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序列中,最后的番號是現(xiàn)駐張家口的第六十五集團軍。
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紅軍師”的軍史館里,我們看到了這支部隊的“精神”——“敢打頭陣的大渡河精神、視死如歸的狼牙山精神、勇猛如虎的清風店精神、官兵友愛的呂順保精神”。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紅一師。1933年6月7日,在江西永豐藤田鎮(zhèn),由紅三軍第七、九師和紅二十二軍軍部及第六十六師合編成立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師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參謀長耿飚。
紅一師的歷史,波瀾壯闊。她成立后,就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途中的表現(xiàn)更是可圈可點。在突破四道封鎖線、兩渡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巧戰(zhàn)直羅鎮(zhèn)、激戰(zhàn)山城堡等著名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他們不畏強敵,打出了威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首長先后3次到該師傳達遵義會議精神,部署作戰(zhàn)任務,贊揚該師執(zhí)行命令堅決,作風英勇頑強,為保證紅軍主力戰(zhàn)略轉(zhuǎn)移立了功。
十八勇士鍛造“大渡河精神”
在我們這一代人心目中,紅軍強渡大渡河絕對是一篇英雄傳奇。
1935年5月24日晚,紅一師一團團長楊得志率一營冒雨趕到大渡河安順場。同時到達這里的,還有紅軍總部的參謀長劉伯承、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等。
紅一團一營營長孫繼先是小跑著來到安順場的。
在半山腰的一個煤棚里,孫繼先看到了臉色嚴峻的劉伯承和聶榮臻。劉伯承說:“一營長,現(xiàn)在給你下達任務:一、消滅安順場的守敵;二、最快的速度找到過河的船;三、立即過河;四、過河后迅速搶占灘頭陣地,掩護后續(xù)部隊過河。”并約定每完成一項任務,點一把火為信號。
后來,筆者采訪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時,他說:“過大渡河時,我們團先襲擊了安順場。安順場有七八十戶人家,我們到那里時,敵人正在喝酒、打牌。他們的哨兵喊口令,問是哪個部隊,我們一直往前走,敵人就開槍,我們很快就把他們打散了。
“大渡河的河水很急,兩邊都是高山峻嶺,懸崖陡壁,找了一個晚上,我們找到一條船和幾名船工,同時選出17名官兵組成渡河敢死隊。第二天上午,勇士們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分兩次乘船穿越激流,勝利抵達北岸。在灘頭會合后,迅速搶占了渡口要地。當時選的17個人,第一船過了9個人,帶領第二船的就是濟南軍區(qū)副司令員孫繼先。那時,他當營長。第二船8個人加上孫繼先也是9個人。我是團長,是第三船過去的。
“過河時,河水那么急,敵人又在對岸打槍,怎么成功了?這里還有個幕后英雄趙章成。他是上級配屬給我們的炮兵連連長。他帶的炮兵連,只有3門迫擊炮,我問他帶了多少炮彈,他說一共才只有3發(fā),1門只有1發(fā)。我的天哪!我說你要打準吶!他那個時候打炮之前要畫十字,把十字畫完了就打一家伙。過河時,敵人在對岸的碉堡里瘋狂掃射,趙章成“咣咣”兩發(fā)炮彈,敵人的兩座碉堡就上了天。這3發(fā)炮彈,最后還剩下一發(fā)?!?/p>
關于強渡大渡河究竟是17個勇士還是18個勇士,楊得志說,兩條船上共有18個人。本來是17名突擊隊員。營長孫繼先同志身先士卒,帶隊強渡大渡河,這不是18人嗎?宣傳的時候,就是說17個突擊隊員。沒有說有領導干部。那時就是領導帶頭打仗,帶頭讓榮譽嘛!
從此,“敢打硬仗、不怕犧牲”的精神,在紅一師官兵心中深深扎根,融入血脈。
視死如歸的“狼牙山五壯士”
1937年8月,紅一師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平型關大戰(zhàn)時,他們在腰站阻擊敵人,保障平型關的勝利。同年10月,擴編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后又兼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在此期間,他們打了雁宿崖、黃土嶺殲滅戰(zhàn),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guī)秀中將,舉世震驚。在百團大戰(zhàn)中,救助日本孤兒,譜寫了一曲人道主義贊歌。
1941年9月,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楊成武接到晉察冀軍區(qū)聶榮臻首長的電話,說日軍要進行一次大“掃蕩”,大約有7000多日軍對第一軍分區(qū)所在的地域進行“掃蕩”。
這塊地域內(nèi)的狼牙山地形險峻,道路狹窄,易守難攻,可以此為依托,利用這里的天然屏障和敵人周旋。楊成武接到命令后,立即指揮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向狼牙山地區(qū)轉(zhuǎn)移。
9月25日下午,楊成武帶著主力部隊去護衛(wèi)晉察冀軍區(qū)機關,只留一團等少數(shù)部隊在狼牙山。第二天早晨,日軍3500余人突然從管頭、龍門莊、界安出動,從3個方向直撲狼牙山。
當時,被包圍的除了一團,還有易縣、定興、徐水、滿城4個縣的黨政機關人員,4個游擊隊以及狼牙山周圍和進山的群眾,有三四萬人。
幸存下來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宋學義回憶說:“那天,天黑以后,全團都聚集在狼牙山腳下待命。我們剛到,團長便派人叫我們七連上棋盤陀。剛攀到半山腰,團長便迎下來了。他和連長(劉福山)交談了幾句,便命令我們六班和二班站到連隊前面去?!?/p>
“主力完全消失在黑暗里。連長命令二班守北山腳那道口子,我們六班守東口。二班走后,連長又詳細交代了任務,挨個同我們握手,然后也帶著部隊走了。棋盤陀上只剩下我們六班5個人——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zhàn)士胡德林、胡福才和我?!?/p>
敵人開始了進攻,馬寶玉帶領戰(zhàn)士們沉著應戰(zhàn),等敵人走得很近時才令大家一起射擊,手榴彈也接二連三飛進敵群,敵人一批批倒下。五勇士邊打邊撤,并有意將行動暴露給敵人。敵人以為我軍主力就在山上,緊緊咬住不放。五勇士憑據(jù)險要地形,又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子彈、手榴彈用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后連能搬動的石頭也完了,日偽軍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面對擁上來的敵人,馬寶玉整整軍衣、正正軍帽,大喊一聲:“同志們,跟我來!”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戰(zhàn)士也相繼跳下懸崖。馬寶玉等三人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幸存。
馬寶玉等5名勇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勇猛如虎戰(zhàn)敵第三軍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部隊于1945年9月改編為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開國上將郭天民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7年10月11日,晉察冀野戰(zhàn)軍命令第二縱隊進逼徐水,圍城打援。3天以后,敵人援兵出來了,駐固城敵九十四軍和容城的十六軍開始向徐水運動。當天晚上6點,野司來電,命令二縱四旅北上參加打援的戰(zhàn)斗。
天黑時,野司接到情報,駐石家莊的敵第三軍軍長羅歷戎率所部主力第七師及配屬一個團北上保定,企圖實現(xiàn)對我野戰(zhàn)軍進行南北夾擊。
石家莊的敵人出來了!這是一個重要情況。敵變我變,野司首長立即調(diào)包括二縱四旅在內(nèi)的主力6個旅南下望都以南,在這里打敵第三軍。
敵第三軍被我主力合圍在清風店、西南合等十余個村莊內(nèi)。
20日拂曉,晉察冀野戰(zhàn)軍四縱和二縱六旅、三縱九旅同時向敵發(fā)起進攻,將敵壓縮至南合營、高家佐和東、西南合村的狹小地區(qū)。在這種情況下,三縱四旅奉命又急進50余華里,于當日傍晚渡過唐河,以神速勇敢的動作,直撲敵第三軍軍部、七師師部和兩個團駐守的西南合村。21日凌晨,旅長蕭應棠率兩個團,分別從村西南角和南面展開強攻。
7時,四旅主力向敵軍部猛插,徹底打亂了敵人的防御體系。此時各兄弟旅也先后攻入村內(nèi),將敵分割,各個殲滅。敵軍長羅歷戎率數(shù)百人向東南角突圍逃竄,被俘。
當天晚上11時30分,戰(zhàn)斗結束。
在清風店戰(zhàn)役中,四旅先是圍點誘援,然后北阻強敵,最后飛兵南下,直搗敵軍部,對加速戰(zhàn)役的勝利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風店一戰(zhàn),四旅十團和十二團榮記集體大功,被分別頒發(fā)“勇敢堅決”“勇猛如虎”的獎旗,成為六十五軍戰(zhàn)史上著名的兩個大功團。十二團一連還被縱隊命名為“魏成科英雄連”,并記集體大功。
蘭州城外戰(zhàn)猶酣
1949年2月,根據(jù)中央軍委關于統(tǒng)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北軍區(qū)第八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五軍,轄第一九三、第一九四、第一九五師。邱蔚任軍長,王道邦任政治委員,蕭應棠任副軍長兼參謀長,王克斌任副軍長,蔡順禮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4月,第六十五軍參加太原戰(zhàn)役,他們從南門攻入城內(nèi),殲守軍9000余人。6月,調(diào)歸第一野戰(zhàn)軍建制,參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戰(zhàn)。
1949年8月,六十五軍兵臨蘭州。這里是國民黨反動派重兵設防的西北重鎮(zhèn)。
8月21日清晨,蘭州戰(zhàn)役打響,外圍陣地的槍炮聲四起,古城嶺上硝煙彌漫。六十五軍一九三師五七九團的兩個營在馬架山南麓卜家路口向敵主陣地古城嶺發(fā)起攻擊,在周圍地雷連鎖爆炸中勇猛前進,越過鐵絲網(wǎng)沖到第一道外壕。這時,近百名馬家軍狂徒突然從翼側(cè)沖出。他們赤膊上陣,揮舞著大長刀,瘋狂沖來,五七九團的戰(zhàn)士們一陣手榴彈,把這一批亡命之徒打了下去。戰(zhàn)士們不知道,這些亡命之徒?jīng)_鋒前是喝了血酒,喊叫著“戰(zhàn)死可以升天”往上沖的。當他們再次沖上來時,三營官兵上了刺刀迎上去,真是一場刀對刀槍對槍的血戰(zhàn)。拼殺一個小時后,敵人丟下十幾具尸體被打了下去。
不一會兒,又一群敵人從另一側(cè)包抄過來,又是一場激戰(zhàn),一直打到太陽升起老高,部隊還是沒有突破敵前沿。上級命令暫停攻擊,重新組織戰(zhàn)斗。
第二次攻擊仍未奏效。一九三師再次增加突擊力量,調(diào)五七九團一營和五七八團三營加入戰(zhàn)斗。下午4點,當部隊冒著密集的火力沖到第一道外壕時,又有戰(zhàn)士觸雷犧牲。還未站穩(wěn)腳跟,敵人又開始每次用一個多連的兵力連續(xù)反撲,新加入戰(zhàn)斗的五七九團一連就連續(xù)擊退敵10余次反沖擊,壕內(nèi)外堆滿了敵人的尸體。但前進速度緩慢,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反復拼殺,終于在黃昏前奪占了敵人第一道外壕,并一鼓作氣突破第二道外壕,接近到第三道外壕。
這時,敵人組織瘋狂反撲,三營只得退回到第一道外壕。他們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那里,一直打到深夜。敵人當晚向古城嶺增調(diào)了一個營的兵力,也沒有能夠撼動這顆“釘子”。
8月21日,整個蘭州外圍攻擊均不順利,有的部位還嚴重受挫。第一野戰(zhàn)軍司令員彭德懷決定部隊暫時停止攻擊,總結經(jīng)驗教訓,調(diào)整部署,做好充分準備后再發(fā)起總攻。
六十五軍按照彭德懷的指示,調(diào)一九四師兩個團上來,歸一九三師指揮。同時命令部隊冒雨挖掘工事,補充彈藥、給養(yǎng),并組織小分隊晝夜襲擾敵人。
8月25日拂曉,蘭州戰(zhàn)役總攻開始。
炮火準備一結束,一九三師冒著敵人的炮火向古城嶺再次發(fā)起攻擊。部隊踏著英雄們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開辟的通路,勇猛沖殺。在第二道外壕前,正面進攻的五七七團突然遭到敵人交叉火力的封鎖和壓制,前進受阻。三連三排在排長趙山帶領下,連續(xù)爆破敵人的外壕,打開了突破口。一連奪占了第二道外壕,七連三排也攻占了第二道外壕的3個地堡。此時,五七八團也從右翼攻進了第三道外壕。
馬家軍在督戰(zhàn)隊的砍刀和槍口的威逼下,揮舞著大刀,從側(cè)翼瘋狂地沖殺過來,與占領外壕的部隊展開了殊死的搏斗。戰(zhàn)士們吼叫著“寧死前進一丈,決不后退一寸”把敵人打了下去。
在5小時的拉鋸戰(zhàn)中,雙方爭奪20多次,陣地上尸橫遍野,血流如注。
為加速戰(zhàn)斗進程,一九三師師長鄭三生令預備隊全部上陣。廝殺中,五七八團三連忍饑耐渴,全連只有一壺水,一個人一天只能吃到兩個土豆,但他們連續(xù)打垮敵人14次反沖擊。一直到戰(zhàn)斗結束,沒有失掉一寸陣地。
五七九團六連不少戰(zhàn)士的槍打壞了,刺刀拼斷了,他們就用手榴彈用敵人尸體上的槍頑強戰(zhàn)斗。五八二團在師的左翼加入戰(zhàn)斗。經(jīng)過激戰(zhàn),全部攻占第三道外壕,并迅速向縱深發(fā)展。
在一九三師全力攻擊下,殘敵開始向蘭州市里潰逃。追上去!追上去!他們將紅旗插上了古城嶺主峰。午夜,馬架山戰(zhàn)斗勝利結束,
當日黃昏,友鄰各部隊先后攻占了蘭州外圍各陣地,守敵全線潰敗。1949年8月26日中午,古城蘭州宣告解放。
“英雄贊歌”唱《團圓》
電影《英雄兒女》及其主題歌《英雄贊歌》至今風靡大江南北,感動了無數(shù)的中國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部電影和第六十五集團軍有什么關系。
1952年,作家巴金作為志愿軍慰問團成員,在朝鮮開城前線采訪了志愿軍六十五軍五八二團團長兼政委張振川。張振川向巴金講述了這個團三打紅山包的戰(zhàn)斗。他們六連副指導員趙先友和戰(zhàn)友們堅守67高地(按慣例部隊將海拔67米的該山頭編號為67高地),視死如歸、壯烈犧牲的事跡,深深打動了這位大作家。
——1952年10月2日,志愿軍六十五軍一九四師五八二團二營奉命奪取了敵人占領的67高地。它的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距板門店只有5公里。
10月3日中午,李承晚陸戰(zhàn)王牌第十一師為奪回67高地,動用坦克、飛機、大炮,狂轟濫炸,接著以兩個加強連的兵力向高地猛撲。
二營六連堅守陣地打敵反撲。指導員、副連長負重傷被抬下陣地,副指導員趙先友與連長李才商量,敵火力太強,山上沒有堅固工事,先把主力放在青山包下邊的屯兵洞,必要時往陣地上增人。他自己帶一個加強班堅守67高地。
10月4日凌晨,敵人又開始發(fā)起猛烈進攻,大約有兩個排向山上沖來。他命令戰(zhàn)士等敵人靠近后再打,40米,30米……趙先友一聲令下,手榴彈、機關槍、沖鋒槍同時噴出火焰,兩側(cè)的戰(zhàn)士們向敵群夾擊掃射,敵人狼狽地逃下山去。晚上,趙先友和戰(zhàn)友把爆破筒埋在陣地前沿,用電話線固定在爆破筒的拉火管上,引到工事里,并在離工事較遠的地方埋設地雷。天亮以后,敵人又集中兵力發(fā)起進攻,當進入雷陣時,趙先友命令拉火起爆,敵人又一次慘敗。堅守期間,趙先友還總結作戰(zhàn)經(jīng)驗,組織兩個小組進行反沖鋒,在敵欲潰逃之時,他們向敵人發(fā)起沖鋒,十幾分鐘就結束了戰(zhàn)斗。敵人被打得暈頭轉(zhuǎn)向。這一天,趙先友帶領戰(zhàn)士們連續(xù)打退了敵人5次沖鋒。
10月5日上午,敵人使用飛機、坦克和上百門大炮,對67高地進行地毯式轟炸,炮彈、炸彈、凝固汽油彈,整個陣地濃煙滾滾,碎石橫飛,山頭被削下一米左右。敵人用一個營的規(guī)模,強行向高地發(fā)起攻擊。趙先友率領六連戰(zhàn)士與敵人殊死拼搏,激烈的肉搏戰(zhàn)后,陣地上只剩下身負重傷的趙先友、負輕傷的劉順武、二排副排長王桂印、戰(zhàn)士李富4人。敵人還用飛機、炮火封鎖了我軍增援的通路,我軍派去增援的一個班都傷亡在路上。
敵人從高地四面圍攏上來,副排長王桂印、戰(zhàn)士李富相繼犧牲,陣地上只剩下了身負重傷、雙目失明的趙先友和負傷的劉順武。敵人嚎叫著越來越近,趙先友對著步話機喊道:“團長,敵人上來了,快開炮打吧!”
指揮所里張振川團長含淚下令炮兵向陣地開炮。
當反擊部隊奪回陣地后,他們看到,在67高地堅持了57個小時,打退敵人的17次沖鋒,殲敵562名的趙先友、劉順武等20位戰(zhàn)友已經(jīng)全部壯烈犧牲。
這次戰(zhàn)斗中,六連被授予“英勇頑強守如泰山的鋼鐵連”光榮稱號,趙先友榮立特等功,劉順武等8位同志立一等功。部隊將趙先友等烈士的遺體運送回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nèi)。
巴金被趙先友等的英雄壯舉深深感動?;貒?,他很快寫出小說《團圓》,發(fā)表在《上海文學》1961年8月號上。
《團圓》發(fā)表后,引起了人們注意,受到熱烈歡迎。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指示長春電影制片廠改編成一部電影。這才有了電影《英雄兒女》。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1953年10月,六十五軍抗美援朝勝利回國,駐防河北張家口,開始了新征程。他們先后完成了戰(zhàn)備訓練、教育學習、國防施工、營建生產(chǎn)、天津抗洪等重大任務。雖歷經(jīng)多次調(diào)整改編,但紅軍的血脈,紅軍的傳統(tǒng),在官兵身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參加了著名的“802”華北大演習。演習期間,鄧小平和其他中央領導在張北地區(qū)觀看了六十五軍“步兵師堅固陣地防御戰(zhàn)斗實兵演習”。有5個方隊參加了演習后的閱兵式。同時,該軍兩個連隊與駐地萬全縣舊天子大隊開展軍民共建文明村活動,在當時開創(chuàng)了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先例。隨后在光纜施工、張北抗震等重大行動中,都圓滿完成多項急難險重任務。
1985年百萬大裁軍,六十五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五集團軍。進入新世紀以來,他們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的6項表演和保障任務。在國慶60周年盛典上,第六十五集團軍組建的步兵方隊以鏗鏘有力的步伐,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展現(xiàn)了官兵良好的精神風貌。江澤民到第六十五集團軍視察時,為部隊題詞:“發(fā)揚老紅軍傳統(tǒng),為人民再立新功?!?/p>
新形勢下,第六十五集團軍圍繞提高信息化條件下打贏戰(zhàn)爭的能力,積極完成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訓練轉(zhuǎn)變。在落實軍事訓練教學責任制、深化士官制度改革試點、組建維和工兵大隊赴利比里亞執(zhí)行國際維和、參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組織聯(lián)合軍演等多項重大任務中表現(xiàn)出色,受到了總部、軍區(qū)首長的好評,為“紅一師”戰(zhàn)旗增添了新的輝煌。
編后語:
從2014年1月至今,“軍史檔案”共完整地介紹了陸軍18個集團軍的形成過程與輝煌戰(zhàn)史,揭開了中國陸軍集團軍的神秘面紗。感謝著名傳記作家董保存對本刊的大力支持,感謝廣大讀者對“軍史檔案”的關注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