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海外反腐的推進,逃美貪官驚恐地嗅到了日漸逼近的風暴氣息。從“獵狐”到“天網”行動,中美反腐合作正在提速。
長期以來,普遍的法律漏洞、寬松的移民政策,使美國成為中國外逃貪官的主要避風港。中美在政治制度、司法體系、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存在不同,加上雙方之間沒有簽署引渡條約,使逃美中國貪官能夠“逍遙法外”。
但風起云涌的中國反腐大潮,正在改變這個局面。從“獵狐”到“天網”,中國不斷加大海外追逃追贓力度,取得成效。美國一方面希望摘除“貪官天堂”的污名,另一方面希望中國協助其實施《海外反腐敗法》,重點堵塞美公民海外逃稅漏洞,因此對中國追逃追贓工作展示了合作態(tài)度。
美國司法部發(fā)言人彼得·卡爾日前對媒體表示,美司法部每年通過中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定期會晤中國有關部門,討論追逃追贓合作問題?!拔覀冎铝τ谝粋€原則,即美國不應成為貪官及其贓款的藏身之所”。
今年3月,2011年貪污巨款后潛逃美國的中儲糧周口直屬庫前主任喬建軍及其前妻趙世蘭,因涉嫌犯有向國外轉移盜竊資金罪、移民欺詐罪、共謀洗錢罪在美被正式起訴。趙世蘭被捕,喬建軍被美執(zhí)法當局通緝。
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中美反腐合作仍然面臨很大挑戰(zhàn),其中最主要的挑戰(zhàn)就是雙方沒有簽訂引渡條約。中國很難通過正常途徑,對逃美貪官快速實施抓捕、起訴和遣返,而只能采取一案一辦的原則向美方交涉。
盡管如此,中美都已承諾,沒有引渡條約不會、也不應阻礙雙方進行追逃追贓合作。
美國務院發(fā)言人普薩基表示,在沒有簽署引渡條約的情況下,美方可通過移民程序遣返中國逃犯。普薩基還表示,美司法部在牽頭與中方進行反腐合作,如果中方提供更多有力證據,可促使美方對重點案件予以更多關注,包括找尋、起訴和遣返相關逃犯。
此外,中美還可以通過《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APEC反腐執(zhí)法機構網絡等平臺進行追逃追贓合作。而且,美國確實存在遣返貪官的一些“替代”途徑。
法律專家說,“替代”途徑主要包括:以移民欺詐、洗錢等常見罪名起訴中國貪官,促使美國移民法庭將他們遞解出境;當然,中國也可以選擇異地追訴方式,在美對貪官提起訴訟。
這可謂捏住了逃美貪官的“命門”,因為他們多數都難以撇清移民欺詐、洗錢等罪名。
至于留美身份,貪官們無論是簽證逾期不歸淪為“黑戶”,或是用贓款獲得投資移民綠卡,還是通過杜撰一胎化、宗教迫害等虛假理由騙取政治庇護綠卡,都涉及移民欺詐犯罪。
可喜的是,中美進行追逃追贓合作工作已有成功案例。2004年,美方通過執(zhí)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將侵吞中國銀行開平支行數億美元資金的主犯余振東遣返中國。這是中美司法合作的第一個成功案例;2009年,開平支行另兩位原行長許超凡和許國俊被美法院以洗錢、詐騙、偽造護照和簽證等罪名,分別判處25年和22年監(jiān)禁。中方為此案向美方提供了有力證據。
從中國銀行開平支行窩案到喬建軍一案,美方起訴罪名都與移民欺詐、洗錢有關。這有望在相當長時期內成為中美開展追贓追逃合作的主要模式。(摘編自新華社)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