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有看不完的風景、吃不遍的美食,但我們的孩子只有蝸牛般的速度。
當我跟朋友們說,準備帶著孩子們去濟州島游玩17天時,大家都驚呼:這么小個地方玩17天?你是不是錢多得沒地方花?
我當然不是錢多到沒地方花,也不是傻到不懂得算經濟賬,而是真心實意地認為——帶著一個2歲和一個4歲的孩子旅行,就是需要這么多時間。
你想,孩子什么都慢,平日里穿衣服、刷牙、吃飯……都要比成人慢上三倍,現(xiàn)在出去游玩,時間當然也要三倍于成人了。
而且,旅行中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
比起坐著纜車看漫山遍野的雪景,他們更愛在山腳下打雪仗;比起辛苦跋涉去到真正的景點拍一張照,他們更喜歡坐公交看人看街景,或者哪都不去,跟餐廳老板娘養(yǎng)在門口的那只肥貓玩一整天。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節(jié)奏。
比如早晨,和孩子們一路逛到公交站,觀察車上形形色色的當?shù)厝?,隨便上一趟車,一個站臺一個站臺期待下一個風景。
比如到了景點,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往哪走、停多久、幾時走,全由著他們,哪怕經常出現(xiàn)下面這些“狀況”:
狀況一:如美地植物園入口不遠,有個小魚塘,里面養(yǎng)了些普通的小魚。大多數(shù)人都是匆忙經過,根本沒注意;可兩個孩子卻趴在石階上,一邊用面包屑喂小魚,一邊用中韓英等語言跟小魚說個不停,整整玩了大半天。
狀況二:下了游船,人們匆匆趕去坐車前往下一站,兩個孩子卻拿著樹枝在碼頭的沙坑里挖洞,研究沙子下面有沒有藏著寶貝,專注而興奮。
狀況三:通往天地淵瀑布的山路上,有座小假山,孩子們在那里把小石頭搬上搬下,一會哥哥拉弟弟上去,一會弟弟擠哥哥下來,一會把小石頭排成火車,一會又在石堆上占地為王……最后終于玩夠了,卻已經沒力氣再爬上去看瀑布。
這樣的狀況,在濟州島的17天幾乎天天出現(xiàn)。整個旅程都是這樣無計劃、無目的,悠閑而舒服地過掉的。在許多人眼里,這不是一次完美的旅行:不但浪費了這么多時間和金錢,而且到最后,還有景點沒走完。但我跟孩子們偏偏就喜歡這樣的旅行——
我們慢慢地走,所以發(fā)現(xiàn)了這個世界更多的不同和美好;
這世間有看不完的風景、吃不遍的美食、淘不盡的精品,但我們的孩子只有蝸牛般的速度;
既然不管大人有多么完善的旅行計劃,他也只是自顧自地走走停停,看看玩玩,那么為什么我們不停下來,等等孩子?
就如龍應臺女士說的那樣: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 Apple媽咪: 新西蘭TV33主持人,自由撰稿者,三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