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倩
感冒藥盒上注意6個字
此博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提醒自行購買感冒藥的患者應注意的問題。文章中提到了以下說法,并附有詳細解釋:
如果感冒藥盒上標有以下6個字,請注意:
“麻”:高血壓患者不宜用;
“撲”:司機不宜用;
“酚”:腸道潰瘍者慎服;
“美”:支氣管炎患者慎用;
“清熱”:風寒感冒別用;
“解毒”:不能長期服用。
感冒藥一般為復方制劑,成分復雜,因此僅記住上面6方面是不夠的。文章中,前四點針對的是西藥成分的感冒藥,而后兩點則是針對中成藥。我們接下來也分別講講西藥和中藥成分的感冒藥選擇和使用中需要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麻”“撲”“美”都是什么?
普通感冒病毒本身具有自限性,一般一周左右痊愈,因此一般西藥感冒藥的主要作用是緩解癥狀,使機體能夠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復,有利于病情的緩解。也就是說,一般地,西藥感冒藥并不是從根本上消滅引起感冒的鼻病毒、冠狀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而只是緩解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發(fā)熱、頭痛等癥狀。
在西藥感冒藥中,各種成分各司其職。常見的西藥感冒藥中含有以下成分: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最常用的就是偽麻黃堿(“麻”),具有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消除鼻咽部粘膜充血,減輕鼻塞癥狀的作用,大多數(shù)感冒藥中都含有這種成分。麻黃堿與它一字之差、結(jié)構(gòu)類似,但與麻黃堿不同的是偽麻黃堿對全身其他臟器的血管無明顯收縮作用,對心率、心律、血壓和中樞神經(jīng)無明顯影響。因此只有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患者才需要禁用含偽麻黃堿的感冒藥。
抗過敏藥:
這類藥物在感冒藥中常用的是氯苯那敏又稱撲爾敏(“撲”、“敏”)和苯海拉明(“苯”),可與偽麻黃堿一起緩解鼻塞、流涕、打噴嚏癥狀。這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嗜睡,因此駕駛機動車,操作機器以及高空作業(yè)者工作時間禁用,最好在睡前服用。而白天需要精細操作的患者可以選用“白加黑”“日夜百服寧”等白天服用的不含抗過敏藥物成分、或含有咖啡因成分對抗嗜睡作用的片劑。
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是退燒,是兩種較為安全的藥物,只有在大量長期服用時易引起肝腎損害。雖然其對消化道刺激較小,但對于已經(jīng)患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有可能會產(chǎn)生新的潰瘍,因此應慎重使用。
鎮(zhèn)咳藥物:
感冒藥中常用的成分是右美沙芬(“美”)、可待因,由于右美沙芬的成癮性小、安全性好,現(xiàn)在是最主要使用的成分。急慢性支氣管炎本身也是右美沙芬的適應癥之一,因此支氣管炎不能使用右美沙芬是不確切的,主要是痰多的咳嗽應注意避免使用。
其他成分:
此外,還有些藥物含有抗A型流感病毒的金剛烷胺等。對于較為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可以選用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藥,但抗病毒藥普遍具有較為多毒副作用,因此普通感冒使用時得不償失的應避免使用。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感冒藥中多種成分如偽麻黃堿、右美沙芬、金剛烷胺等兒童禁用或慎用,所以切勿將成人使用的感冒藥用于兒童。
“解毒”為什么不能長期服用?
我們先從中藥感冒藥說起。中藥感冒藥雖然缺乏現(xiàn)代科學體系對其機理的明確解釋,但其療效確切,使用正確可以縮短感冒病程,甚至在感冒初期迅速消除癥狀得到痊愈。使用中藥治療感冒辨證很重要,中醫(yī)中感冒主要可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
風寒感冒:
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使用的藥物多以辛溫解表為主,我們閱讀這類中成藥的說明書可以看到,里面常含有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的藥物。
風熱感冒:
發(fā)熱重、頭脹痛、喉紅腫疼痛、咳嗽、黃涕等。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中常含有連翹、金銀花、桑葉、菊花、板藍根、石膏等清熱的藥物。
有的中成藥上述兩類成分兼有,那么多適合外寒入里,引起體內(nèi)熱證,身體寒證熱證均有表現(xiàn)時。
“解毒”類藥物主要包括牛黃、雄黃、大黃這類藥物,這些藥物本身具有微毒性,對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及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這些較嚴重的內(nèi)熱以“毒”攻“毒”,因此是不能長期服用的。
學會看藥品的通用名
對于感冒藥到底該怎么選用,我們還是應該掌握常用藥物成分的特點,不能盲目使用。對于西藥不應只熟悉其商品名,如“康泰克”、“快克”、“日夜百服嚀”、“白加黑”等,而是應學會查看其通用名。按照國家規(guī)定,在藥盒上最顯著位置標注的為通用名,如“美撲偽麻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氨酚偽麻美芬片”、“氨酚偽麻美芬片”等。這些名稱里包含著藥物成分信息,應根據(jù)病情及各人身體情況進行選用。而中藥的辨證較為復雜,如果不能自行明確分辨寒證熱證,還是應該看中醫(yī)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