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fēng)、云、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農(nóng)民根據(jù)物候變化來耕種收割,詩人也于游山玩水之中留下了許多反映物候現(xiàn)象的詩詞名句。
1.物候因地而異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在詩中用“綠”字來象征春的到來,動靜結(jié)合,用得絕妙。到如今,在物候?qū)W上,花木抽青也還是春天的重要指標(biāo)之一。王安石這首詩的妙處,還在于能說明物候是有區(qū)域性的。若把這首詩哼成“春風(fēng)又綠河南岸”,就很不恰當(dāng)了。因為在大河以南開封、洛陽一帶,春風(fēng)帶來的征象,黃沙比綠葉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風(fēng)豪士歌》便有“洛陽三月飛胡沙”之句。
2.物候因時而異
涼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扒嫉押雾氃箺盍?,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是說塞外只能從笛聲中聽到《折楊柳》等曲子,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fēng)是吹不到的,哪有楊柳可折。玉門關(guān)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但在今日的西北地區(qū),隨處可見楊柳。所以毛澤東《送瘟神》詩中就說“春風(fēng)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趣味練習(xí)
1.以下詩句都描寫了物候現(xiàn)象,請推斷它們反映的季節(jié),然后按季節(jié)推移順序進行排序。
①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②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③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④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正確的排序為:____
2.仔細品讀下面兩首詩,然后說說詩中分別是什么因素造成的物候現(xiàn)象。
梅花
[北周]庾信
當(dāng)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提示:詩人原居南方,梅花開得較早,做官后,居住北方。)
竹下殘雪
[唐]羅隱
墻下濃陰對此君,小山尖險玉為群。
夜來解凍風(fēng)雖急,不向寒城減一分。
(提示:“墻下”與“小山”空間相錯落,“濃陰”與“玉”色調(diào)上相映襯。)
(1)_____
(2)_____
3.對于王之渙《涼州詞》中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句,有人認(rèn)為“黃河”應(yīng)為“黃沙”,因為從物候?qū)W的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是當(dāng)?shù)貙嵕埃鞘聦?;從地理學(xué)角度分析,“黃河遠上白云間”則不可能,涼州城與黃河相去甚遠;另外,“黃沙遠上白云間”也描繪出一幅荒涼之景,與全文風(fēng)格相協(xié)調(diào)。故有可能是“河”與“沙”傳寫錯誤。根據(jù)上述分析,請你給下面的這首詩挑一下錯誤吧。
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詩詞中常常寫到梅雨。柳宗元在廣西柳州寫的《梅雨》說:“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農(nóng)歷三月)”;杜甫在四川成都寫的《梅雨》說:“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黃梅”;蘇軾在浙江湖州寫的《舶越風(fēng)》說:“三時(農(nóng)歷五月)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越風(fēng)”。請你用物候知識解釋這種現(xiàn)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