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
騎游,我們在路上
從2011年開始騎行至今,算起來我的騎車距離有差不多2萬多千米了,我已經(jīng)從最初的“騎行逐步轉(zhuǎn)向為騎游”,強度越來越小,內(nèi)容越來越多。騎行,重在一個“行”字,靠兩個輪子丈量距離,鍛煉身體,愉悅心情;騎游,則是一種旅游方式,悠哉游哉,中間夾雜著火車、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幫助。
在我看來,騎者包括競技騎行者、鍛煉騎行者和騎游者。競技騎行是運動員的事情,和我們大眾騎游關系甚遠;鍛煉騎行是一種大眾運動,而且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大多數(shù)時間說的騎行都指這項鍛煉項目,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一些利用山地車、公路車出行的騎友。騎游屬于旅游的范疇,是自助游的一種,旅游是騎游的主要目的,鍛煉是騎游的副產(chǎn)品。
近年來,參加騎行運動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二是裝備越來越先進,騎行綠道也愈來愈多,騎行作為一種運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三是騎行不會耗費太大的體力,對膝蓋的傷害相對較小。
騎游是件愉悅的事情,既不是苦行僧,也不需高技術,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旅游方式,一旦選擇了騎游,就像孩子獲得了一件心儀已久的玩具一樣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一場身體與靈魂的雙重釋放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觀念和消費模式也有了質(zhì)的變化,在享受舒適的同時,人們更多地開始關注“綠色”“生態(tài)”“環(huán)?!薄肮?jié)能”“低碳”等這些以前生活中從未出現(xiàn)過的字眼,而這種關注則緣于我國嚴峻的環(huán)境和人口現(xiàn)狀。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一系列生態(tài)產(chǎn)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這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作為綠色環(huán)保的踐行者,騎游則是一種最合適的旅游方式。
關于騎游,自己親自體驗和在媒體上展示給大家的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網(wǎng)絡上、微信里、博客中對騎游的描述相對客觀一些,騎游是享受在路上的感覺,是一種身體與靈魂的雙重釋放和舒張。部分媒體關于騎游的報道給人的印象多是騎游就是苦行僧、自虐狂、“窮驢”中的極品,這樣的報道實在有些片面。只有真正騎游過的人,才會懂得騎游的魅力和奧妙。
“身體與靈魂,一定要有一個在路上”。當你騎游置身于秀麗風景中的時候,這不僅是對身體的一場綠化,而且是對靈魂的一次洗禮。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極度渴望自然的秀美和純凈,面臨長時間的工作壓力,我們需要釋放壓力、舒緩內(nèi)心。來一場騎游吧,它將是一場綠化身體與洗滌心靈的體驗。
騎游是物質(zhì)的享受,同時也是精神的升華,說它是物質(zhì)的,因為吃住行本身和自行車、馱包都是物質(zhì)實體,是實實在在、觸摸有型的。另一方面,騎游本身又是一種精神享受,一路的風光讓人感覺仿佛在畫廊中穿行,欣賞大自然刻畫的藝術珍品。旅行軌跡上的每一處景點都遠離世俗生活,有緣相遇的路人,途中的一些奇聞軼事又像一杯杯百品不厭的香茗,茶香而味遠……
騎出國門,騎向世界
“為什么要出國騎行?中國都沒有走幾個地方就開始出國騎行?”這是我聽到的最多的疑問。從2012年開始,我已經(jīng)有連續(xù)三年國外自助騎游經(jīng)歷了,在此之前,我曾在國內(nèi)318國道、西安經(jīng)九寨溝到重慶等線路進行長途騎行,對比中外騎行條件和環(huán)境,出國騎游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
首先說中國,中國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地勢,雪域高原上的兩條川藏線,基本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高原風光基本保持了原始風貌,四季積雪,無限風光,這些天然優(yōu)勢讓這里變成了騎行的天堂,騎過川藏線,世界上就沒有更坎坷的路了,世界在兩個車輪下忽然變得渺小。所以說,到中國川藏騎行,是大多數(shù)中外騎行愛好者的夢想,這也讓夏天的自行車變成了川藏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其次,在中東部地區(qū),以前基本沒有長距離自行車專道,長途騎行主要是走國道,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觀念的轉(zhuǎn)變,各地政府部門已經(jīng)開始重視騎行道路建設。近幾年,各地騎行綠道突飛猛進地向前延伸,但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國外的騎行條件和環(huán)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選擇到國外騎游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理由:
一、路況好。騎游要考慮路況和路線,歐洲各國已經(jīng)從汽車時代走過來,綠色出行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各國都在優(yōu)先發(fā)展自行車道路,很多城市與城市之間都有自行車專道連接,汽車公路旁常常有自行車道伴隨。更有甚者,英國已經(jīng)在規(guī)劃專供自行車行駛的高速路。全歐洲大陸的洲際自行車線路已經(jīng)達到15條,建成的道路長度達到4.5萬多千米,還有很多路段正在建設中,預計全部規(guī)劃完成,歐洲洲際自行車道路將達7萬多千米。我所欣賞的斯洛伐克豪華自行車專道就是歐盟6號自行車專道的一部分。
二、城市道路發(fā)達。除了長距離自行車道適于騎行外,各個城市內(nèi)的專用自行車道更是四通八達,為自行車單獨架一座橋,打一條自行車專用隧道都不是什么稀罕事。自行車可以免費進入大部分地鐵、城鐵,騎上車子可以很容易到達你所要去的目的地。
三、自行車和鐵路是無縫連接、暢通無阻的。歐洲大部分火車都有專用的自行車車廂,有的是單獨車廂,有的是在客車車廂的一端留出自行車車位,無論哪種方式,都能夠保證你在騎游時可以自由方便地推自行車上下火車。歐洲火車站既沒有檢票口,也沒有安檢,甚至上下火車都是自助開關車門。
四、自行車的快拆設計使我們很容易拆開裝包,方便免費飛機托運。自行車上長途汽車是按普通行李收費的,不用另外加錢。
五、騎車人受到尊重。對比機動車,行人和騎車人有優(yōu)先權(quán),這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在路口、斑馬線,自行車和機動車相遇時,不用擔心機動車搶道,那幾乎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有時甚至你還沒有看到他,他就已經(jīng)遠遠地停在那里給你讓路了。
六、匯率正當時。我們姑且認為現(xiàn)在是匯率最低時候,也許以后還會更低,那不耽誤我們出行。
七、辦理簽證比以前容易了。中國護照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還有許多國家對中國免簽,這些簽證變化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方便多了。
八、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讓手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手機網(wǎng)絡讓免費通信、導航、訂房、翻譯等變得易于操作,網(wǎng)絡科技的應用使我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
經(jīng)過了工業(yè)時代的洗滌,很多國家開始注重對于環(huán)境的保護。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對我們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而言,已經(jīng)是奢侈品,而在這些國家的城市,卻是司空見慣的景象,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是他們?nèi)粘I畹囊徊糠?。這樣的騎行條件和環(huán)境,怎能不讓人動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