河口壩、遠砂壩、席狀砂沉積為特征(圖2b)。
(3)SC1層序,基準面的下降而形成明顯的水退層序,湖域面積開始縮小,河水動力增強,物源砂體不斷向湖盆推進,發(fā)育建設性三角洲。該時期物源供給充足,河口處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沉積物卸載,發(fā)育大規(guī)模連片分布的河口壩及席狀砂。自下而上,沉積范圍逐漸擴大,進積過程(圖2c)。
4.1 沉積演化規(guī)律
由于古地貌、基準面升降和沉積物供給的聯(lián)合作用,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沉積經(jīng)歷了古地貌逐漸被填平的過程,湖平面經(jīng)歷了上升(水進)-下 降(水退)的過程,沉積物的供給經(jīng)歷了充足-不充足-充足三個階段。使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辮狀河三角洲演化明顯表現(xiàn)為以下3個階段。
圖2 沙二段五級層序沉積相平面分布和砂體等厚圖
SC3層序主控沉積因素是古地貌,溝谷水道充填,湖平面略上升,退積,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積微相。SC2層序主控沉積因素是物源供給,湖平面變化不明顯,但是物源供給明顯變?nèi)酰绕涫俏鞅蔽镌垂┙o變?nèi)?,主要發(fā)育辮狀三角洲前緣遠端沉積,以6、4D井區(qū)小型河口壩、遠砂壩、席狀砂沉積為特征。SC1層序湖平面持續(xù)下降,物源供給充足,沉積物大量卸載,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砂體,河口壩砂體占優(yōu)勢,連片發(fā)育。
4.2 沉積模式
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發(fā)育兩個物源方向的辮狀河三角洲(圖3)。4D、6井區(qū)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主要物源來自西北方向,在油田內(nèi)部由多個不同方向的三角洲前緣朵體組成。SC3、SC1時期,研究區(qū)沉積受古地貌的控制,溝谷帶與主物源方向基本垂直,故而在多個出水口發(fā)育河道沉積,沉積物二次分配,發(fā)育多個次一級朵體。多個朵體橫向疊加,變化快。3井區(qū)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物源方向來自西南方向的遼西低凸起。在3井區(qū)附近發(fā)育兩個規(guī)模不同的辮狀河三角洲,其中在SZ30-3-1井、SZ30-3-2井及JZ25-1S-B7井一帶發(fā)育一個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辮狀河三角洲,含砂高,儲層變化快,類似扇三角洲沉積特征;在JZ25-1S-9井處發(fā)育規(guī)模較大的辮狀河三角洲,地震反射軸連續(xù)穩(wěn)定,沉積中心位于錦州25-1南油田東南部,3井區(qū)僅為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的邊部。
圖3 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沉積模式
SC3層序由于受古地貌控制,主要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短期旋回為正旋回和復合旋回,短期旋回加積形成中期對稱旋回,普遍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較厚,但橫向變化快,風險大,開發(fā)策略為邊評價邊調(diào)整。SC2層序主要發(fā)育小規(guī)模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及水下溢岸微相,物源供應相對較弱;短期旋回多為反旋回、復合旋回,短期旋回進積構成中期反旋回;砂體橫向變化快,厚度薄,風險大,因此須加強過路井評價,落實風險,規(guī)避風險。SC1層序物源供給充足,湖平面持續(xù)下降,河口處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沉積物卸載,發(fā)育連片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壩,砂體發(fā)育較厚,儲層展布連續(xù),風險小,開發(fā)策略為增加加密井,充分挖潛。
(1)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劃分為1個三級層序,3個四級層序(SC1~SC3)(對應于3個油層組)和9個五級層序(對應于9個砂層組)。
(2)錦州25-1南油田沙二段儲層屬于雙物源沉積,主要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其中辮狀河三角洲前緣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水下分流間灣、河口壩、遠砂壩、席狀砂等微相,主力含油層段主要發(fā)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壩微相。
(3)SC3層序是基準面上升而形成水進層序,橫向上發(fā)育退積型辮狀河三角洲,同時沉積受古地貌控制,發(fā)育溝谷水道充填,但砂巖百分含量較高;SC2層序基準面變化不明顯,物源供給明顯變?nèi)酰绕涫俏鞅蔽镌垂┙o變?nèi)?,主要發(fā)育辮狀三角洲前緣遠端沉積;SC1層序是基準面的下降而形成明顯的水退層序,古物源充足和湖平面持續(xù)變淺,物源砂體不斷向湖盆推進,發(fā)育建設性辮狀河三角洲。
[1] 漆家福,陳發(fā)景.遼東灣-下遼河裂陷盆地的構造樣式[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2,13(3):272-283.
[2] 周心懷,余一欣,魏剛,等.渤海遼東灣海域JZ25-1S轉換帶與油氣成藏的關系[J].石油學報,2008,29(6):837-840.
[3] 鄧津輝,黃曉波,李慧勇,等.遼東灣海域JZ25地區(qū)流體包裹體與油氣運移[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9,30(4):421-426.
[4] 呂丁友.遼東灣坳陷遼西低凸起潛山構造特征與油氣聚集[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9,30(4):491-495.
[5] 趙國連,趙澄林.渤中凹陷地震-沉積相研究[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2,29(1):41-48.
[6] 徐長貴,賴維成.渤海古近系中深層儲層預測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05,17(4):231-236.[7] 朱筱敏,董艷蕾,楊俊生,等.遼東灣地區(qū)古近系層序地層格架與沉積體系分布[J].中國科學(D輯:地科科學),2008,(S1):1-8.
[8] 徐長貴,許效松,丘東洲,等.遼東灣地區(qū)遼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構造格架與層序地層格架及古地理分析[J].古地理學報,2005,7(4):449-459.
[9] 王海潮,董雄英,師玉雷,等.河西務構造帶Axx斷塊Es4上段沉積微相分布及其對開發(fā)的影響[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24(1):63-67.
[10] 于興河.碎屑巖系油氣儲層沉積學[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社,2002:263-267.
[11] 林承焰.剩余油形成與分布[M].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1-12.
編輯:吳官生
1673-8217(2015)05-0021-05
2015-05-13
程奇,工程師,1986年生,2010年畢業(yè)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現(xiàn)從事油氣地質研究工作。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07CNBO0415)。
TE11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