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玲
“丸子,來,我給你看一個故事!”
“什么故事?”
“三只小豬的故事?!?/p>
“咦,都看膩了。才不要看!”
“這個故事,跟過去的不一樣,是大灰狼自己講的。”
“什么,大灰狼自己講的?那趕緊拿給我看看!”
這是在北京的“兒童閱讀大世界”,我?guī)е⊥枳幽弥度恍∝i的真實故事》時的對話。
結(jié)果呢,我們就站在那里,一口氣興致勃勃地看完了整本書;回家的路上,小丸子還一直好玩地模仿大灰狼說話:“借我一杯糖!借我一杯糖!”
我很喜歡這類“顛覆經(jīng)典”的圖書,可以讓孩子從小接受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鍛煉思維。
都說是大灰狼可惡地吹翻了小豬的房子,勤勞、聰明、勇敢及蓋了石頭房子的小豬,不僅救了自己的兩個哥哥,還打敗了大灰狼!那么,如果大灰狼來講這個經(jīng)歷,又會怎么樣呢?法庭上還允許原告被告互相申訴呢,憑什么不讓大灰狼自己講一講與三只小豬的那次經(jīng)歷呢?
如果,大灰狼真的是為了給奶奶做生日蛋糕,去小豬家借糖,而小豬不僅不借給他,還侮辱他奶奶,碰巧這時大灰狼因為感冒,打了一個噴嚏……
如果他根本就沒有想傷害小豬呢?
看完書后,小丸子問我“大灰狼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我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反問:“你聽了大灰狼和小豬各自講的經(jīng)歷,你說呢?”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應(yīng)該沒有絕對的答案,就像每個人心里都允許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孩子心里也允許有一個不一樣的大灰狼。
無獨有偶,一位留學(xué)法國的媽媽給我推薦了一本法文版的《小紅帽》:
“在中國,無論你在哪個城市買到的《小紅帽》,永遠只有一個版本。但法國的小紅帽有各種外傳。譬如在看外婆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孩子;小紅帽是在十二月底的時候給奶奶送東西的,又因為從頭到腳都是紅色,所以孩子們誤以為小紅帽是圣誕老人,紛紛向小紅帽要禮物……很多法國繪本童書都很隨意、開放,處處能感受到創(chuàng)意和自由!”
是啊,許多爸爸媽媽都發(fā)現(xiàn),很多特別經(jīng)典的故事,給孩子講了許多許多遍以后,似乎沒有了熱情,孩子聽起來也似乎有些審美疲勞。
更為關(guān)鍵的,則是孩子就此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大熊貓是可愛喜感的;老虎是兇猛愚蠢的;狗熊是力氣大而笨笨的;狐貍是虛偽狡猾的;大公雞是美麗驕傲的……而大灰狼,無疑是兇殘冷酷的!
真實的世界里,各種角色都具有自己的特性。但在童話世界里,我們沒必要受此限制。如果每個角色只有一種特性,那實在太乏味了,我們完全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比如,小紅帽、媽媽、大灰狼、外婆、獵人……這些角色究竟可以發(fā)生多少種故事呢?據(jù)說,西方已經(jīng)遠遠超過三百個版本。
我按照這位法國媽媽的提示,去北京的法國文化中心找那本法文版的《小紅帽》,可惜沒找到,可能被別人借走了。不過,我找到了另一本小紅帽的法語繪本:在這個故事里,大灰狼是奶奶的好朋友,小紅帽和大灰狼之間是一場誤會。
說實在的,雖然沒借到想借的那本,但我借到了另一本,這讓我更為開心——因為,我知道,僅僅作為小紅帽的故事,就有那么多的版本,這本身的價值,就已經(jīng)不菲了!
《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被美國圖書館學(xué)會作為年度好書推薦,并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好書、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yīng)該知道的100種圖畫書”,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教師們推薦的100本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