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鳳
摘 要:諺語是人民大眾智慧的結晶,雖然中日兩國的諺語是不同民族的諺語,在形式和內容上卻有相通性。同時由于各民族歷史、地理環(huán)境、生產活動以及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存在差異,各民族的自然觀、世界觀、人生觀又保持著自己的特色,這些差別從諺語中便可發(fā)現。日本諺語既有超越語言文化差異的普遍特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質。因此我們通過對諺語的翻譯,不僅能了解日本的國民生活方式以及語言思維方式等,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日本國民的人生觀、處世觀和道德觀,更重要的是認識中日兩國文化中所存在的差異,對我們學習日語、了解日本社會文化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關鍵詞:日本 中國 諺語 翻譯 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239-02
諺語是產生于民間、并在人民群眾中世代相傳并帶有諷刺、警示、知識、趣味性等意義的短語,是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是一國語言乃至文化的代表。語言和社會是并存的,每個社會都包含人文風情、國民特性的文化,一個社會就是其全體生活史的總體。一般來說,從語言表現中可以看到該民族的文化特色。特別是作為大眾智慧結晶的諺語,能夠充分反映各民族的事物認知方法和思考方式。因此,該文通過對日語諺語翻譯的分析,進一步探討中日兩國文化中所存在的差異。
1 日本諺語的翻譯
諺語在日語中,是一種獨特的語言,翻譯的時候區(qū)別于普通的文字。如果把日語諺語細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翻譯這些諺語的時候,根據分類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1.1 來自中國的諺語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都是亞洲國家、漢字文化圈國家、儒教文化的國家,因此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日本文化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日語中有大量來自于中國的諺語。在引入這些中國諺語時,或者后面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使它們適應日語的表達習慣,并且能夠更好的在日本國民中流傳,大部分諺語都經過了加工改造。對于這些諺語,翻譯的時候最好使用還原法,也就是說按照原型翻譯就可以了。比如,「青は藍よりいでて藍より靑し」(『荀子·勸學』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五十歩百歩」(『孟子·粱惠王』五十步笑百步」、「瓜田李下一瓜田に履を納れず、李下に冠を正さず」(中國古詩『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舉以下例子:
「どこでお會いです、東京ですか」
「いやここで、東京へは、も二十年の出ん。近頃は電車とか言うものができたそうじやが、ちよっと乗って見たいような気がする。」
「詰まらんものですよ。やかましくって」
「そうかな。蜀犬日にほえ、呉牛月にあえぐというから、わしのような田舎者は、かえってこまるかもしれんてのう」
「困りやしませんがね。詰まらんですよ」「そうかな」
譯文“在哪里碰到的?在東京?”
“不,在這里碰到的,東京我有二十年不去了。聽說近來有一種車子叫做電車。我倒想去坐坐呢?!?/p>
“無聊的東西!嘈雜的很?!?/p>
“這樣的么?所謂蜀犬吠日,吳牛喘月,像我這樣的鄉(xiāng)下人,也許反而覺得不便呢”
“不是不便,是無聊。”“這樣的么?”
原文中「蜀犬日にほえ、呉牛月にあえぐ」這句諺語就是來自于中國。翻譯過來就是“蜀犬吠日、吳牛喘月”?!甘袢栅朔亭ā怪傅氖且驗橐缮褚晒硭赃^度害怕。而且,因為見聞少所以無知,因此用來比喻即使對于一些很平常的事情都會感到很驚訝。有時也用來指見聞少的人對優(yōu)秀的人品行持懷疑的態(tài)度。這個諺語出自于韓愈的信。“蜀中山高霧重,見日時少,每至日出,一群犬疑而吠之?!奔词乖诹谠摹洞痦f中立論師道書》也提及到,蜀南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如果出太陽的話,一大群的狗就會一起吠?!竻遗T陇摔ⅳà啊贡扔鬟^于疑心疑鬼。主要因為懷疑而擔心,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臣猶吳牛,見月而喘?!苯K、浙江一帶的水牛很怕熱,月亮一出來就以為是太陽,所以在喘氣。
1.2 日語中固有的諺語
這類諺語大部分有出處。比如:
(格式可參考此處)「きじも鳴かずば」(禍從口出)
「長いものにはまかれよ」(胳膊扭不過大腿)
「地獄は壁一重」(咫尺之間便是地域;一失足成千古恨)
「敵は本能寺にあり」這句諺語用中文來翻譯的話,就是“真正的意圖不在這里”、“聲東擊西”、“別有用心”,也可翻譯成“醉翁之意不在酒”?!笖长媳灸芩陇摔ⅳ辍惯@句諺語背后有一個故事。明智光秀對主君織田信長產生了謀反之心,最終襲擊了住在本能寺的信長。但是,在這之前,光秀一次也沒有表明過其意圖,只是說要進攻毛利氏。途中,光秀一指東方,“敵在本能寺”,起兵謀反,討伐信長,率軍攻入本能寺。這句諺語從字面來看,并沒有什么意思。因此,這種情況下,首先得從字面來挖掘諺語深層的意思。一般,翻譯日本固有諺語的時候,有兩種基本的方法。第一種是轉換成與漢語意思相近的諺語、歇后語、成語。第二種則是如果不能翻譯成漢語的諺語和成語的時候,盡量要使之簡單易懂且合乎漢語的表達習慣。
1.3 從西方傳到日本的諺語
這些諺語并非民間的傳說,而是大部分出自文學作品,特別是出自于《圣經》,用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從西方傳來的諺語在中國也有與其同等意思的。比如:
「知識は正義なり」(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健康は富に勝る」(家有萬貫財,不如一身?。℉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時は金なり」(時間就是金錢)(Time is money.)
2 從日本諺語的翻譯看中日文化差異
從中日兩國諺語來看,兩國在很多方面擁有共同性。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歷史、地理環(huán)境、生產活動和人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等的差異,風土人情和宗教文化等也有各種不同。
2.1 共通性
2.1.1 共同的農業(yè)文化
中日兩國的諺語都是人們口頭代代相傳下來的東西。以前,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希望社會得到發(fā)展,因此覺得有必要把自己從勞動中得到的知識傳頌給后世。諺語,這種既簡潔又精煉的語言,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在文字出現以后,農民依然用諺語來傳達所了解的知識,逐漸地產生了更多新的諺語。因此,與農業(yè)生產和天氣有關的諺語的典型例子就相當的多。
日本:「秋荒れ半作」(秋荒收成減半)
「暁の白雲が急に散れば大風」(破晩白云急散必有大風)
中國:「農家は一技の花,すべて糞尿しだい」(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清明榖雨四月の空、種まき取り入れ遅れるな」(清明谷雨四月天,播種早秋莫遲延)
另外,由于中日兩國的諺語作為廣泛在民間使用的一種通俗簡潔的語言,因此,使用范圍很廣,在生活中也被廣泛的使用。
日本:「貓に小判」(對牛彈琴)
「犬と猿」(水火不相容)
中國:「身上有屎狗跟蹤」(糞のついている體には犬がついてくる)
「人の心の飽くことなきはまるで蛇が象を飲むよう」(人心不足(猶如)蛇吞象)
2.1.2 共同的作用
兩國諺語的作用大體上是相同的,可以分成下面三點:
(1)反應生活的智慧。
日本:「朝雨は睛れの兆し」(晨雨預兆晴天)
中國:「春分秋分、晝夜が等分」(春分秋分,晝夜等分)
(2)蘊含人生的教訓。
日本:「出る杭は打たれる」(槍打出頭鳥)
「可愛い子には旅をさせよ」(對愛子不可嬌生慣養(yǎng))
中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なか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3)用作事物的比喻。
日本:「貓に小判」(對牛彈琴)
「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中國:「說曹操,曹操到」(うわさをすれば、影がさす)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自が特技を発揮する)
2.2 不同點
2.2.1 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眾所周知,文化直接受到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因此,中日兩國諺語的表現也會有不同。日本是一個島國,在太平洋暖流和千島寒流的影響下,海洋漁業(yè)非常發(fā)達。因此,日本人接觸海產品的機會就非常多,關于海和魚的諺語也非常多。比如「海に千年川に千年」(老奸巨猾)「河豚は食いたし命は惜しし」(想吃龍肉,又怕下海)「腐っても鯛」(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比起島國的日本,中國國土遼闊,被陸地包圍。在北方,畜牧業(yè)很發(fā)達,有很多關于馬和牛等哺乳動物相關的諺語;而在南方,農業(yè)比較發(fā)達,關于農業(yè)的諺語就相對較多。比如:「生まれたばかりの子牛は虎を恐れず」(初生牛犢不怕虎)「羊の毛は羊の體から取れる」(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年の計は春にあり」(一年之計在于春)。
2.2.2 歷史傳統的差異
日本雖然從古代就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由于中日兩國歷史背景和傳統的差異,即使在表達同樣意思的諺語上,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說,日本人用「花は桜木、人は武士」這句諺語來贊美人是因為櫻花在日本是美的象征,而武士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化身。中國人則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免”來夸獎人。呂布是東漢末年有名的一位武將,非常的勇猛,被稱為“飛將軍”,而“赤兔”是“呂布”的一匹馬,跑得非常快。因此,用這句諺語來比喻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萬里挑一。
2.2.3 風土人情的差異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思想觀念也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而這種差異就會相對地影響到對事物的看法。以動物為例子,中國人雖認為狗是一種非常忠誠對人非常友好的動物,但是,另一方面,卻也有很多類似于“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這種不好的評價。相反,日本人對于狗的態(tài)度卻格外的寬容。再比如說,在中國說到鳥,就會想起惡勢力或者不祥的預兆。比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烏合之眾”等等。但是,在日本,大部分關于鳥的諺語都是好的。比如,「烏の行水」、「今鳴いた烏がもう笑う」、「烏鷺の爭い」。
3 結語
諺語大部分來自于民間,是人們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是勤勞大眾智慧的結晶,是一國語言乃至文化的代表。通過對日語諺語翻譯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中日兩國在很多方面擁有共同性。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歷史、地理環(huán)境、生產活動和人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等的差異,風土人情和宗教文化等也有各種不同。認識中日兩國文化中所存在的差異,對我們學習日語了解日本社會文化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參考文獻
[1] 彭丹,呂婧.中日文化差異及日語習語的漢譯策略[J].考試周刊,2007(10):17-18.
[2] 王和平.漢語諺語和日語諺語的比較研究[J].中國校外研究,2012(11):120.
[3] 王凌,王述坤.透過中日成語諺語的互譯看文化差異[J].長春大學學報,2014(3):339-343.
[4] 鄒玲平.從諺語翻譯的角度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J].新聞天地,2011(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