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麗
摘 要:自 2012 年 9 月起,我們開展了“以課例為載體優(yōu)化教師教學行為”的課題研究,在課題實施期間,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課堂觀察這樣一種聽評課新范式,能夠很好地推進校本教研的創(chuàng)新和教研文化的重建,有效促進中學地理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本文是關于課堂觀察與中學地理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課堂觀察;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4-010-01
一、正確認識“課堂觀察”,提升青年教師的聽評課能力
“課堂觀察”是指教師通過對課堂運行狀況的觀察記錄, 收集資料, 并依據(jù)資料做相應分析研究, 旨在共同探討一些具體的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 經(jīng)歷一種合作、對話、探究的專業(yè)體驗, 從而提出一些對教學工作有幫助的建議。其提倡在聽課過程中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個維度對課堂進行觀察和評議。多維度、多觀察點的觀察和數(shù)據(jù)分析,使教師的評課能更科學、更準確,基于證據(jù)和具有針對性,說服力更強。
在以往的教研活動中許多青年教師經(jīng)常不會進行聽評課,聽課效果不佳,不知道怎么評課,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1)聽課目的不明;(2)課前準備不足;(3)課堂觀察不清;(4)課后反思不深。而帶著觀察點有目的地聽課評課則能很理想地解決這些問題,它能逐漸培養(yǎng)青年教師養(yǎng)成自覺觀察的意識,圍繞課前確定的課題或研究重點,有意識地聚焦觀察視角,從而深入地、持續(xù)性地觀察課堂教與學的行為,并留意這些行為對應的教學效果。相對于傳統(tǒng)聽評課中的缺乏證據(jù),評課流于形式化、問題放大化,甚至出現(xiàn)個別 “一言堂” 式話語霸權,批判得多、肯定得少 缺乏針對性和平等性等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中研究和開展“課堂觀察”活動,能幫助青年教師有證據(jù)、有針對性、有建設性地提問題并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有效提升聽評課能力。
二、通過課堂觀察,幫助青年教師拓展課堂教學經(jīng)驗
青年教師往往教學經(jīng)驗不足,缺乏實踐知識,而帶著具體目標走進他人的課堂去觀察,就能最大限度地從被觀察者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汲取改進自己教學的方法技能,學習他人的課堂優(yōu)勢,吸取他人的課堂劣勢,用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來填補自己課堂劣勢的同時,通過對上課人取得課堂優(yōu)點原因的移植,來優(yōu)化與改造自己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與情境,拓展出自身的課堂優(yōu)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譬如觀察提問和理答后,就會在自己的教學中注意提高提問的效度和時間設計。通過觀察教師的語言,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有講口頭禪的毛病后,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口語表達,避免出現(xiàn)過多的“啊”、“那么”等口頭禪,修正自身教學行為的“小缺陷”。
三、通過設計觀察表,使青年教師對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設計思路更清晰
在經(jīng)歷了課堂觀察反思實踐之后,回顧觀察表的設計過程,我們認識到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觀察點。因為重難點的落實直接影響到一節(jié)課的教學結果,而課堂觀察最終還是要落在教學實效上,因此,重難點的確定和落實就是觀察的重點,即觀察點所在。對觀察要素的分解,能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找到突破重難點的有效方法。例如,針對七年級地理“氣溫與氣溫的分布”一節(jié),設計了如圖課堂觀察量表:
基于量表的數(shù)據(jù)分析后,可以知道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及氣溫變化曲線圖掌握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是重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具有較強的歸納總結能力,對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是教學中的難點。有位青年教師在二次教學中采取了動動手繪制的教學策略,通過分組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圖,進行圖文資料的轉換過程,突破了難點。海陸氣溫差異的原因也是一難點,通過讓學生做水與沙土的受熱冷卻演示實驗,分步驟的突破了難點。實踐證明,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反觀課堂并分解觀察要素,能幫助青年教師為教學中重難點的細化提供思路,使其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設計思路更清晰。
四、通過課堂觀察,幫助青年教師學會更全面地 “備學生”
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教學大多是在“備教師”,課堂也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的講解,而對學生的參與度、學生表現(xiàn)的關注往往不夠。在課堂觀察中,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表現(xiàn)進行客觀記錄。而這些記錄的評價指標,則源起于任課教師對學生表現(xiàn)的關注,即平時談到的“備學生”。每設計一個觀察表,教師都會思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或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實際上,設計課堂觀察中的評價指標時,就是在預設學生表現(xiàn)的水平,然后才能設計出合理的觀察表。與此同時,青年教師就能更快地學會在“備學生”的基礎上考慮教學全局,并設計過程。
五、通過觀察結果分析,促進青年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學會思考,首先要學會觀察。課堂觀察引入教學后,教師擁有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真實記錄,得到了由此而引發(fā)的客觀分析。反思,從此不再是憑感覺而來,而是走上了綜合觀察、理性思考的道路。課堂觀察解決了“反思的客觀依據(jù)”問題,它如同一面鏡子,能讓教師清晰地看到教學的改進方向和優(yōu)勢所在。青年教師通過觀察別人的優(yōu)點和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仔細思考這些問題和不足,才能結合自己的情況來改進和豐富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真正進入研究狀態(tài),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總之,課堂觀察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進行教與學的研究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及時、有效的方法。通過對自己和同事的課堂觀察活動,大大激發(fā)了青年老師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由“參加者”變成“參與者”,由“參與者”變成“研究者”,增進了青年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為的責任心,幫助青年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判斷力,并通過觀察研究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領會了科研的方法,加快了專業(yè)成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