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幸生/文
混沌的涅槃之火
陸幸生/文
編者按
《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以15世紀路易十一統(tǒng)治下的法國為背景,鮮明地體現(xiàn)了反封建、反教會的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贊頌。小說中的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丑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美的化身,而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成為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故意放火的,都是壞人。這樣的結論,無論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還是在邏輯處落腳,都是千真萬確的。好人,普通人,不管有什么樣的“理由”,到了“火冒三丈”的地步,有哪個真的會去放把火,焚燒社會財富或家庭財富的實體物質構成呢?只要主動點火、放火,其社會行為的性質就發(fā)生變化,好人成為了壞人。
在文藝作品的描繪中,有壞人放的很多把火,而好人放火的“案例”也不少。在偉大的著作里,好人放火是構成這部著作所以偉大的要素。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鐘樓怪人卡西莫多是書中最善良的人,但就是他點燃了焚燒圣母院的沖天大火。
好人放火,那是被逼出來的。好人放火,有時為一己的走投無路,有時為拯救他人,最高境界為拯救世界;至少,在作者筆下形象化的理念表達中,是為了拯救世界。好人放火,那是他知道了,要對抗某項罪惡(每本書中的范疇各有不同),個體力量實在薄弱,只能“借助”于火的奔騰和怒吼,這把火結局的上限,是毀滅對方,下限,是玉石俱焚。
在一般化作品里,放火人和對方,彼此立場極其對立,要么是利益對立,要么是“思想”對立,這個“思想”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門第”;前者屬“國恨”,后者乃“家仇”。沖撞就是沖撞,格殺就是格殺,雙方互為敵人。
雨果筆下卡西莫多的放火,對著真實世界的普遍案例,說了一聲:非也。
圣母院大火出現(xiàn)在小說的最后部分。作為政教合一的權力代表,法院宣布逮捕愛斯美拉達,卡西莫多將十六歲的波希米亞少女救進了圣母院,而“奇跡宮”的眾多流浪乞丐們,天然的底階意識喚動并慫恿他們,也趕來營救有難者。群氓們,這些徜徉街頭的社會最低階級的人們,用鐵制撞錘沖擊圣母院的大門。他們此時所想,已不是拯救者的使命,而是鐘樓里“精美的銀十字架,漂亮的鍍金墓碑,唱詩班各種貴重的璀璨物品”。
卡西莫多在“高處俯視”,從睡覺的“窩里”找來柴禾,扔下“大量”的板條雜物,用燈籠點火,以期阻擋流浪漢們的猛烈撞擊。
貧窮者大規(guī)模的互相自戕,就這樣出現(xiàn)在雨果筆下,成為這世界最怪異的事件。貧窮不是貧窮者的連接紐帶,也沒有成為目標如一的鐵的理由。財富比美貌更重要,保護美貌不一定能獲得財富,而獲得財富則一定能夠擁有美貌。
這就是人心的繁復,這就是人性的幽暗。
罪惡制造者主教弗羅洛,用謊言讓詩人甘果瓦將愛斯美拉達,騙出圣母院后門,最終被軍士抓獲,吊上了絞架。卡西莫多將弗洛羅推下圣母院鐘樓,他又來到刑場,抱著愛斯美拉達的尸體遁入墓地。若干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兩者相擁的遺骸。雨果詳細勾勒了圣母院混沌大火的猛烈,卻沒有描繪這火是如何熄滅的。
對《巴黎圣母院》,有這樣的評論:小說再現(xiàn)了15世紀法王路易十一統(tǒng)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這樣粗糙的慣性表達,實在過于“標簽”化了。每一個成功藝術形象的豐富性,從來都遠遠大于“條文”的抽象概括。對于圣母院大火,雨果的筆觸博大精深:其一,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曾經(jīng)發(fā)生”的巴黎民眾搗毀圣日耳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其二,廣場暴力并非是顛覆社會不公,鋪平世道坦途的路徑。其三,在人類的長途上,玉石俱焚是大概率事件,書者在提示告誡或警示。如是,巴黎圣母院的那把大火,方可成為涅槃之火,沒有白燒。
《巴黎圣母院》的火
正在這萬分焦急的關頭,他突然發(fā)現(xiàn)就在他扔下石頭砸黑話幫的欄桿下一點點,就立即會有兩道石頭雨溜,槽口直瀉教堂大門的上方,內孔通向石板的平臺上面。他不由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于是跑到他那敲鐘人的窩里去找來一個柴禾,又在柴禾上放上他從沒使用過的大量“彈藥”,即許許多多捆板條和許許多多卷鉛皮,把這樣一大堆柴火在兩道雨溜的入口放好以后,便就著燈籠把火點燃了。在這段時間內,石頭不再落下了,流浪漢們也不再仰天張望了。那班盜賊氣喘吁吁,好似一群獵犬逼近野豬藏身的洞穴,亂哄哄緊緊圍著教堂的大門,大門雖然被撞得完全走了形,卻仍然不動。盜賊們興奮得直顫抖,正等待著最后一次重撞,等待著大門被開膛破腹。他們個個爭先恐后挨近大門,都想等大門一旦打開,搶先沖進這座富足的大教堂,沖進這個聚積三個世紀財富的巨大寶庫。他們欣喜若狂、饞涎欲滴,狼嚎虎嘯,鬼哭狼嚎相互提醒教堂里有精美的銀十字架,有華麗的錦鍛道袍,有漂亮的鍍金墓碑,還有唱詩班各種貴重的璀璨物品,以及各個使人眼花繚亂的節(jié)日,諸如燭臺高照的圣誕節(jié),陽光燦爛的復活節(jié),所有這些輝煌的盛大慶典上堆滿祭壇上各種各樣圣物盒,燭臺、圣禮盒、圣體盒、圣柜,形成一層黃金和鉆石的表面。誠然,在這樣美好的時刻,叫花子和假傷殘者也好,窮兇極惡的壞蛋和假裝燒傷者也好,心里盤算的是如何洗劫圣母院而不是如何搭救那位埃及少女。我們甚而至于寧愿認為,他們當中許多人來搭救愛斯美拉達只不過是一個借口,如果盜賊打家劫舍也需要什么借口的話。他們聚集起來,圍著攻城槌,個個屏住呼吸,繃緊肌肉,使出渾身力氣,正要對教堂大門進行決定性的一次撞擊。就在這時候,猛然聽見了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發(fā)出一片嚎叫聲,比原先木梁砸下時腦袋開花、靈魂出竅的那種慘叫聲還更凄厲可怖。沒喊叫的人,還活命的人,睜眼一看,只見兩道熔化的鉛水從教堂高處傾瀉下來,落在這幫烏合之眾最稠密的人堆里。沸騰的金屬直瀉而下,這片洶涌的人海頓時像潮水般退下,兩道鉛水落下之處,在人群中造成兩個黑洞,直冒濃煙,宛如滾燙的開水潑在雪地上一般。那幾乎被燒焦的垂死的人蠕動著,痛苦萬分,慘叫不迭。在這兩道噴泉般的溶液四周,可怕的雨滴飛濺著灑落在進攻者的頭上,火焰就像銳利的鉆子,錐進他們的頭殼。正是這沉重的地燃之火,灑落無數(shù)的霰粒,在這些苦難者身上打千百個窟窿。吼叫聲撕心裂肺。不論是最膽大的還是最膽小的,都紛紛逃散,把那根巨梁扔在了尸體上,教堂前庭再次空無一人了。所有的眼睛都望著教堂的高處,呈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十分奇異的景象。只見在最高柱廊的頂上,在中央玫瑰花形的圓窗上端,熊熊烈火從兩座鐘樓中間騰起來,火星飛濺。
這狂亂的烈火被風一刮,不時有一團火焰化成濃煙,隨風飄散。在這烈焰下面,在那被燒得烏黑的梅花形的石欄桿下面,兩道承溜形如妖怪巨口,不斷地噴出熾烈的鉛水,銀白色的鉛液襯托著教堂下方十分昏暗正面墻壁,顯得格外分明。兩道鉛液越是接近地面,越是擴展開來,形成一條條束狀的細流,儼若從噴壺的千百個細孔中噴射出來。兩座巨大鐘樓的正面,一座紅彤彤,一座黑黝黝,反差生硬而分明。在烈焰的上方,這兩座鐘樓龐大的陰影直投向天空,顯得更加巍峨。鐘樓上那無數(shù)鬼怪和巨龍的雕刻,面目猙獰,映著閃爍不定的火光看上去全活動起來了。吞嬰蛇怪好像正在哈哈大笑,檐槽口的鬼怪好像在汪汪吠叫,蠑螈好像在吹火,怪龍好像在濃煙中打噴嚏。沖天的烈焰,鼎沸的喧囂,把這些妖魔鬼怪從沉睡石頭中全驚醒了。而在這些鬼怪當中,有一個在不停地走動,只見其身影不時從柴堆烈焰前閃過,就好像一只蝙蝠從燭臺前掠過一般。
擴展閱讀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教堂建筑,它矗立在塞納河畔,是古老巴黎的象征?!笆ツ冈骸狈ㄎ脑狻拔覀兊呐俊?,意指耶穌的母親圣母瑪麗亞。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風格,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于世,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欄目編輯:譚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