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茂林
黔籍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
文丨梁茂林
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在14年抗日戰(zhàn)爭中,貴州先后有70余萬各族青壯年走上戰(zhàn)場。在全國許多戰(zhàn)役中都有過重大奉獻和犧牲。各地為了祭奠他們,先后修建了烈士墓、烈士陵園、紀念碑和紀念塔。
經(jīng)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省外地區(qū),如上海、江蘇(2處)、安徽、山西(3處)、河北、河南、江西、湖南(3處)、四川、云南(6處)、緬甸等地仍存有為黔籍陣亡將士建立的紀念碑和烈士墓。省內(nèi),貴陽花溪、南明、云巖,六盤水鐘山、六枝、盤縣,安順平壩、西秀、普定,黔西南興義、普安、晴隆,黔南龍里、獨山、平塘、荔波、福泉、甕安,黔東南黃平、天柱,銅仁沿河、印江、錦江,遵義道真、鳳岡、正安、赤水,畢節(jié)威寧、大方、織金等仍存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烈士墓遺址實物或照片。
這些紀念碑和烈士墓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國民政府批準建立和選入國家忠烈祠的烈士墓和紀念碑。最具代表性的是國民革命軍第102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批準建立。
102師主要由貴州籍將士組成,師長柏輝章是貴州遵義人。1937年8月,102師開赴上海,先后參加淞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1938年5月,日軍占領徐州,102師趕赴徐州以西84公里的碭山,與三倍兵力的日軍激戰(zhàn)7晝夜,死守陣地不失,殲敵千余人。這次戰(zhàn)斗慘烈空前,102師傷亡重大,該師304團團長陳蘊瑜、兵站站長柏憲章、營長曹文杰三位貴州籍軍官壯烈犧牲。
同年7月,102師又參加武漢保衛(wèi)戰(zhàn),配合友軍作戰(zhàn),殲敵4000余人,取得“萬家?guī)X大捷”。8月,參加長沙第一次會戰(zhàn),斃敵甚眾。1940年9月,日軍12萬人第二次進攻長沙,102師與敵激戰(zhàn)21天,傷亡極大,經(jīng)休整補充后,又投入到第三、四次長沙會戰(zhàn),直到抗戰(zhàn)勝利。102師組建時有9700余人,經(jīng)過多次苦戰(zhàn)后,僅存官兵不滿千人,累計犧牲12000余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結束后,102師撤到湘陰(洞庭湖)休整。為了紀念歷次作戰(zhàn)犧牲的官兵,柏輝章在師部駐地關王橋舉行了追悼大會,貴陽各界人士代表和部分烈士家屬應邀到會,與會者紛紛要求在家鄉(xiāng)建立一座紀念碑。
牢記國恥,忘戰(zhàn)必危!圖為貴州各地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
這一要求經(jīng)102師報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批準,由102師派員配合地方政府籌備。1941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102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在貴陽市大南門外,新華路、環(huán)城南路(現(xiàn)瑞金南路)、市南路及青云路交叉處的洋河溝建成。碑身像一把三棱匕首,高10.2米,用巨型白棉石砌成,三面均刻有碑名,貼以金箔楷體字,落款“師長柏輝章題”?;鶠檎叫危闹苡械窕▏@,以青石砌成三級臺階。碑座底部各邊寬1米、高0.8米,嵌刻銘文,記敘了立碑的原委,并將陳蘊瑜等將士殉國事跡,102師幾次主要作戰(zhàn)經(jīng)過和各級陣亡將士名單刻錄其中。
主題《陸軍第102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銘文》,由八路軍高級參議周素園題寫。銘文曰:
“大抵黔人執(zhí)事敬,與人忠,頗吸中國文化之精髓,而生活環(huán)境又養(yǎng)成習勞耐苦之天性,故其表現(xiàn)為樸誠,為果敬,有不教而率,不言而喻之風。健儒深明此意,而復善運用之,一切以身為儀則,故能功高而同列不忌,部分損失而士氣不衰,所以歷皖秦晉蘇鄂贛湘,大小百數(shù)十戰(zhàn),傷亡萬余人,而常標勁旅,若刃之新發(fā)于硎也。頃者,相持之局已成,反攻之期末屆,健儒哀憫逝者,激勸方來,度地于貴陽之南郊,建本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鴆工庀材,克期觀成,以書抵余曰,愿有名也。余雖耄,其敢辭?銘曰:‘黔于行省號旁邊,豪杰間生古固然。萬人心死摧強權,史冊光芒見新篇。日可倒兮海可填,血肉拼與鋼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無名何須金石鐫?!?/p>
當時的《貴州日報》1940年10月29日3版以《某某師抗戰(zhàn)紀念塔—決建立中正門處》,1940年11月1日3版以《某師陣亡將士紀念塔開工》,1941年5月11日以《某師陣亡將士紀念塔落成》分別作了報道?!吨醒肴請蟆?941年5月27日3版也予報道。紀念碑落成后,人們也稱其為“塔”,后來“紀念塔”逐漸取代了“洋河溝”,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類是戰(zhàn)后由黔籍部隊修建的紀念碑塔。如云南松山的“陸軍第八軍第103師抗戰(zhàn)陣亡公墓”。
墓志由譚國鐸撰,熊綬春立石,位于云南省龍陵縣城東北臘勐松山西南麓,昆畹公路東側。墓已遷葬保山易樂池畔。
松山陣亡將士公墓志碑文如下:
“查松山之敵,為倭寇第五十六師團松井隊及野炮第三大隊。本師奉命于民國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開始攻擊,賴我忠勇將士奮不顧身,前仆后繼,卒于同年九月七日完全占領,殲滅頑敵三千余人,虜獲重炮八門,其他軍械無算,我亦陣亡官佐59員,士兵1450名。但因當時戰(zhàn)況緊迫,多數(shù)未及妥埋。戰(zhàn)后收集忠骸,遷葬于此者,僅官佐46員,士兵626名。茲為紀念忠貞,將所有陣亡官兵姓名刊諸石碑,以垂永久。尚望國軍袍澤共同維護,俾此碑能與松山共終古,而憑景式,則幸甚矣?!?/p>
第三類是由地方政府和民眾為黔籍軍人修建的紀念碑墓。其中,令筆者最為感動的是平壩縣二官寨于1945年建成的“抗戰(zhàn)勝利紀念塔”。
該碑碑文如下:“同盟勝利,舉國歡騰。一方禍平,萬姓怡然。國家抗戰(zhàn),八載今終。復興吾村,匪亂四平。變隨國家抗戰(zhàn)之勝利面平靜,鄉(xiāng)人有雙慶之感。援建抗戰(zhàn)勝利紀念塔,其意義之深。蓋欲使后來者有所警惕。戒慎恐懼,樹立良好鄉(xiāng)風,人人以四維為心,八德為志。從茲文起,我村日新又新,庶幾成一模范鄉(xiāng)村,則國家興甚,地方幸甚矣?!?/p>
此塔至今保存完好。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舉國歡慶,村民又集資在塔山腳下立“香港回歸紀念碑”。今年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村民又集資建“勿忘國恥”碑。
(作者系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責任編輯/徐海星)
貴州獨山抗戰(zhàn)紀念園的抗戰(zhàn)英烈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