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鴝的歌唱
作為自然界的精靈,鳥類似乎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說鳥類是自然界的歌唱家,一點兒不為過。因為鳥類的歌唱,對于咱們?nèi)祟悂碇v,幾乎都是那么地入耳入心,幾乎都大受歡迎和百聽不厭。但同是歌唱家,唱歌的藝術(shù)水準(zhǔn)肯定是有差異的。而鵲鴝,必屬鳥類中的頂級歌唱家,絕對稱得上是鳥類歌唱家中的“大腕”。
鵲鴝在我生活的滇西鄉(xiāng)村很常見。其個頭兒如畫眉般大小,渾身上下除頸部、羽翅、腹部有些許白色外,都是黑不溜秋的。而黑白相間的顏色,在我們這個地方被認(rèn)為是黑花色。鵲鴝因為外表顏色之故,被鄉(xiāng)親們親昵地稱為“花鵲”。在我看來,鵲鴝是最親近人類的鳥。在茂密的森林,在巍峨的高山,在偏遠(yuǎn)的山地,幾乎很難見到鵲鴝的身影。而村莊內(nèi)外,卻常??梢月牭靳o鴝的歌唱。鵲鴝的巢穴,一般也不會建在高山上、森林里;倒是鄉(xiāng)村住宅的墻洞里,村莊內(nèi)外的樹洞、竹洞中,常常是其生兒育女和棲身之所。
鵲鴝的歌唱清亮、高亢、激越、悠揚。它歌唱的時候,把村莊當(dāng)作舞臺,把村民作為聽眾;始終精神抖擻,容光煥發(fā),飽含深情,以最佳狀態(tài)發(fā)揮出最佳水平。鵲鴝唱歌的時候,為了方便人聽,往往立在房前屋后的樹上,或是直接飛到住宅的屋頂或墻頭。它站穩(wěn)身子,頭尾成弧,張開嘴巴,放送天籟。在群眾的意識里,鵲鴝不僅是益鳥,同時還是喜鳥。說其是益鳥,是它以害蟲為食,從而保護了莊稼,維護了生態(tài)平衡;說其是喜鳥,是因為鵲鴝的歌唱好比是福音。鄉(xiāng)親們的傳統(tǒng)觀念認(rèn)為,見到鵲鴝將有好事、喜事降臨。自然,鄉(xiāng)親們皆舉頭聞鵲喜。
記得我剛上小學(xué)的時候,清晨鵲鴝的歌唱,就是我起床的鬧鈴。那時,夜晚我和爺爺同床而眠。家里沒有手表,沒有鬧鈴,沒有手機。早上起床的時候,首先是看看有沒有曙光透進(jìn)木窗,然后是聽聽有沒有鵲鴝的歌唱。往往是東邊露出魚肚白的時候,鵲鴝的歌唱就響了起來。先是爺爺翻身下床,我緊隨其后,穿好衣褲鞋子,洗過臉,正好是我背起書包上學(xué)堂的時候。
大清早就開始練歌,難怪乎鵲鴝會具有超凡脫俗的歌唱水平。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中足見鵲鴝是早起的鳥兒。早起,是勤快的代名詞。在我的印象中,爺爺從來不興睡懶覺,每天都是很早就起床。爺爺常常對我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勤勞的人不會餓肚子。起床很早的爺爺,勤勞的本性不僅影響了我的父輩們,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孫輩們。直到今天,我都保持著早起的習(xí)慣,這個習(xí)慣的形成,與爺爺?shù)慕逃嘘P(guān)。我還記得那是一個周末的早上,聽到鵲鴝的歌唱,先起床的爺爺喊我起床了,聽從爺爺?shù)姆愿?,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尾隨爺爺走出了寢屋。爺爺看到我一副極不情愿的模樣,就笑著問我:“孫子,你聽出來花鵲在唱什么嗎?”
我如實回答爺爺“不知道”后,奇怪地看著爺爺,心里嘀咕著:“難道爺爺知道?”
爺爺說:“我當(dāng)然知道花鵲在唱什么。它在唱‘天亮嘍。起床嘍。衣服穿起來。鞋子穿起來。出門洗個臉。學(xué)生去上學(xué)。要聽老師話。書要好好讀。干活的快干活。到井里挑水。到山上擔(dān)柴。到地里背菜。都不要懶惰。天亮嘍。起床嘍……孫子,你好好聽聽,是不是這么回事!”
聽爺爺如此說,我仔細(xì)聽著鵲鴝的歌唱,越聽越覺得它確實是這么唱的。
也就是當(dāng)天午飯后,近在咫尺的鵲鴝的歌唱又響了起來,我饒有興致地問爺爺:“爺爺,花鵲現(xiàn)在又唱什么?”
爺爺“呵呵呵呵”地笑了,笑過之后,爺爺告訴我說,花鵲是這樣唱的:“午飯吃了,肚子飽飽。要有飯吃,必須勤勞。學(xué)習(xí)勤奮,成績就好。做人勤勞,生活不焦……”
聽爺爺說完,邊念叨著爺爺說的內(nèi)容,邊聽鵲鴝的歌唱,感覺爺爺所說,與鵲鴝的歌唱非常相像。我不禁對爺爺由衷地稱贊:“爺爺真行!能聽懂花鵲的歌唱?!?/p>
后來,每當(dāng)清晨鵲鴝唱歌的時候,我就跟著鵲鴝一唱一和:“天亮嘍。起床嘍。衣服穿起來。鞋子穿起來。出門洗個臉。學(xué)生去上學(xué)。要聽老師話。書要好好讀。干活的快干活。到井里挑水。到山上擔(dān)柴。到地里背菜。都不要懶惰。天亮嘍。起床嘍……”
而午飯后,每聽到鵲鴝的歌唱,我也會跟著鵲鴝一唱一和:“午飯吃了,肚子飽飽。要有飯吃,必須勤勞。學(xué)習(xí)勤奮,成績就好。做人勤勞,生活不焦……”
我越來越感覺鵲鴝真會唱,真能唱,唱得無與倫比。
可惜,后來,勤勞的爺爺永遠(yuǎn)地走了。爺爺走的前一天,還去地里勞作。而自從爺爺走后,每聽到鵲鴝的歌唱,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鵲鴝唱和,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一貫早起的、勤勞的、慈祥的爺爺。我相信,遠(yuǎn)去天堂的爺爺,肯定還會常常早起,肯定還一如既往地保持勤勞,肯定還會有鵲鴝為他動情地歌唱。
燕語呢喃
美麗如畫的滇西南,享有風(fēng)調(diào)雨順得天獨厚的氣候環(huán)境,擁有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景致。在這里,插一根拐杖能發(fā)芽,種一株藤蔓能開花;四時山色青黛、水流淙淙、林木蔥郁、鳥語花香。神話傳說在這里鋪天蓋地,目之所及皆為神人仙客顯現(xiàn)芳蹤的圣地。和神人仙客平起平坐并安享“仙境”的滇西南人民,隨時都能看到燕子矯健輕盈的身影,隨處都能聽到燕子清脆悅耳的歌唱??床试骑w,望晚霞紅,聽燕語呢喃,極大地豐富了滇西南人民的精神世界。
燕子歷來就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睞,烏黑光亮的精靈入詩入畫入文,豐富著文藝作品的內(nèi)涵,溫暖著文藝作品的生命。燕子飛進(jìn)《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楊白花》中,就有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的靈動詩韻;在宋代陳與義的《對酒》詩中翩翩起舞,就讓詩人產(chǎn)生了“是非袞袞書生老,歲月怱怱燕子回”的幡然醒悟和感嘆。在這些文采飛揚的詩句背后,透露出燕子具有候鳥特征的訊息。它秋去春還,來去匆匆,在一去一來里引發(fā)詩人的情思和感嘆。然而,在滇西南,同樣深愛著燕子這黑色精靈的人們,卻無須為燕子的一來二去感傷犯愁。因為滇西南這塊豐沛的熱土,不僅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理想家園,也是燕子的洞天福地。很多很多的燕子,在這里出生,在這里飛翔,在這里呢喃,最終在這里化為塵埃。很多很多的燕子,從來沒有飛離過山高水長的滇西南半步,是滇西南名副其實的世居土著,是滇西南不折不扣的主人,見證著這塊土地的變遷,并與這里的人們不離不棄、共生共榮。
呢喃燕語,于滇西南人民而言,像歡快的鼓點輕敲心坎,似美妙的樂曲飄入耳鼓,既溫心潤肺,又悅耳動聽。與燕為鄰的人們,上一輩教導(dǎo)下一輩,老一輩叮囑小一輩,世世代代視燕子為歡樂使者,待燕子為嘉賓貴友。對于燕語呢喃,他們就像知音一樣,能洞察燕子的心思,能明白燕子的表達(dá)。不論晴雨天氣,在藍(lán)天中、在風(fēng)雨中,上下、左右翻飛的燕子,都會把自己的心語及時表達(dá)和放送。此時的呢喃燕語,經(jīng)滇西南人民破譯開來,竟是“好玩好在”?!昂猛妗?,指的是心情輕松愉快、無憂無慮;“好在”說的是豐衣足食、祥和安定。呢喃燕語,包含祝福,意喻美好,是滇西南人民勝似天籟的“福音”,他們喜歡燕子,喜歡聽燕語呢喃且有余音繞梁之感就盡在情理中了。
燕子其實和人們的關(guān)系很近,近到可以讓人接受彼此同住一個屋檐下的事實。能接納鳥類與人共居,除了燕子,也沒有其他鳥類能享有如此殊遇了。很多很多成雙成對的燕子,當(dāng)它們密謀已久的愛情最終塵埃落定、既成事實之后,它們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建筑愛巢,在愛巢里享受愛情的甜蜜,讓火紅的愛情最終開花結(jié)果,讓自己的子孫后代興旺發(fā)達(dá)、永續(xù)香火。成雙配對的燕子們,通常喜歡把愛巢建在人們的房檐下,既防風(fēng)避雨擋日,又溫暖舒適安全。燕子們選擇好了建巢地點后,并不忙于建巢,而是要等待房屋主人都在齊的機會,雙雙飛臨主人的房檐下,在它們選中的建巢地點,兩只親密無間的燕子就對著房屋主人開始呢喃起來。這個時候,房屋的主人往往會放下手頭活兒,叫攏家人,共同分享燕子即將在屋檐下建筑愛巢的喜悅,共同聆聽即將建巢的燕子呢喃。常常見到燕子聽到燕語呢喃的人們,自然明白此時呢喃燕語的意義。他們知道這是多禮的燕子對主人的一種尊重,是燕子向主人所作的事前稟報。而燕子的稟報詞,聽起來是多么地讓人舒坦,也是多么讓人樂于接受啊:“主人好!主人福!不吃你米,不吃你肉,在你房檐下建個窩,給你添歡樂,給你添幸福!”
每當(dāng)燕子到房檐下呢喃建巢的時候,人們都高興得奔走相告,互相傳遞著“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喜悅。一雙雙燕子,向主人呢喃過稟報詞后,開始合理分工,緊鑼密鼓地營造新房。燕子們在一陣埋頭苦干之后,就會稍事休息,雙雙落到屋檐上,或者在就近的電線上、樹上一番親昵之后,又開始呢喃起新居即將落成的喜悅來。不過幾天工夫,嶄新結(jié)實暖和的愛巢就宣告建成了。一對對燕子高興得在新居里飛出飛進(jìn),它們瞅著主人都在家的機會,又開始燕語呢喃起來:“主人好!主人福!在你房檐下建個窩,孵些小燕雛,給你添吉祥,給你送祝福!”主人們用羨慕的眼光看著燕子最新的建筑藝術(shù),看著一雙雙親密溫存的黑色精靈,聆聽著燕語呢喃,就眉開眼笑了。
■ 回族作家之窗
李有旺,筆名木才,1975年生,回族。出版有《秘境探蹤》《古郡奇觀》《鄉(xiāng)村來客》等散文著作,在《散文選刊》《邊疆文學(xué)》《時代風(fēng)采》《云南日報》《中國民族報》等報刊發(fā)表近百萬字文學(xué)作品?,F(xiàn)為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臨滄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永德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