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家長開放日是近年來日益被人們所熟知的新型的家園聯(lián)系形式之一。其能夠增強幼兒園、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實現(xiàn)家園共育。然而,由于家長需求迥異,開放日在內容、形式及家長的參與等方面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通過開放日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分析,就提高開放日實效性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開放日;幼兒園;學科傾向;參與
我幼兒園地處沿海的慈溪農(nóng)村,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幼兒教育發(fā)展很快。然而,新教師所占比重較大,生源上流動人口子女的數(shù)量超過本地人,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不如本地重視,幼兒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家長的素質、家庭環(huán)境、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諸多因素都制約著農(nóng)村幼兒園教育質量。
貫徹教育部頒發(f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立足本園實際,針對園所現(xiàn)狀,找準教改切入點開展教育實踐研究,責無旁貸。筆者對家長開放日活動探索多年,試圖以此影響家長觀念,提升教育效益,提高辦園質量,受益匪淺。
一、幼兒園家長開放日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科教學主導,形式單一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豐富多彩,包括教學、游戲、區(qū)域、生活、體育等活動,而開放日在活動形式上卻非常的單一,由教學活動主導。農(nóng)村家長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支配,認為“上課”是孩子學知識的唯一途徑。某些主辦者和教師出于迎合家長的需求,開放日極少選用游戲、區(qū)域、生活等作為活動形式。
內容選擇存在學科傾向。一些農(nóng)村民辦的幼兒園為了生計,在開放日內容的選擇上偏向“數(shù)學”“科學”等知識性強的學科教學,讓家長看了之后“滿載”而歸。多數(shù)家長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凸出。
(二)參與能力較弱,主動性差
在農(nóng)村,較多家長都長年忙于生計,每天都要上班,很少有休息天,也有部分家長將孩子交給老人看管。在開放日活動中,祖輩們的身影較多,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專心、是否舉手,而很少關注活動本身給孩子帶來的意義。同時,與鄰居親友的孩子間攀比心理重,讓活動的開展失去了本意。
(三)缺少總結意識,效益受損
家長開放日活動除接受監(jiān)督和擴大知名度外,還在于讓家長獲得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掌握了解科學的家庭教育技能。而農(nóng)村家長總體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分析和總結經(jīng)驗的能力,往往活動一結束就走人,當請他們談談感想、提提意見建議時,時常會說:“某某老師課上得好,我家孩子喜歡學,我也聽得懂”“幼兒園搞這樣的活動我們很高興”等等。致使開放日不能達成初衷,其效益大打折扣。
二、提高開放日活動實效性的策略
(一)科學安排,活動形式力求多樣化
“教學活動”觀摩雖然家長容易接受,但操作不當也會有許多不當之處。他們缺乏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出現(xiàn)無所事事,或介入活動時“指揮”“命令”“包辦”等現(xiàn)象。
針對家長的文化水平和參與能力,開放日活動應該遵循“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內容力求通俗易懂、靈活多樣。對剛入園的幼兒家長,可組織他們進行一些操作性強、活動參與簡單的內容,如親子手工制作、親子游戲、生活自理或模仿活動比賽等,讓家長有事可做,又能受到體驗啟示。家長有了一些參與經(jīng)驗之后,再逐步過渡到簡單的教學觀摩、區(qū)角游戲的觀摩。最后可以嘗試開展家長助教之類的,需要家長主動性強、參與難度高的活動。
這樣層層深入,既豐富了開放日的內容和形式,又熏陶家長的教育理念,在“游戲”“區(qū)角”“生活”這些新課改亮點的影響下,開闊家長的視野,提升參與興趣,觀念也隨之更新。
【案例】一次,教師將活動動靜交替進行,第二個活動是體育游戲“小青蛙跳荷葉”接力賽,請家長一起參加。比賽時,家長也像孩子一樣拼命地跳,為小組奪得勝利而拼搏。有孩子摔倒,同組的家長也會鼓勵孩子趕快起來繼續(xù)跳,不然要落后了。
【反思】老師將家長也邀請到游戲中,孩子們興趣被激發(fā),顯得主動而勇敢。家長和孩子一起加油,一起歡呼,不但鍛煉了孩子身體的各大肌肉群,還鍛煉了孩子膽魄和堅強。家長還能說我們不要這樣的“玩”嗎?他們真切地體驗了游戲的教育價值。
(二)精心策劃,活動內容力求綜合性
教師是開放日活動的策劃者。如果一味為維持幼兒園生計,而去迎合家長的需求,卻不知不但教育不好下一代,改變不了現(xiàn)況,只會讓落后更落后。
幼兒教師更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不斷探索和實踐綜合課程,同時把這一新課程理念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家長,改變長期以來分科教育嚴重影響,沖破對孩子發(fā)展奠基的羈絆。
【案例】活動過程概述:主題《獻給幼兒園的禮物》(大班),活動緣于大班臨近畢業(yè),給自己的幼兒園留下紀念禮物。教師以一首畢業(yè)詩引題,激發(fā)孩子的留念之情,然后鼓勵幼兒用準備好的材料,介紹作品的設計思路及寓意,最后引導幼兒與家長一同制作。
【反思】這一活動既拓展了幼兒在禮物制作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也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包括制作樂趣、成就感、愛幼兒園?;顒釉O計突出了豐富性、綜合性,涵蓋藝術、社會、語言等方面,并且因地制宜,體現(xiàn)勤儉辦園的優(yōu)良作風。
(三)關注細節(jié),努力增強活動實效性
1.精心組織家長參與開放日
以前的開放日,園方為了保證活動質量包攬較多,一般都統(tǒng)一安排,給班級的約束較多,家長則是在一切都決定之后被告之?,F(xiàn)在把開放日放手讓班級組織,幼兒園領導進行宏觀調控指導?;顒又?,幼兒園發(fā)給“家長溝通信”,向家長講明開放日的目的、作用,讓家長明白活動的重要性,并征求他們的意見,下發(fā)意見征求表,及時反饋。如讓家長選擇活動形式:生活、教學、游戲、區(qū)域、體育、自由、參觀或其他;征集他們的意向,如開放日時間、主題及存在的困惑。通過征集意見,了解家長的內心和喜好,可有的放矢地選擇和組織活動。有的意見可能并不科學,卻能反映部分家長群體的意愿,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融合。班級制定好活動方案,提交給教研組進行審閱并接受指導,既體現(xiàn)家長的主體性,又鍛煉了教師的活動組織能力。
2.指導家長參與活動過程
家長參加活動前應該給他們上一小“課”,讓其做到胸中有數(shù)。如通過課前集中十分鐘時間,講活動目的,家長注意事項,或通過黑板報、宣傳報,告之家長,讓家長明確任務、明確自己角色,調整心態(tài),認識孩子個體差異,科學對待。提醒家長對孩子多進行縱向比較,少進行橫向比較,要注重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讓家長帶著良好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觀念進行活動。
同時,設計家長觀察記錄表,指導家長參與活動。有些家長常說:“我們希望教師給我們提供直接性的任務,觀察之類我們也不懂,最好給一些指向性的東西?!背鲇诩议L類似性要求的啟示,我們嘗試編制一些簡單的觀察記錄表,把教學活動的目標和主要環(huán)節(jié)以及家長的觀察角度,通過表格形式反映出來,引導家長觀察(如下表)。表中寫明活動主題和目標,空格填寫“優(yōu)、良、一般”等級。
■
對家長的不恰當介入,及時作委婉的提示。如不恰當?shù)纳斐觥霸敝郑骸昂⒆邮沁@樣的!媽媽來幫你寫”“快到時間了,你看你還有那么多顏色沒涂呢,快點涂!”諸如此類,不僅指揮、命令孩子,越俎代庖、包辦代替,剝奪孩子發(fā)展的空間。這時,教師要給予幼兒鼓勵,告訴孩子“你行的”!同時提示家長不要越位,當好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3.重視活動后的總結交流
組織好家長評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先介紹教案、活動意圖、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家長在交流過程中有的放矢,感受活動所蘊含的教學理念和教改信息。教師從中了解對活動乃至幼兒園和教師的一些建議,及幼兒在家的反映。同時教師應做好總結,從而更好地促進家園互動。
三、初步成效
(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致使活動內容形式豐富多彩
通過嘗試,打破了以往開放日的“守舊”局面,“放手”極大地調動了班級的積極性,各班級都紛紛查找資料,學習示范園的先進經(jīng)驗,制定出上水平的活動方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提升幼兒在“熱鬧”中“有序”地進行學習的能力。因為“安靜”已無法滿足幼兒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而“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
如,大(一)班設計的《走近小學》活動,孩子大膽地走進小學的課堂,感受小學的氛圍,尋找“幼小”的差距和銜接點,還讓小學教師和家長們一起互動交流,讓家長更好地認識幼小銜接問題,也帶給一些銜接的有效方法。
又如,小班的教師設計的《我和寶寶一起玩》活動,定位于游戲活動,有室內游戲《刷顏色》(將紅、黃、藍等顏料與水混合,刷出不同的色彩);《蓋被子》(給睡覺的寶寶圖粘上被子粘紙)等;室外游戲《吹氣球》(爸爸媽媽吹氣球,寶寶運氣球回家);《踩影子》……
(二)家長轉變,開始接受新的教育信息
教師利用教育活動、生活環(huán)節(jié)、區(qū)域介紹、家長溝通會等活動形式,給家長充實了許多“新”的認知。把對孩子的尊重、引導、支持和鼓勵等寶貴經(jīng)驗傳遞給家長,家長通過活動了解了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認識到了孩子的年齡特征、個體差異,了解新“課改”教育觀。
在反饋單中,有家長這樣寫道:“這次活動讓我收獲很多,我也感嘆自己的觀念的確落伍了,孩子在幼兒園學多少知識并不重要,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行為習慣。我以后一定改改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感謝老師讓我知道這些?!币灿械恼f,這樣的活動真好??梢娢覀兊墓ぷ鬟€是得到了認可,獲得了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
(三)家長行動,樂于敢于參與活動
由于農(nóng)村家長觀念轉變和同伴影響的效應,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家長開放日的簽到表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家長的參與百分比不斷地提升:2010年度開放日,全園家長參與百分比約在50%,2012年度達到70%左右,近年來則提升到80%多。部分家長會因故不能參加就會打電話請假。
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家長樂于敢于共同參與。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游戲,共同體驗童年的樂趣。親子活動,凝聚著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家長的智慧。由此,“教師就能在班級里構筑起文化和教育的公共圈,幼兒園成為教師、家長之間相互學習的場所”。
(四)素質提升,祖輩現(xiàn)象得到好轉
通過循序漸進的活動開展,農(nóng)村家長逐漸懂得了開放日的參與、互動和反思,對自己的角色也有了正確的定位,以往活動中的包攬、指責現(xiàn)象基本消失,教師自制簡單而易懂的“參與表”“觀察表”“分析表”也有效地指導了家長的參與。同時由于不能勝任這些任務,“祖輩”們大多知難而退。
家長開放日是幼兒園向家長展示辦園理念、課程特色、教學過程的良好渠道。通過開放日實效性探索,提高了活動、教學和辦園質量,實現(xiàn)了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搭建起了家園溝通堅實而寬闊的橋梁,使我們能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家園共育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74-175.
[2]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鐘啟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40.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