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緋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簡稱賓大,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是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學校創(chuàng)建于1740年,是美國歷史上建校時間排名第四的高等教育機構,也是美國第一所從事科學技術和人文教育的現(xiàn)代高等學校。本杰明·富蘭克林是學校的創(chuàng)建人。
賓大在中國招生,可以追溯到晚清。當時,根據(jù)音譯,賓大又譯為“本薛佛義大學”。1924年6月,梁思成與林徽音攜手赴美深造,9月正式入讀賓大。而賓大建筑系當時不收女學生,林未能如愿去建筑系學習,只得入美術系學習。但她憑借對美術設計的濃厚興趣與良好功底,從一入學開始,就令校內(nèi)師生刮目相看,頗得好評,得以破格跳級,直接升入三年級。她的注冊英文名為菲莉斯(Phyllis Whei-Yin Lin),梁思成的注冊英文名則為Ssu-Cheng Liang。美術系和建筑系同屬美術學院,又因梁在建筑系,林得以旁聽了建筑課程。
林徽音是賓大中國留學生會社會委員會的委員,她性格開朗、舉止優(yōu)雅,深受同學們的歡迎。林與美國同學伊麗莎白·蘇特羅(Elizabeth Sutro)友誼最深,她經(jīng)常到蘇特羅父母家里做客。蘇特羅晚年依然清晰記得他們當年交往的細節(jié),并稱林“是一位高雅的、可愛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她具有一種優(yōu)雅的幽默感”。
林在賓大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她本身在學業(yè)與學術方面嶄露出來的過人才華。她積極從事美術設計活動,在大學生圣誕卡設計競賽中獲獎。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紙質卡片的繪制,但也可以看出她精細的才思——那是用點彩技法畫的一幅圣母像,大有中世紀歐洲圣母像的古樸質感。這件中國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至今還保存在學校的檔案館中。
她用兩年時間如期取得了美術學士學位,又作為建筑系旁聽生,竟然不到兩年就受聘擔任建筑設計教師助理,不久更成為這門課程的輔導教師。這位秀外慧中的中國女學生,注定是要在賓大留下一些珍貴記憶的。
在賓大檔案館中,可以看到林徽音在賓大留下的證件照。證件照中的她,如今看來依然那么摩登秀美。她身著中式外套,一頭微卷的短發(fā),眼神中流露著聰慧與堅定,才女外型與淑女氣質已流露無遺。而她與梁思成的合影,在此也存留了一枚。
那是1927年2月,梁思成獲得建筑學士學位,7月獲得碩士學位。林徽音則以高分獲得美術學士學位,四年學業(yè)三年完成。在畢業(yè)典禮的文藝匯演中,梁、林二人合演了一幕話劇,還拍攝了一幀著劇裝的合影,至今仍留存在賓大檔案館中。
從合影來看,梁思成身著繪有簡單龍紋裝飾的長袍,腰束布帶,但腳穿皮鞋,頭戴短筒無沿禮帽,面部還特別畫有八字胡須。林徽因則一身清代宮廷女裝打扮,著“旗裝”,梳“旗髻”,套戴一頂形似“扇形”的可能是紙糊的彩冠,手持一柄大白紙折扇。林、梁二人這身衣裝,形似清代宮廷人物,頗有點穿越感。他們所扮角色雖無從查考,但可以揣測到,這可能是以末代皇帝生活軼事為素材的短劇,主旨無非是諷刺晚清腐敗的政治,表達新生代知識分子對新世界的期冀。從林當時對美術設計興趣濃厚來看,這身裝扮可能就是她親手制作的,整個劇作也有可能是她親自編排的。
1927年8月,梁思成向哈佛人文藝術研究所提出了入學申請,理由是“研究東方建筑”。哈佛最終錄取了他,于9月離開費城至麻州劍橋。次年2月,梁完成了他去哈佛研修的目的,原擬歸國。而對戲劇表演及美術設計一直心存向往的林徽音,在賓大取得學士學位之后,便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跟隨著名的G. P.帕克教授學習舞臺設計,她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在國外學習現(xiàn)代舞臺美術的女留學生。這時,梁向林正式求婚,林為此也縮短了她學習舞臺設計的課程,二人同往渥太華,開始籌備婚禮。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與林徽音在總領館舉行婚禮?;槎Y完畢之后,他們便啟程到歐洲度蜜月,隨后歸國。
在賓大的整整三年時光,不長不短,但對梁、林二人一生事業(yè)與生活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在這三年間,二人在學業(yè)與感情方面,可以說都修成“正果”。也正因為如此,探尋二人此刻此地的史料點滴,別具一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