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錄
他每周最多時打6份工,每月能有1600元的收入。但他寧可每天啃饅頭,卻也要資助41名貧困學生。他,叫駱群曙,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機電工程系大三學生,人們親昵地稱他“愛心小胖”。
20歲的駱群曙來自湖北省蘄春縣的一個山區(qū)農家,父親在鄉(xiāng)中學當數學教師,母親在家里務農,還有一個姐姐正在讀研。駱群曙家里并不富裕,他當初上大學的學費都是親戚們七拼八湊來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駱群曙,走進大學校園的第二天,他就向學校申請了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在校園餐廳做包子。從此他便再也沒有伸手向家里要過一分錢。
大一那年寒假,駱群曙回到初中母校蘄春縣劉河中學看望當年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辦公室里,他無意間看到了一疊貧困學生補助申請表,這些貧困學生大多是孤兒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粗@些貧困學生的資料,駱群曙心里難受極了,也就是在那時,他萌生了想要幫助他們的想法??蓭椭毨W生不是空口說白話,是需要真金白銀的。自己家里沒有余錢,駱群曙就想到了打工兼職賺錢?;氐綄W校,駱群曙給自己制訂了一份嚴苛的兼職計劃:除了在校園餐廳做包子外,他又向學校申請了打掃學生宿舍樓道衛(wèi)生的活兒,然后又聯系了兩份家教,還在周六周日到大街上幫企業(yè)發(fā)傳單。
每天凌晨4點,當別的同學還沉浸在夢鄉(xiāng)中時,駱群曙就已經悄悄起床趕往學校的柳園餐廳,開始他當天的第一份兼職——做包子。6點30分,駱群曙離開餐廳,匆匆趕往教室早讀。一個小時后,他回到宿舍開始他第二份兼職——打掃學校兩個會場的衛(wèi)生。8點,他清掃完會場,邊騎車邊啃著饅頭趕往教室上課。下午5點放學后,他騎自行車到十幾站地外的兩個學生家里做家教。等他做完兩份家教回到學校宿舍時已經是深夜23時,然而他還不能睡下,他要打掃宿舍樓道的衛(wèi)生。除此之外,他還要到農果園基地拔草、施肥和澆水等。
自2012年9月入學以來,駱群曙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大學3 年,駱群曙從沒好好休息過一天,最多時他一周要辛苦地做6份兼職。做兼職和獎學金積攢的錢,駱群曙每月只留下200元生活費。那打工的錢都去了哪兒?他將兼職積攢的4000元錢,托父親轉交到初中母校的10名貧困學生手中。今年清明節(jié),他又特地回到老家,拿出打工積蓄和全部獎學金共7200元,資助了母校31名貧困學生。
駱群曙不僅在物質上對貧困生進行資助,還在精神上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2014年7月,駱群曙組織了18名在校大學生,來到蘄春縣獅子鎮(zhèn)黃趙中心小學,開展為期35天的夏令營支教活動。孩子們精神上的饑渴讓人震驚。有一次,駱群曙教他們音樂課,問他們最想學什么歌,學生們告訴他是國歌。駱群曙教孩子們唱國歌,唱著唱著他落淚了,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國歌是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最動聽的歌曲。
為了能幫助更多山區(qū)學校的孩子們,駱群曙支教回到學校后就著手創(chuàng)辦了“一縷陽光愛心接力社”,并在武漢市新洲區(qū)民政局正式注冊,成為武漢生物學院第一個公益創(chuàng)業(yè)項目,駱群曙任法人代表。在他的引領下,愛心接力社已吸納了近200名社員,在校會員更是超過千人,哪些同學負責資料整理、給山區(qū)孩子們回信,哪些同學負責捐贈物品的登記整理,哪些同學負責回收廢舊物品變賣掙經費,都有明確的分工。愛心接力社把收集的同學捐贈的衣物、塑料瓶,還有廢舊生活用品等,托運到徐古鎮(zhèn)、汪集、陽邏社區(qū)等地義賣,所得13000元全部捐贈給了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此外,他還組織社員到敬老院服務老人,開展義務支教、捐贈少兒圖書……
駱群曙節(jié)衣縮食,辛苦掙到的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全都捐給了別人。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諷刺他想出風頭。而駱群曙說:“沒去過大山,你就不會知道那些學生有多苦。我自己少吃點少用點,就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有學上,讓他們也能看到人生的希望。僅此而已?!?/p>
藍天因為有了白云而精彩;草地因為有了紅花而精彩;生活因為有了喜悅而精彩;而青春也正因為有愛才精彩!同樣是青春年華,怎么度過是個人的自由,而只有那些有愛有擔當的青春才更厚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