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用粽葉包裹糯米和其他餡料,扎緊后煮熟而成。當(dāng)你煮粽子時,那滿屋子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久久留戀。而這清香,源自于碧綠的粽葉。那么,粽葉究竟是什么植物的葉子呢?
最常見的粽葉,其實(shí)是箬竹[ruò zhú]的葉片。但在中國不同地區(qū),當(dāng)?shù)厝藭耙虻刂埔恕钡夭捎貌煌闹参锶~片作為粽葉。蘆葦、玉米、葉、荷葉、槲樹葉等,都能用來包粽子。不同植物的葉片能讓粽子帶有不同的風(fēng)味。
箬竹葉
箬竹是一類具有大型葉片的竹類植物的統(tǒng)稱,在中國南方各省皆有分布。它們的葉子是包粽子最為“經(jīng)典”和常見的材料。
蘆葦葉
蘆葦在中國華北、華中地區(qū)十分常見,在河灘、池塘等地方,蘆葦?shù)娜~片能長得像箬竹葉一樣闊大,所以能夠代替箬竹葉包粽子。
玉米葉
玉米是中國廣泛種植的糧食作物。玉米葉長而寬大,也能用來包粽子,是粽葉既便宜又方便的來源。除了葉片之外,玉米棒外包裹的苞片也可用來包裹食物。
葉
柊葉是竹竽科植物,分布于廣東、廣西一帶,具有大的橢圓形葉片。柊葉可以包裹糯米等食材,用來制作類似粽子的食物。廣東肇興有名的“裹蒸”就是用柊葉包的。
荷葉
用荷葉包裹食物來蒸煮的烹飪方式其實(shí)很常見,粽子也不例外。用荷葉包裹的粽子會帶上荷葉特有的清香。
槲樹葉
槲樹是橡樹的親戚,其橢圓形的葉片邊緣呈波浪狀。在山西、山東一帶,人們用槲樹葉片包裹糯米,做成圓柱狀的粽子。
蛋黃粽用的蛋黃通常是咸蛋黃。咸蛋是雞蛋或鴨蛋在濃鹽水中腌制后得到的。高濃度的鹽滲入蛋中,能使蛋白和蛋黃中的蛋白質(zhì)變性,從而形成凝固的蛋黃和蛋白。蛋黃變性時,被蛋白包裹的脂肪釋放出來,成為我們看到的“出油”。
肉粽用的火腿肉,是用豬腿肉和鹽一起腌制而成的。和咸蛋黃一樣,火腿肉中也含有很多的鹽,所以可不要吃太多哦!
前面幾期的“餐桌”中已經(jīng)提到了,糯米不易消化。因此面對美味的粽子,可不要太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