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遙望水源夢成真,當代夸父四海揚

2015-06-12 20:57:12潘湘祿馬汪璐劉德華
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旱區(qū)四海

潘湘祿 馬汪璐 劉德華

引子

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他,甚至還沒有達到小學文化程度;他,更不像雷鋒、焦裕祿、牛玉儒這樣的先進人物,有上級組織領(lǐng)導的關(guān)懷,有工資有社保……

但他,卻以一己之力將人民之囑托扛在肩上,將自己的畢生心血灑在了干涸的土地上,用在了建設水利的事業(yè)上。

他的學術(shù)論文登上了省水利廳的大雅之堂,他的學術(shù)成果變成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開發(fā)水利的指引,四川省人民廣播電臺稱他為當代李冰。

他是一個心懷人民的普通農(nóng)民,但他卻感動了整個中國。

遠古,夸父留給人們一個悲壯凄美的神話。

神勇無比的夸父,為了征服自然,一路追趕太陽,越過高山,跨過平原,他一直追呀,追呀……夸父追累了,又饑又渴,他喝干了黃河,又喝干了渭水,最后口渴而死,倒下了。他扔下的那根手杖卻化作一片森林——“鄧林”綠樹成蔭,給后人留下了乘涼歇腳的好地方……神話傳說,顯現(xiàn)出了古代先民們征服自然的熱切愿望和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夸父受到了華夏子孫的無限崇敬?!翱涓钢鹑铡?,至今仍傳為美談。

而今,有這樣一個農(nóng)民,為解決家鄉(xiāng)十年九旱的自然困擾,堅持60余年找水尋源、造福千萬民眾,留給我們的,卻是又一段感天動地的現(xiàn)實傳奇。

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他,僅有私塾三年文化;他,沒有專業(yè)平臺;他,更沒有生活保障……

但他,卻懷揣一個夢:找水尋源,開渠引水,改變川中地區(qū)干旱面貌,造福千百萬旱區(qū)民眾!

他,用80年的人生,以一己之力將千百萬民眾的期盼扛在肩上,將自己的畢生心血,灑在了那片干涸的土地上,用在了四川省的水利建設事業(yè)上。

他的學術(shù)論文登上了四川省水利科技的大雅之堂,他的學術(shù)成果變成了省委、省政府開發(fā)水利的先導。他,被譽稱為“當代李冰”、“農(nóng)民水利專家”。

他,就是姚四海,一個心懷民眾的普通農(nóng)民,但他卻感動著中國。

姚四海的家鄉(xiāng)樂至縣回瀾鎮(zhèn)五臺山村金堂溝,地處四川省中部的沱江、涪江分水嶺,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姚四海從小立志找水開源,60余年矢志不渝。為解決川中旱區(qū)長年無雨無水而造成的干旱難題,他耗資數(shù)萬元(當時農(nóng)民年收入不足100元),徒步數(shù)萬里,獨自一人到川中地帶的沱江、涪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五大流域的40多個縣市、3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1000多個村社,反復進行水流水量觀測,山脈走向踏勘,地勢落差測繪和旱情民意調(diào)查走訪。根據(jù)川中地區(qū)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特殊的地形特點,他提出了多水源組合利用、順山勢走向開渠引水、實現(xiàn)自流灌溉的一系列構(gòu)思方案,企圖從全局上根本破解川中地區(qū)有史以來飽受干旱困擾的種種難題。其中,如今開建的四川省毗河供水工程,就是他當年提出的構(gòu)想之一。

圍繞這一構(gòu)想,姚四海堅持了60余年??上У氖牵谒猩陿?gòu)想?yún)s一直未能實現(xiàn),帶著痛徹心扉的遺憾而去了……如今,惠及數(shù)百萬川中旱區(qū)民眾的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經(jīng)正式立項動工?!皣W啦啦”的水流,即將灌進千年干涸的土地,也將隨之浸潤川中旱區(qū)數(shù)百萬民眾的心田。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同毗河供水工程有著割舍不斷情懷的姚四海,被定格在歷史的一瞬間——姚四海:找水尋源追夢人!

民國二年4月16日(公元1913年5月21日),在四川省樂至縣回瀾鎮(zhèn)五臺山村金堂溝,農(nóng)戶姚吉金家中好一陣忙亂。他那身懷六甲即將十月臨盆的妻子姚江氏躺在床上不住地呻吟,接生婆站立一旁,束手無策——姚江氏難產(chǎn)捱過好幾個時辰了。眼看母子難保,六神無主的姚吉金萬般無奈,跑到村子外的三寶堂寺,沖進廟堂,跪在觀音菩薩神像面前,“咚咚咚”磕下三個響頭:“菩薩保佑,菩薩保佑,保佑我姚家香火……”

說來也怪,好幾個月一直沒有下過雨的金堂溝,剎那間竟電閃雷鳴,烏云翻滾,好一陣暴雨傾盆。絲絲涼意襲來,痛苦難堪的姚江氏比先前似乎輕松了許多。不多一會兒,她那腹中的小生命,便伴著“嘩啦啦”的陣陣雨聲而呱呱墜地。

“娃兒爹,今天下雨好日子,給娃兒取個名吧?”

姚吉金好不得意:“頭兩個都是姑娘家,菩薩保佑,今天送來個兒娃子,就叫他祥富吧?!毕楦幌楦?,吉祥富貴。從今往后,守著一畝三分地,一輩子吉祥富足!

隨著歲月前行,姚祥富一天天長大。

一晃七八歲,該發(fā)瞢了。姚祥富走進了私塾學堂,他興奮得又蹦又跳。從“人之初、性本善”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再到“天對地、云對風、大陸對長空”……小小年紀的祥富,念書十分用功。他聰明乖巧,懂事聽話,私塾先生講授的課,當天就可以熟練背誦。富家子弟有時還悄悄地用雞蛋找姚祥富換作業(yè),私塾先生也非常喜歡這個勤勉好學的弟子。

可祥富家境并不寬余,父母哪來更多的錢來供他讀書?上幾年私塾,能識字能斷文,分得清“趙錢孫李”,算得來“加減乘除”就可以了;在窮鄉(xiāng)僻壤的農(nóng)家小戶,靠讀書還指望升官發(fā)財?姚吉金想,“命中只有八升米,拼命難滿一斗糧”,算了算了,還是種田務農(nóng)要緊!于是,僅讀了三年私塾的姚祥富,滿含委屈的淚水,只好輟學回家。同父母一道,起早貪黑,摸爬滾打。日復一日,背太陽過山;年復一年,臉朝黃土背朝天……

天上太陽紅似火,赤日炎炎好難過……

民國十七年,樂至縣又遭遇一場特大干旱。

入冬以來,開春過后,回瀾鎮(zhèn)方圓幾十里就沒有灑過幾顆雨點?!岸露?,龍?zhí)ь^”,又是半個多月的太陽暴曬,整個大地就像滾過火球似的。剛出土的禾苗曬蔫了,莊稼葉子有氣無力地趴在土埂子上,似乎快要烙糊了,肥碩的苞谷葉子打了卷,裹成了一條一條的索子……就連平日里扯起高嗓門吼叫的蟬鳴子,一個個躲進樹蔭里,也懶得叫了……

五臺山村的囤水田早已干涸見底,小水塘的魚蝦也曬得發(fā)臭了……土地龜裂開縫,莊稼顆粒無收。眼看一年忙到頭,又是一場空歡喜,柔弱的女人哭天嚎地。“嚎,只曉得嚎,你要哭死幾個人?”眼冒金星的男人,看見女人流淚,心里更是焦急!“男兒有淚不輕彈”,眼淚只能往肚子里流。鄉(xiāng)親們沒有飯吃,娃兒們更是哭得哇哇直叫。人們餓得發(fā)慌,刨草根,剝樹皮,甚至去挖觀音土;有的得了水腫病,實在熬不住,十天半月后也就悄無聲息地抬出去埋了。今天村頭張家死了人,明天村尾李家又死人了。沒有辦法,一些鄉(xiāng)親不得不背包打傘,逃難他鄉(xiāng),賣兒賣女……

干旱、饑餓、死人、逃荒……這一切,都讓年僅15歲的姚祥富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要救莊稼,哪去找水?要救鄉(xiāng)親,哪來水源?干旱的威脅和震懾太讓人害怕了!可人們又束手無策,只得聽天由命??吹竭@一幕幕的悲慘景象,姚祥富一次又一次地流淚——不,他的心在流血,流血??!

姚祥富一口氣跑到村子里最高的山梁上,放眼望去,山上山下,全是那干裂開縫的田土,奄奄一息的生靈。這時,他仿佛聽見附近村子又傳來一陣陣鍋碗瓢盆的敲擊聲:“蒼天蒼天,救救秧田!蒼天蒼天,救救秧田……”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的心收得更緊了。

姚祥富抹干眼淚,挺直身子站定。這時,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時候時常聽一位老人擺過的“龍門陣”:我們五臺山村原來是沱江和涪江兩條大河的“龍背”,要是哪個神仙能在龍背上開出一條水渠,把河水引上來,水就可以通過這條龍背,自上而下地自流灌溉……到那時,莊稼綠得流油,兒孫吃水不愁……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個神話傳說,在姚祥富幼小的心靈,畫上了深深的印痕:“開渠引水,自流灌溉;莊稼綠得流油,兒孫吃水不愁……”多美多好的愿望和憧憬啊!

姚祥富站在山梁上,也有些累了。他躺在一塊光滑的石頭上,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找水,開渠,灌溉……地里五谷飄香,渠邊果樹成行,田里魚蝦跳躍,碗里米飯雞湯……一幅藍圖美景,清晰,模糊,模糊,清晰……漸漸地,漸漸地,在姚祥富的腦海中沉淀了下來。

對!我要找水尋源。找四海水,尋四海源,用來解救我的鄉(xiāng)親,解救我的家鄉(xiāng),讓莊稼綠得流油,讓兒孫吃水不愁!

決心就在一念之間。

決心下定,姚祥富毅然決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四?!薄λ暮#?/p>

從此,15歲的姚四海,立志找尋四海之水,以解救家鄉(xiāng)干旱,造福鄉(xiāng)親父老。

15歲,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年齡。在富裕人家,兒女們也許還在父母面前撒嬌,他們講吃穿,享玩樂。而在貧苦農(nóng)家,孩子們可就沒有這種福分了,他們至多上山爬樹,下河摸魚,長大了,還不是跟大人一樣挼泥巴?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姚四海背上簡單的行囊,離開了“十年一大旱、三年兩頭旱、冬干春旱年年見”而并非金玉滿堂的金堂溝,外出去自流井挑鹽販鹽了。15歲的姚四海,以他那瘦弱的身子,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為求生計的重擔。他這樣想:挑鹽販鹽雖然很苦,卻能糊口果腹,還可以為今后外出找水掙點盤纏。

春秋冬夏,南北東西。幾年光景的奔波,老大不小的姚四海,也該“男大當婚”了。

民國二十三年,姚四海與劉光淑結(jié)婚。

劉光淑老家在鄰近的安岳縣鴛大鄉(xiāng)龜山壩,也是一塊靠天吃飯的窮鄉(xiāng)僻壤,好在娘屋也算殷實人家。姚家劉家,不相上下:“蔑折折、板板門,閉門就是一家人”。于是,兩個年輕男女也就拜堂成了親。

姚四海娶了裹著“三寸金蓮”的新娘子,自是滿心歡喜;可他這人也怪,腦子像進了水一樣,成天總想著要外出去找水,去尋源。

“光淑,明后天,我想出去一趟?!?/p>

“我才過門幾天,你就不怕爹叨你呀?”

望著嬌媚的新娘,姚四海心里也有些猶豫。

好歹又捱過了十天半月,姚四海終于鼓起勇氣:“光淑,不能再耽誤了,趁現(xiàn)在農(nóng)閑,我還是要去找……”

新娘子心里一百個不情愿,可賢良的她還是點了點頭。她說不清楚,但知道丈夫想要做的,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

新娘子安岳老家,距金堂溝不過幾十里,也是川中老旱區(qū),老天爺要是兩三個月不下雨,不要說莊稼缺水,連大人娃兒吃水都惱火……唉,水呀,水呀!劉光淑心里盼的,姚四海去找的,都是水。

可老丈人不依了。他把女婿喊過來狠狠地數(shù)落一頓:“你又不笨,又不是掙不到錢找不到飯吃,守到家里好日子不過,到處跑去找水,你要安心敗這個家呀?”

正如老丈人所言,姚四海天資聰明,無師自通,干啥都是一絕。尤其是三大農(nóng)具——風車、水車、犁頭的制作,還有風箱、雞公車之類都是姚四海的拿手好戲。提起姚四海的木匠活,方圓幾十里也算是小有名氣。憑著他手藝好能掙錢,姚家的小日子,當是風車斗轉(zhuǎn),吃穿不愁。再說,家里還開有粉坊、面坊、布坊,“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憑姚家家底,就是天干三年,也照樣吃飽飯。

可找水尋源,已經(jīng)成為姚四海生命的意義。

不顧老丈人的數(shù)落,姚四海決意要外出了。他執(zhí)著找水那股子牛勁,劉光淑心里最清楚。雖有十二萬分的不舍,但她卻不忍心為難他。

姚四海每一次外出,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三五月。劉光淑總是默默地為丈夫準備好衣服和布鞋,還有路上的干糧。那年月,沒有便利的交通,更沒有現(xiàn)代化通信手段。劉光淑揪心的是:他一個人出門在外,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飽餓冷暖,日曬雨淋,誰來照顧他?

冬去春來,花落夫妻之間,最可寶貴的是默契自然,心心相印。隨著經(jīng)年累月的時間推移,劉光淑先后生育了8個兒女,農(nóng)活、作坊、兒女撫育、孝敬老人、日常家務全都壓在了一個小腳女人羸弱的肩頭上。丈夫經(jīng)常外出,在劉光淑看來,已是“家常便飯”,早已習慣成自然了。從她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農(nóng)村婦女溫順、柔善、賢德、吃苦、忍耐的美德光輝。雖然說不出多少大道理,但劉光淑心里明白:丈夫外出找水,為的是旱區(qū)的百姓,為的是田地里的莊稼,是行善積德的大事。就此,她為他驕傲,她為他自豪!

姚四海堅持一生執(zhí)著地找水尋源,可謂是:走遍千山萬水,歷經(jīng)千難萬險,吃盡千辛萬苦,有時還得千言萬語地說盡好話。

找水尋源,談何容易!

可姚四海不信邪,不畏難,不死心,滿懷執(zhí)著,毅然決然。

從民國時期開始,60余年時間,他始終堅持不懈,硬是一步一步地走遍了沱江、涪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等五大流域。川中地區(qū)分布的40多個縣市、3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1000多個村社,都留下過姚四海的足跡。

找水尋源,非同尋常!

川中地區(qū)五大水系,縱橫交錯,曲折蜿蜒。那些星羅棋布的縣市、鄉(xiāng)鎮(zhèn)、村社,又是那么的偏僻遙遠。造訪這些地方,跨越五大流域,絕不像現(xiàn)今旅行社組織的“游山玩水”,那般舒適愜意。哪來風花雪夜?哪有詩情畫意?

實地觀察實地測量,必須“打水到井邊”,只能是親力親為。姚四海每到一地踏勘,每一次的觀察測量,都要上坡下坎,攀上溜下。同一地點,得分季節(jié)多次查勘,來來去去往返好幾回,獲取第一手資料,以資分析、比較和立論。毫無條件和保障的野外勘查,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隨處都有可能遭遇不測,弄得不好,就將遭遇生命危險!

對于這些,姚四海全然置之度外。

姚四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跋涉在找水尋源的路上。山道崎嶇,長途跋涉;孑然獨行,沒有陪伴;朝迎晨曦,暮送晚霞;多少個春秋冬夏,多少回南北西東,可他仍義無反顧,激情滿懷。餓了,啃幾口干糧;渴了,捧幾把山泉;困了,就地而臥,打個盹再走……他滿腦子裝的,就是水,水,水……

在長年找尋水源的實踐過程中,姚四海用他天生的智慧,不斷摸索總結(jié),“發(fā)明”了他十分得意的“四子法”——即用“一根桿子,一條繩子,一塊石子,一把尺子”,再加上一個飯碗、一根筷子,配上羅盤,來觀察水流水量,測量地勢高差,既方便又準確。這個“四子測量法”,一直伴他終生。

為確保找水尋源,姚四海還使出另一招:帶著三個成年兒子和一幫徒子徒孫組成農(nóng)具修造隊伍,沿著找水的山川河流,走村串鄉(xiāng)農(nóng)具修造農(nóng)具掙盤纏。他肩上時??钢约壕频霓r(nóng)具小模型,沿途四處攬活。生意談好后,他讓徒弟們干活,給徒弟們發(fā)薪水。他則騰出時間去觀察山勢水流。浩蕩的隊伍時常穿行在窮鄉(xiāng)僻壤之間,姚四海農(nóng)具修造隊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但是,隊伍卻永遠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尋水路探到哪里,隊伍就走到哪里……

姚四海幾十年找水尋源經(jīng)歷,驚險、傳奇、“插曲”不斷。

1935年5月21日,是姚四海22歲的生日。那天一早,他興沖沖地到石棉縣安順場附近的大渡河觀測水情。他從背包里取出工具,正準備支桿子、擺羅盤時,突然,一聲斷喝:“不許動!”幾個國軍士兵圍了上來。姚四海被抓到軍營,一個晚上的拷問,打得遍體鱗傷。雖然他一再聲言自己是在搞水流水量測量,可人家哪里會相信?原來那幾天,共產(chǎn)黨紅軍先遣部隊正準備搶渡大渡河。國民黨守軍嚴防死守,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于是才把在這大渡河邊滯留的人員統(tǒng)統(tǒng)當成共軍密探而抓了起來??梢λ暮R粏柸恢?,渾身上下找不出任何紅軍痕跡,國軍拷問不出個所以然,關(guān)押三天后,也就只好把他放了。

一個三伏天,姚四海只身背著自己多年積累的水文資料,到青衣江飛仙關(guān)去觀察水情,不料被三個盜賊盯上了。盜賊見他的背包鼓鼓囊囊的,斷定包里有不少金銀財寶,于是就搶了姚四海的背包。他立馬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盜賊,可盜賊不相信:你手藝那么好,掙那么多,哪才這幾個錢?接著又將背包里的資料全數(shù)抖了出來??粗鴿M地的紙片片,姚四海前所未有的心痛和恐懼陡然而生,這么多年的心血啊,萬一被他們毀了,那可真是比要命更要命??!姚四海顧不了那么多,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這些……些錢你們盡管拿去……去喝酒,可這些資料卻是關(guān)系我們旱區(qū)百姓的死活哇!”聽完姚四海的講述,盜賊見他粗布襤褸,老實巴交,還牽腸掛肚地念叨著旱區(qū)百姓;你我也是旱區(qū)人,怎么干出……三個賊娃子頓時感動了,扶起姚四海,把背包退還給了他,還請他下館子吃飯喝酒,一再謝罪認錯,表示今后要做好人。

一日,姚四海在金堂縣淮口測量地勢落差,用的正是他自己發(fā)明的“四子法”。他支起桿子,抖開繩子,梆著石子,手拿尺子,端著羅盤正來來回回地測量。這時,一個中年男子跑過來,聲言他兄弟在地質(zhì)勘查部門上班,家中還有一臺勘查儀,用來測量地形地勢,又方便又精準。姚四海一聽,喜出望外,可身上當時只有幾十塊錢。他懇求賣主,我馬上收拾回家,湊錢再來。姚四海星夜趕回家,好歹湊足320元,喜滋滋地把那臺“勘察儀”買過手。后來明眼人一看,原來是一臺帶三腳架的望遠鏡。姚四海受騙上當,傷心、委屈、憤怒!他捶胸頓足,淚如雨下,一病不起。

“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姚四海一門心思觀察山勢水情,奔前忙后,有時竟顧不了朝夕晨暮,太陽落山。有一天,天色黑得早,這九龍灘地處荒山野嶺,前不挨村后不著店,哪里去找住戶人家?又渴又餓又累,環(huán)顧四周,到處黑黢黢的。算了,將就一夜吧。疲乏不堪的姚四海,找塊地方,倒頭便睡。第二天一覺醒來,“媽呀,我咋睡在這十多米高的懸崖邊!”他著實嚇了一跳:再跨出一步,掉進懸崖下的滾滾沱江,就……

常年奔波,風餐露宿,姚四海積勞成疾。1983年,70歲的他身患高血壓、冠心病,感到在世時日不多,更是不愿歇息,拖著病體,拄著拐杖,繼續(xù)奔波在尋水考察的漫漫路途。1990年12月,78歲的姚四海發(fā)布了他的最后一批水利圖文。垂暮之年,姚四海時常艱難地拄著拐杖在自己勘測設計的引水渠線上發(fā)呆,有時一坐就是半天。兒孫攙扶他回家,他老眼閃著淚花,望望蒼天,看看大地,步履蹣跚,一步三回頭……

姚四海一門心思地找水尋源,千里跋涉,萬里奔波。幾十年來,有艱辛,有苦痛,有困惑,嘗遍人間苦難,品盡世俗辛酸。有人看他成天觀察山脈地勢,說他是陰陽先生;有人看到他宏大的治水方案,譏諷他異想天開是癩蛤蟆吃天鵝肉;有人看他成天都念叨著引水、引水、引水,說他像個精神病……他難過之極,但又義無反顧,依然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干我的。”他總是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時我不待,只爭朝夕!

誰曾料想,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狂風暴雨般地襲來……

按當時的說法,“大革命”面前,須人人觸及靈魂,個個口誅筆伐,必須旗幟鮮明,不得有半點含糊。

可姚四海也太麻木,太含糊了。對這場沖擊全國所有工廠、農(nóng)村、學校、機關(guān)的政治運動,他似乎并不關(guān)心;甚至長年在外,成天背起他那個工具包,端個羅盤四處轉(zhuǎn)悠……搞什么名堂?

一天,一臉嚴肅的駐村干部,當著村組好多人,兇神惡煞地朝劉光淑吼道:“劉光淑!你男人一年四季不出工到處竄!找水修渠是人家國家的事,關(guān)他毬事!他不抓革命不促生產(chǎn),不干農(nóng)活不掙工分就不給他分口糧!給我找回來進行批判!”

劉光淑低著頭地聽著,沒敢吭聲。待姚四?;氐郊?,她把駐村干部的那一頓呵斥,一五一十地向姚四海傾訴。

“關(guān)我毬事?”姚四海憤然。百姓事,我偏要管!

“不分口糧?”姚四海不屑。我掙錢,我買工分!

那非常年月非常時期,“大批判開路,運動壓倒一切”。公社派來的駐村干部,張的就是金口,吐的就是玉牙,說一不二,誰還敢斗膽冒出半個“不”字?哪個違抗,哪個遭殃。不管姚四海認不認賬,他的境遇不言而喻。

“我為大家找水,干的是為旱區(qū)老百姓吃水用水的大事,我怕啥子?毛主席都說過‘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我姚四海何罪之有,罪從何來?”

“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旱區(qū)的百姓,我姚四海行得端走得正,找水尋源沒有錯!開渠引水、根治旱情是遲早要辦的事。這個不能動搖,必須堅持,再堅持!”盡管飽受屈辱和責難,但人們看到的是,姚四海依然背起他那裝有測量工具和大量資料的背包,頭戴草帽,手提竹竿,頭也不回地出發(fā)了。

幾十年來,姚四海走村串鄉(xiāng),跋山涉水,實地考察,收集到大量的水文資料。除自己繪制的《對四川地區(qū)水利規(guī)劃建議示意圖》和《川中地區(qū)多水源組合引灌建議示意圖》外,還積累了200多本、50多萬字的考察記錄。這些原始的零碎的考察記錄,一頁頁,一本本,可是凝聚并積淀著他一生的心血和追求啊!

漸漸地,姚四海的腦子里形成一個總體構(gòu)想:在大渡河的瓦斯截江堵水,穿過二郎山,在兩河口進入青衣江支流,順河流至青衣江中段的飛仙關(guān),在飛仙關(guān)以下十多華里的狗腳灣筑一堵水壩,開渠引水,經(jīng)名山、邛崍、大邑、崇慶、溫江、郫縣到柏條河,再經(jīng)新都、廣漢到湔江。這樣,一條組合引水渠道,溝通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等五大水系,可在岷江、沱江之間的分水嶺順山勢走向開渠引水到瀘州與宜賓之間;在沱江、涪江之間的分水嶺(即毗引)順山勢走向開渠引水到瀘州與合江之間。如此,川中沿途40多個縣市、近10萬平方公里的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可實現(xiàn)自流灌溉,3000多萬旱區(qū)民眾可永久性受益。

有山川河流走向、水流水量、地勢落差等成千上萬個實地考察數(shù)據(jù)的支撐,有對引水工程科學性、可行性、合理性的深入分析論證,以及工程量和綜合效益的精心測算,姚四海這個川中地區(qū)多水源組合引水方案,彰顯出了不容置疑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姚四海興奮了,他找到了解決多水源組合引灌的“金鑰匙”!

于是,姚四海決定上訪。他要將自己的這一構(gòu)想和方案,上報政府,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使之變?yōu)楝F(xiàn)實。

1954年,姚四海被選為樂至縣人民代表。在遂寧專區(qū)勞動模范大會上,他就口頭提出興修脊梁干山水渠的建議。隨后,他一直保持執(zhí)著,數(shù)十次地向縣、地(市)、省,直至中央有關(guān)部門建言獻策,不厭其煩地陳述自己構(gòu)想的引水工程方案。

追溯起來,姚四海關(guān)于沱、涪江分水嶺引水方案,早在民國時期就已提出。民國政府官員雖然嘆服不已,結(jié)果也只能無奈搖頭。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自己作為共和國合法公民,為自己家鄉(xiāng),為父老鄉(xiāng)親,向自己的人民政府提建議提方案,應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姚四海在數(shù)次造訪地方政府有關(guān)部門的過程中,專家學者總是笑意盈盈地接待這位風塵仆仆的老農(nóng)民,也熱情地收下了他送來資料和圖表,肯定他,贊揚他,他感覺無比欣慰。偶遇“內(nèi)行”官員,也有激烈爭辯,他又感到一片茫然。

一月兩月過去了,甚至半年都過去了,泥牛入海,杳無信音……

姚四海不死心??h里不行還有專署,省里不行還有中央。于是,他把上報資料和有關(guān)圖表重新裝進背包,再次出門了。這一次,他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他知道,華國鋒、鄧小平都住在北京。

執(zhí)著上訪,這是姚四海的性格使然——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執(zhí)著上訪,大都有其執(zhí)著上訪的理由。

不少人堅持經(jīng)年累月的“執(zhí)著上訪”,或為政治待遇,或為個人名譽,或為專業(yè)職稱,或為工資補發(fā)……然而,姚四海卻沒有這類似的諸般要求或困擾。那他,究竟又圖個啥?

千百年來,樂至安岳遭遇天干的凄慘景象,旱區(qū)民眾對水的渴望期盼,無不時刻在姚四海腦子里翻騰,他寢食不安。為了旱區(qū)民眾,再苦再累再難,豁出命我也要把這個“提案”報上去!

幾十年的建言獻策,從始至終600多份、數(shù)十萬字的開渠引水方案及相關(guān)圖表,一篇篇、一頁頁,字里行間姚四海沒有半點自家功利,更沒有絲毫利己私心。他那么執(zhí)著,那么不厭其煩,同其他類型的“執(zhí)著上訪”者相比,那又豈止一個“執(zhí)著上訪”了得?

功夫不負有心人。

姚四海耿懷于胸的美好夢想,終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1973年2月,四川省水利局收到姚四海《關(guān)于興修脊梁山水渠的建議》后做了回復,“你的建議很好,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線索……你能花費很大精力到實地察看,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們表示感謝?!苯又謥硇疟硎荆骸拔覀儗⒁阅氵@個建議為重點,研究川中地區(qū)的水利規(guī)劃?!?/p>

1973年5月,《四川廣播電視報》、《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先后以《當代李冰姚四?!窞轭},分別報道了姚四海找水尋源、探索水利的事跡。姚四海倍受鼓舞,再接再厲,進一步完善建言獻策提案,1979年7月報送省水利局,隨即又收到了省水利局的回函。

1981年,姚四海《大渡河引水組合青岷水源的建議》被《四川水利·水利規(guī)劃》??捎茫幷甙凑Z寫道:“姚四海同志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文化水平不高,經(jīng)濟上也不富裕,卻以找水尋源為己任,刻苦鉆研,數(shù)十年奮斗不息,企圖改變我省腹地的干旱面貌,這種精神十分可貴。他的引水規(guī)劃設想,與本刊發(fā)表的一些文章不謀而合,也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1987年3月22日,四川省毗河引水工程學術(shù)論證會召開。來自省、市44個單位的110多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姚四海作為唯一的“農(nóng)民專家”特邀出席。他沒有西裝革履,沒有領(lǐng)帶皮包,而是頭戴草帽,腳穿布鞋,一身整潔得體的中山裝。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會場,很是引人注目。接下來,姚四海落落大方地走上主席臺,信心百倍、中氣十足地宣講《關(guān)于川中地區(qū)多水源組合引灌的建議》,并展示了相關(guān)圖表。他的方案,構(gòu)想科學、理據(jù)翔實,論證雄辯而毋庸置疑。他那特有的真知灼見與典型農(nóng)民形象的強烈反差,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與會專家學者交口稱贊,震動性的效果更是引人注目。同時,姚四海的文稿被《四川省毗河引水工程論文??房?。

1988年5月,姚四海的《跨流域多水源組合引水建議》在四川省《水電科技簡報》發(fā)表。

1991年12月和1992年3月,省委機關(guān)刊物《四川黨的建設》雜志先后發(fā)表《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奉獻》和《一個農(nóng)民的追求》兩篇文章,贊頌姚四海幾十年忘我探索水利,無私奉獻民眾的獻身精神,贊頌姚四海一生堅定信念,堅持真理的執(zhí)著精神。

隨后,《資陽時報》、《資陽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資陽電視臺、《資陽人》和央視網(wǎng)、新浪網(wǎng)、騰訊大眾網(wǎng)等各類媒體以及四川省毗河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動員會,相繼組織大量文章,報道宣揚姚四海60余年如一日,找水尋源的感人事跡、執(zhí)著精神和高尚情懷。《樂至縣志》和《回瀾鎮(zhèn)志》也將姚四海的事跡記載入史。

姚四海終其一生的執(zhí)著追求,姚四海感人至深的故事,早已傳遍十里八鄉(xiāng)……

五臺山村小學沸騰了,回瀾鎮(zhèn)中心小學沸騰了,樂至縣紅星中學沸騰了……學校操場上,同學們排列著整齊的隊伍?!皻g迎,歡迎,熱烈歡迎!”校長大步上前,緊緊握住姚四海老人的手,感謝他的到來;教師代表送上花束,向姚四海老人表示敬意;少先隊員代表跑步上臺,給姚四海爺爺系上鮮艷的紅領(lǐng)巾……姚四海爺爺?shù)难劭魸駶櫫恕?/p>

幾十年長途跋涉的艱辛,幾十年執(zhí)著上訪的苦衷,幾十年外出找尋水源而遭受的冷嘲熱諷,甚至打擊……多少辛酸多少磨難,多少委屈多少困惑,一樁樁一件件,往事縈懷,百感交集……但當他看到操場上孩子們洋溢著幸福的一張張笑臉,為了孩子們明天的幸福,姚四海感到滿足感覺欣慰: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整個學校的大操場,鴉雀無聲,高音喇叭里送出的,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農(nóng)村老人抑揚頓挫、鏗鏘落板的洪亮聲音——為解救家鄉(xiāng)長年干旱,堅持幾十年找水尋源,不顧艱辛的執(zhí)著精神,更透出他立志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造福民眾的赤子情懷。

飽含熱淚,師生們聆聽著姚四海爺爺?shù)摹皩n}報告”——一堂樸實真切又形象生動的人生課。酸甜苦辣調(diào)和出來的“故事”娓娓道來,艱辛曲折的“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早在師生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漣漪,滾擊著一陣陣震動……接下來,各中小學校的黑板報、墻報、學習園地,到處都貼滿了學習和贊頌姚四海爺爺?shù)母黝愇恼拢涸姼琛⑸⑽?、感想、心得……?shù)千篇文章鋪天蓋地,一個共識異口同聲:姚四海爺爺不愧是真正的“龍的傳人”,“龍的精華”!

“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

春風化雨,萬物生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希望的田野。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燃起了億萬人民的新希望。而今,在希望的田野上,到處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的蓬勃活力。

姚四海,一個不甘于靠天吃飯的農(nóng)民,沒有專業(yè)設備,沒有經(jīng)費支持,更沒有身份地位,支撐他的只是一個單純而又固執(zhí)的夢想,任何艱難困苦都無法阻擋他。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行進在找尋水源路上,毫無畏懼,絕不退縮。這正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樸實無華卻又感天動地的人生夢。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把解決旱區(qū)“生存之水”的問題提到了歷史新高度,做出“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qū)”的戰(zhàn)略決策,并把毗河供水工程確定為全省重點水利工程,成立毗河領(lǐng)導協(xié)調(diào)小組,將興修毗河供水工程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經(jīng)省、市和中央的合力推動,水利部2009年7月審定通過《四川省都江堰灌區(qū)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并送國家發(fā)改委審查立項。

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領(lǐng)導高度關(guān)注毗河供水工程,多次親臨現(xiàn)場調(diào)研,聽取專題匯報,并作出明確指示。

資陽市各級領(lǐng)導無數(shù)次赴省、進京,全力推動毗河供水工程上馬。

2012年5月12日,一個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凝聚著省委、省政府強力關(guān)注的水利盛事,一個飽含著旱區(qū)民眾百年期盼的生命之源,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qū)”工程的重點項目——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在資陽市雁江區(qū)寶臺鎮(zhèn)黃泥村宣布開工。

中央領(lǐng)導高度重視,省市領(lǐng)導均出席這一盛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出席開工建設動員會并宣布工程開工建設啟動;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出席動員會并講話?,F(xiàn)場汽笛鳴響,宣示毗河工程正式開工。

常年備受干旱困擾、旱區(qū)民眾因為缺水而蒙受貧困與死亡威脅的艱難困苦,將從此成為歷史!

開工現(xiàn)場人頭攢動,歡呼聲浪此起彼伏,響徹云霄,旱區(qū)鄉(xiāng)親們?nèi)呵榧?,奔走相告?/p>

毗河供水工程20條骨干輸水渠道合計總長度384公里,由取水樞紐、輸水總干渠、囤蓄水庫、灌溉渠及提水工程五大部分組成,灌區(qū)覆蓋成都市金堂縣,資陽市雁江區(qū)、簡陽市、安岳縣、樂至縣,遂寧安居區(qū)、大英縣等7個縣(市、區(qū)),惠及川中433萬民眾。將從根本上解決成都、資陽和遂寧丘陵地區(qū)民眾吃水問題。宏大的供水網(wǎng)線將在川中土地上,猶如一條條跳動著的血管,給旱區(qū)民眾輸入生命的養(yǎng)分,注入生命的活力,帶來對美好生活的新夢想。

60余載艱苦卓絕,60余載玉汝于成。姚四海,60余年的尋水夢終于在這一刻走進現(xiàn)實。

姚四海,一個被載入史冊的名字;姚四海,一個感動中國的名字,姚四海,用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行動成就了自己的中國夢。

尾聲

姚四海出生在民國初年,生活艱辛,飽受磨難,對家鄉(xiāng)長年的干旱災難感受尤其深刻。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他被選為人民代表,還曾出席過遂寧專區(qū)勞模大會,他感到無上光榮。

“共產(chǎn)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他發(fā)自內(nèi)心地擁護黨感謝黨,是共產(chǎn)黨給他帶來了希望。1991年12月,他冒著嚴寒,拖著病體,輾轉(zhuǎn)乘車數(shù)百里,趕到鐵道部資陽機車廠,讓自己最小的兒子姚孝吉代他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1992年7月,79歲高齡的姚四海被批準吸收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預備黨員。

姚四海身懷絕技,一生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財富,但他把家中絕大部分錢財都花在了找尋水源的事業(yè)上。在離世前幾天,姚四海拄著拐杖艱難行走幾里路,找到村黨支部書記,顫顫巍巍地將身上僅有的55元錢交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黨費。到生命盡頭,他已是身無分文,一貧如洗。

共產(chǎn)黨員不是榮譽稱號,而是一種政治身份,更是一種責任擔當——帶頭吃苦多奉獻,帶頭吃虧講犧牲。姚四?!斨疅o愧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姚四海一生的追求和夢想:找水尋源,開渠引水??蛇€沒有等到引水方案的實施,姚四海老人則于1993年除夕前兩天,滿含遺憾,辭世而去……

1993年1月20日,姚四海的兒孫數(shù)十人陸續(xù)回家。大家高高興興,準備同他老人家歡歡喜喜地過年,吃團圓飯。姚四海老人當天顯得特別興奮,他向兒孫們講述幾十年找尋水源的酸甜苦辣,講述開渠引水的美好前景,吩咐兒孫世代相傳尋求水利。提到昔日辛酸,他老淚縱橫;談到幸福未來,他笑逐顏開……

突然,姚四海心臟病發(fā)作,昏迷了過去。頓時,全家人亂作一團,兒孫們哭聲一片。小兒子姚孝吉抱著父親,輕輕地把他移到沙發(fā)上。老人慢慢醒過來,撫摸著兒孫的頭,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你們不哭……水渠沒修……我不死……水……水渠……水……”一會兒,姚四海的眼角淌出淚水,他那顆堅強、執(zhí)著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姚四海老人走了,他帶著十分的遺憾……

噩耗傳出,震驚四方。人們?yōu)橐λ暮5牟恍也∈哦瘧Q,更為這位傳奇老人匆匆辭世而痛惜。下葬當天,附近村社的大人小孩都來了,他們自發(fā)地為這位尊敬的長者送行。哀樂長鳴,哭聲四起,感天動地……

一個普通農(nóng)民,心系天下蒼生,勇于挑戰(zhàn)自然,60余年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為的就是一個夢,——莊稼綠得流油,兒孫吃水不愁!姚四海的事跡和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怎不讓千千萬萬的人感動?

而今,毗河供水工程已經(jīng)開工建設。用不了多久,“嘩啦啦”的水流就將跳過山澗,越過溝渠而灌進農(nóng)田,滋潤千百萬旱區(qū)人民的心田……

可為水而生、為水而死,對水魂牽夢繞,對水無限深情,對水帶著無限期盼、牽掛、眷戀的姚四海老人卻走了。

不!姚四海沒有走,他還活著。他那心系蒼生、憂國憂民、造福鄉(xiāng)里的高尚情懷,矢志不渝、不畏艱難、挑戰(zhàn)自然的奮斗勇氣,堅忍執(zhí)著、甘于犧牲、樂于奉獻的忘我精神,嚴謹周密、充分論證、反復實地考察的科學態(tài)度,多水源組合利用、順山勢走向開渠引水、實施自流灌溉方案的實用價值,還有那一輩子做好事的難能可貴,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與世長存而熠熠生輝!

感天動地姚四海,找水尋源追夢人:光昭日月,輝映汗青!

責任編輯/彭中玉

猜你喜歡
旱區(qū)四海
不同氣候年型下耕作覆蓋對寧南旱區(qū)土壤水熱及馬鈴薯產(chǎn)量的影響
作物學報(2023年10期)2023-08-24 12:51:20
“粽”橫四海
青年文摘(2021年13期)2021-12-13 23:24:09
巔峰對決,四海爭霸
寧南旱區(qū)溝壟集雨結(jié)合覆蓋對土壤水熱肥與馬鈴薯產(chǎn)量的影響
作物學報(2021年11期)2021-08-31 05:40:30
習習春風吹四海
縱橫四海的大盜
歌飄四海
以壺載道 藝揚四海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4
寒旱區(qū)水工混凝土結(jié)構(gòu)常見病害及修復技術(shù)
華北寒旱區(qū)3種根莖作物初霜后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
长泰县| 临湘市| 乌兰浩特市| 宝兴县| 确山县| 马关县| 紫金县| 安丘市| 牙克石市| 柳河县| 邯郸市| 乐陵市| 凭祥市| 沙田区| 延边| 崇仁县| 安岳县| 邵阳市| 旺苍县| 连州市| 株洲市| 汝州市| 宿迁市| 长岭县| 眉山市| 辽源市| 思南县| 肇州县| 嘉峪关市| 德保县| 岗巴县| 江源县| 电白县| 离岛区| 文安县| 兰溪市| 南木林县| 阿瓦提县| 桐梓县| 株洲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