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對在押的1000余名日本戰(zhàn)犯免予起訴,并準許他們獲釋回國。然而,這些戰(zhàn)俘滿心歡喜地回國,遭遇的卻是被拋棄的下場,生活困頓。
這些老兵們歸國后,當日本警方為遲歸的軍人奉上“大日本帝國”時代的軍服和軍靴時,他們大吃一驚,旋即作出了強烈的反應:拒絕接受。
3天后,日本政府計劃發(fā)放的撤僑津貼也因為老兵們的激烈抗議而臨時升為2萬日元/人,但這遠不足以補償11年被戰(zhàn)爭荒廢的青春。他們需要更公正的戰(zhàn)爭賠償,需要日本政府更為妥善的安置。登陸的第二天,老兵們發(fā)表《告日本國民書》,這些被拋棄的戰(zhàn)犯歸國者還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組織“中國歸還者聯合會”(簡稱“中歸聯”),向日本政府申請戰(zhàn)爭賠償和戰(zhàn)后生活救濟、津貼,但日本政府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善意,回應寥寥。
其后的生存景況可想而知。據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的調查結果,當年全國平均家庭收入為3.2萬日元,而“中歸聯”會員在1960年的平均收入僅為2.4萬日元。
因為在蘇聯和中國11年的改造經歷,他們被視為異類,在試圖營建自己生活的時候,也受到了不少的干擾。警察時常會來進行所謂的思想狀況調查,還會要求他們提供關于蘇聯和中國的信息。一些歸國戰(zhàn)犯在公司里、在社會上也會被莫名其妙地貼上“赤色分子”“過激分子”“中國共產黨的紅色使者”的標簽,不僅得不到政府的照料,甚至因此被警察跟蹤、監(jiān)視,而被剝奪了人權。
老兵島村三郎在《中國歸來的戰(zhàn)犯》一書的后記中寫道:“我們剛回國的時候,報紙、雜志的大量篇幅中出現了‘洗腦這個新詞匯,對我們的自我改造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p>
曾在中國東北鶴崗煤礦工作的松本千代男,現居千葉縣,戰(zhàn)敗回國后,經熟人介紹,接受了一家大型鋼鐵公司的就業(yè)考試。在獲得了內部錄用正要上班的時候,公司不告知他任何理由就取消了他的錄用資格。
摘自《快樂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