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與編劇了45部以上影視劇
他有一支“編劇別動隊”,致力于“傳道授業(yè)解惑”
他是余飛
在這里,他秣馬厲兵
預知編劇技巧和影視行業(yè)“那些事兒”
且看“飛說不可”
余飛
著名編劇,主要作品為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第三、四部?,F任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市電影家協會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編劇圈流行過一種自嘲的說法,說是編劇和某種不正當職業(yè)一樣,顧客要求咋弄就咋弄,一切以顧客滿意為準。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合同里常常簽有一條“改到甲方滿意為止”嘛,這不就是一個意思嗎?其實這種說法只是編劇自嘲,資方和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如果當真的話,那可能就要吃大虧了,因為顧客要咋弄就咋弄,但負責“弄”的那個人,可以有一百種辦法讓你既不滿意,還沒辦法挑他毛病。所以,任何事情,想要滿意,首先是要互相有起碼的尊重,然后在尊重的基礎之上互相配合,這樣才能達到一方滿意甚至雙方都滿意的雙贏結果。
雖然看起來編劇比較悲催,但好歹還能拿到相比普通工薪階層高得多的稿酬,事情順利的話還能讓全球觀眾看到你的名字署在片頭上,你可以拿這些稿酬來好好地改善生活,你可以拿已經拍出來的影視劇來炫耀:這是哥兒們的作品——實際上到這個層面的時候,甚至都應該覺得編劇是一種挺不錯的職業(yè)了。
尤其是與策劃相比的時候。
策劃人與職務作品
策劃人是干什么的,有很多說法,有很多定義,他們的工作性質、流程、酬勞以及其權益也有很多不同的界定,但不管怎么定義、界定也跑不了這兩條:1、他們代表資方,充當資方與編劇之間聯系的紐帶;2、他們是監(jiān)督、審核、服務編劇的。
雖然策劃人對編劇有許多制約作用,很多時候,他們其實是身在編劇食物鏈之上的,但是,他們實際得到的,與他們所處的食物鏈位置是很不相匹配的。
首先,很少有策劃人到外面去說:某某影視劇是我的作品——編劇、導演、演員經常會這么說,但策劃人很少這么說。
其次,策劃人很少有比編劇拿得多的。極少數老策劃帶新編劇可能會突破此例,但大部分情況下,策劃人比編劇的費用要低得多。如果一個高手編劇拿20萬一集的話,跟著他的公司策劃很可能只是一個月工資5000多塊的人,其收入之懸殊,完全無法讓人相信這兩個人是同一個行業(yè),并且在負責同一個項目,更甚者,這位一個月5000塊錢的策劃,很可能還完成了這個項目中的大部分繁雜、瑣碎的外圍基礎工作。
那么我們就要問了,策劃人為什么要這么傻帽兒?
原因很簡單,策劃人不是外請的編劇,他們是公司的員工,他們做的,往往屬于分內的事情。甚至他自己寫出了這個要花20萬才能買一集的劇本,很可能還是只能拿一個月5000塊錢的工資。這個在法律上有講究,叫“職務作品”。
我們看一下現行《著作權法》關于“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
第十六條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我們再來看一看新修改《著作權法》送審稿關于“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
第二十條 職工在職期間為完成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為職務作品,其著作權歸屬由當事人約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由職工享有,但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程序和有關文檔,以及報刊社、通訊社、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職工專門為完成報道任務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單位享有,作者享有署名權。
依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由職工享有的,單位有權在業(yè)務范圍內免費使用該職務作品并對其享有兩年的專有使用權。
對照一下兩稿法律規(guī)定的紅字部分,可以看出明顯的區(qū)別:過去員工享有著作權的職務作品,其所服務的機構只是有優(yōu)先使用權——所謂優(yōu)先使用權,是在同等報酬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但絕不是免費,甚至在競價條件下還要加價;但送審稿《著作權法》明確規(guī)定,員工服務的機構可以免費使用其職務作品并獲得兩年專有使用權。
我們國家很大,人也很多,所以什么話都有人說。這種條款出來之后,有人指出了其中的問題,馬上就有另外一些人跳出來說:“拿了工資就該干活,不愿意就自己獨立賣版權”、“想有尊嚴就改行干別的”等等,即使是外行,這話也扯得有點遠了。
影視公司的策劃部與一般公司不一樣,你如果當清潔工,保潔公司給你多少錢,你干多少活,這是沒有什么爭議的。在影視公司的策劃部門,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只拿幾千塊錢月工資的策劃人員在討論、修改、監(jiān)督編劇寫劇本的時候,經常會因為靈感閃現或付出巨大的辛苦,其勞動價值在某階段已經直逼職業(yè)編劇,而職業(yè)編劇的稿酬經常是每集幾萬甚至幾十萬,如果策劃在某種程度上替編劇完成了一部分重要工作,這部分工作的含金量是非常巨大的,公司必須對此勞動給予相應的額外報酬,而不是只付工資了事。
我所知道的一些公司,如果策劃出了許多好點子,或者替編劇修改劇本時作出了巨大的改動,甚至重寫了完整的數集,這些都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相應的編劇稿酬標準(比正常編劇略低)給予回報,而不是只給工資或者隨便給點小錢一這是正確的方式。
替新郎掌燈的人
如果策劃的勞動得不到對等的報酬,直接結果就是策劃人員將不會再出力,北京帶孩子的阿姨都5000塊一個月,一個辛辛苦苦上電影學院、中戲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學子,當然想得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里,他們也不傻,如果沒有相應的報酬機制,他們會把表面工作做到位,一到真正出點子、出勞力的時候就退縮回去,讓你的項目半死不活地往后拖。因為策劃工作本來就沒有什么具體的標準,他們只是輔助編劇和公司工作的,并沒有人規(guī)定他們得拿出決定性的點子,也沒有人規(guī)定他們必須替編劇寫多少集戲。
問題是,策劃雖然飽受詬病,說他們啥都不懂瞎指揮之類的,但說實話,也有許多公司的策劃人非常有天賦,經常替公司干許多編劇才能干的事情。這些人因為與公司有標準或有默契在,所以才敢動手啃硬骨頭。如果法律規(guī)定干了白干,他們會立馬收手觀望。
編劇新人許多都是從影視公司策劃干起,在這里,他們既能向老手學習,又能不斷地通過抓劇本進步,并能在進步過程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收入——這種增加建立在他的能力越來越強,在抓劇本過程中說的話做的事情越來越有含金量的基礎之上。
如果影視公司可以免費使用策劃的作品,策劃與影視公司的關系將會變得空前的緊張和謹小慎微。進入公司就會嚴格規(guī)定好,策劃需要做什么,什么是要付費的,付多少,怎么付,誰來規(guī)定怎么付?策劃與公司之間將不會再有人情關系,因為法律規(guī)定只要你做了超過你工資之外的事情或含金量大于你工資的事情,你就白做一那我憑什么要做?策劃肯定會選擇最保守的辦法來工作。這樣大家你防著我我防著你,工作根本沒法展開了。
策劃還好一點,策劃總監(jiān)才是重災區(qū)。
我所認識的策劃總監(jiān),無一不是經常在關鍵時刻替編劇出點子、把關,甚至經常性地親自上手寫一集甚至多集劇本以彌補某些編劇的遺留問題,讓公司的項目順利進行。策劃總監(jiān)理論上也不應該自己寫劇本,但公司的項目垮在那里,法律規(guī)定你要敢救你的公司公司就敢讓你白干,那你為什么要寫呢?即使那個編劇已經病在床上不能動,即使明天劇組就沒東西拍了,即使你一個小時就能寫完,但寫就意味著犯傻成為笑柄,那你為什么要寫呢?
影視公司的職務作品與其他公司的職務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策劃與編劇之間利益的巨大差額,以及同一項目的不同時段中策劃的成長或頓悟與編劇的疲軟或短路會導致兩者之間的實際水平在很短時間內此消彼長來到同一水平線甚至出現水平倒掛的情況,在這個時候大家在一個項目中工作,策劃參與的工作按一個月5000算,編劇參與的工作按一集20萬算,策劃能力提上來之后只想公司給我一集按2萬算都不行,那策劃還干個毛啊。
另外,如果送審稿《著作權法》得逞,影視公司可以招收大量急需要錢的年輕人,用一點點死工資往死里逼著這些人干活,榨干他們身上的血汗。而這些年輕人會滿懷著怨氣和戾氣,只要有一點機會就會把公司往死里禍害,以報復萬惡的奴隸主。國人向來擅長腹黑斗心機,如果有法律鼓勵這種行為,那就真是“妥了”。
既沒有說得出去的名,又沒有合適的報酬,策劃人做的是什么事情?其實他們相當于新婚之夜替新郎掌燈的人。新郎新娘在享盡艷福,外人眼不見心不煩,但讓策劃人站在床頭掌燈伺候著,讓人家好看得清把事情做得盡興。掌燈人這時候會是什么心情?很簡單,如果新郎新娘對自己足夠好,那他愿意忍著伺候;如果新郎新娘是王八蛋,那他可能就不愿忍著,急了把燈一摔爬到床上去了,逮住誰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