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民
2014年全國兩會,有政協(xié)委員提出“文化領域里也會出現(xiàn)‘霧霾’”。對此,我們不禁反思,學校文化中是否也會出現(xiàn)“霧霾”?出現(xiàn)了“文化霧霾”,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一、審問——警惕學?!拔幕F霾”
教育是培養(yǎng)民族靈魂的基礎工程,學校是傳播文明的搖籃。學校文化只有至真、至善、至美,才能真正提升辦學水平,才能承擔起培育社會主義文化踐行者、傳承者和發(fā)展者的重任?,F(xiàn)在,很多學校在文化建設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卻依然不能杜絕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滋生。細究霧霾形成的原因,概括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頂蓋效應。由于大氣壓低,大氣平流層成為一個頂蓋,灰塵難以向上流動。二是橫向污染?;覊m只能在大氣對流層內部橫向流動,更兼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三是自生污染。汽車尾氣、工廠排污、取暖排放等產(chǎn)生越來越多的污染物。對照霧霾的成因,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導致校園文化亞健康的三大成因:一是學校主流文化不健康,正能量得不到有力支撐和弘揚。二是不健康文化肆意蔓延,負能量得不到及時消除。三是新文化得不到滋養(yǎng),校園文化失去常新的動力。一旦一所學校的文化形成霧霾,必將失去核心競爭力,無法實現(xiàn)內涵式發(fā)展,更無法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對策——破除學?!拔幕F霾”
1.重建文化層。文化流動論認為,文化流動是一種必然的社會現(xiàn)象。文化的流動既有縱向的發(fā)展,又有橫向的流動。若想校園內始終流動著清新、潔凈、向上的文化之風,首先要開展頂層設計——重塑學校主流文化。2010年發(fā)表在《紅旗文稿》中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一文強調了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確立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重要性。同樣,學校內也應該讓主流文化站得更高,產(chǎn)生優(yōu)化功能,使校園內的教師、學生、干部等文化自由流動;讓主流文化覆蓋更廣,產(chǎn)生凈化功能,使各種亞文化、負能量消失殆盡。一是樹立文化的核心。要使文化成為主流,首先就需要甄選、確立文化的核心。這個核心需要回應“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訴求,需要回答“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這三個對教育本質的思考,需要回顧學校自身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二是清晰文化的標志。標志,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明特征的記號”。百度百科這樣定義標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為直觀語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還具有表達意義、情感和指令行動等作用。”確立主流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將主流文化加以符號化,在抽象、創(chuàng)造文化符號的過程中,使主流文化進一步明確。正如“兼容并包”于北大、“嚴謹”于清華、“篤實”于南開、“保守主義”于耶魯大學一樣,在樹立主流文化的過程中,一所學校要通過校旗、校歌、校訓、辦學理念、有突出貢獻的榜樣人物等清晰自己的主流文化。三是形成文化的共識。共識是主流文化存在、發(fā)展的基本力量,由共識產(chǎn)生的基本力量將成為文化的凝聚力。全體師生員工對學校主流文化形成共識,是文化自覺生長的基礎。在學校內部形成文化共識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民主方法,通過召開座談會、教代會、學生大會,傾聽各級人事的意見,推廣主流文化。
2.破解污染源。破解污染源是預防“文化霧霾”最直接的辦法。學校工作要警惕由三種不當產(chǎn)生的文化污染。一是制度不當。制度缺乏公信力,執(zhí)行不徹底都會造成反面效果。如何使制度具有公信力?首先要將制度放在陽光下,讓師生參與制度的制定,逐步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其次要扎實抓好制度宣傳教育,使制度入腦入心。如果師生員工沒有牢固樹立制度意識,不能自覺遵守和維護制度,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終也只能是擺設。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新制度宣傳、教育形式和內容,因人施教,通俗易懂,不斷增強制度意識,牢固樹立嚴格按制度辦事的觀念,養(yǎng)成自覺執(zhí)行制度的習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制度的約束力。最后要大力加強對制度執(zhí)行的監(jiān)督檢查,使制度有效管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有制度不執(zhí)行,等于沒有制度。 古人說:“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睂W校內要形成由上而下的督導機制,加大問責力度,堅決查處違反制度、破壞制度的行為,做到令行禁止、違者必究,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決不允許有章不循、有禁不止。二是干部言行不當。學校干部的言行是導向。干部身體力行,先進文化就能得到弘揚;反之,干部不注意一言一行,文化就會喪失權威性。干部帶頭遵守制度,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更能增強自身的底氣,從而對違反制度的人和事敢抓敢管,使那些違規(guī)違紀的人心存畏懼,不敢貿然行事“闖紅燈”,這樣遵規(guī)守紀的人就會受到稱贊,違規(guī)違紀的人就沒有了市場。三是突發(fā)事件處理不當。學校工作中,會發(fā)生學生違紀、教師違規(guī)等事件,在處理過程中,要注意公平公正和方式方法。一旦處理不當,負面影響必然產(chǎn)生,主流文化將會受到挑戰(zhàn),要讓師生在每一個事件處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3.吸納新風尚。破除校園“文化霧霾”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于不斷吸納新鮮文化,使校園文化始終在生機勃勃中成長。為此,一是解放思想。學校如果思想僵化,抱殘守缺,那就難以前進,停止發(fā)展。只有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學校文化才能得到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只要師生員工中,肯動腦筋、肯想問題的人愈多,學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就能欣欣向榮。二是做好傳承。面對學校傳統(tǒng)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予以取舍。繼承是發(fā)展的必要前提,發(fā)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fā)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學校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繼承,努力鑄造富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輝煌。三是努力借鑒。文化的流動性決定了它只有在創(chuàng)新、交流中才會有更大的發(fā)展。學校文化建設過程中也需要借鑒其他學校先進的文化,但在借鑒的過程中注意不能簡單復制。四是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學校自身文化永葆生機的源泉。學校文化創(chuàng)新就是在求異的前提下,發(fā)現(xiàn)前所未聞的規(guī)律,發(fā)明前所未用的方法,實施前所未有的舉措,創(chuàng)造前所未見的事物。比如,舉行文化講壇、教師講壇和文化儀式都是不錯的方法。
三、實踐——鍛塑學校新文化
經(jīng)營學校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和樂趣的事業(yè),它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藝術問題,更是境界問題。近年來,師院附中圍繞“凝練文化,鍛塑精致教育金字招牌;站在高處,塑造品尚行范嶄新形象;深化內涵,打磨精品課堂靚麗名片;彰顯特色,打造多元辦學首選品牌”的目標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校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取得了長足進步。
1.重構核心文化。去年,我校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重點審議并討論通過《學校文化解讀》。該報告指明,新時期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實施贏在終點的教育,讓靈魂在更高處飛翔”的教育理想;主干是“自強不息、務實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堅忍圖成”的教師文化,“抱樸求真、向善尚美,品尚行范、思致超越”的學生文化,“尊重、包容、引領,務實、共創(chuàng)、爭先”的干部文化;主線是“精致教育”七大工程。其作為我校歷史上第一次針對學校文化的解讀與重構,系統(tǒng)深刻地總結了淮安田中文化,與時俱進地指明了學校文化建設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具有重大開創(chuàng)意義和精神引領作用。
2.建設多元文化。我校以“多元化發(fā)展、多樣化成才”作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目標,努力為學生搭建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平臺。一是常年開展“三周四節(jié)”活動。全年按序開展經(jīng)典誦讀節(jié)、精品課堂展示周、感恩節(jié)、國防安全教育周、文化藝術節(jié)、體育文化節(jié)、尚美人物(團隊)推介周。二是深化學生社團建設。以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有利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進行為原則,鼓勵師生成立各種社團,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弘園文學社、校園金話筒社團、橄欖球俱樂部等30多個學生社團活動全面開花,“小愛迪生”科技社、淮海戲社團獲評淮安市中小學優(yōu)秀社團。三是推進班級文化建設。建設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文化、美觀大方的班級環(huán)境文化、文明高雅的班級行為文化,鼓勵班級凸顯個性,開展特色班級創(chuàng)建。在班級和宿舍文化評比中,學生發(fā)揮想象繪制班徽、凝練班級精神、布置班級特色氛圍,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比文明、比高雅、比超越的良好氛圍。
3.倡導團隊文化。團隊精神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可以培養(yǎng)團隊成員之間的親和力,可以提高學校工作的戰(zhàn)斗力。今年,我校在隊伍建設過程中高度強調發(fā)揮團隊的作用,根據(jù)學科、年級、愛好等特點,將教師組成一個個工作團隊,并號召團隊成員智慧共享、團隊共建、成效共創(chuàng)、齊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新成績,取得了顯著成績。高一年級被省總工會表彰為“工人先鋒隊”,生物組教師結成團隊在淮安市生物實驗教學技能競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生物、地理組教師團隊在淮安市網(wǎng)絡教研團隊大賽中取得兩個一等獎。一大批教師個人專業(yè)水平獲得巨大提升:2013年至今,5名教師榮獲全國生命教育先進個人稱號,20名教師被評為淮安市學科帶頭人,1名教師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1名教師被增補為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對象,1名教師被聘為江蘇省藝術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3名教師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淮安市優(yōu)秀教師,267位教師在市級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獎。
4.引領尚美文化。我校大力弘揚尚美文化,通過舉辦“最美瞬間”評比、爭創(chuàng)“星級班級”、文明學生展示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尚美”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追求。在尚美精神的引領下,我校學生取得可喜成績:2013年第二屆亞青會女子橄欖球決賽中,我校女子橄欖球隊5名學生作為主力隊員光榮地為祖國出戰(zhàn),中國隊喜獲銀牌;2014年南京青奧會中,我校女子橄欖球隊3名學生作為主力隊員為祖國贏取銅牌。近年來,學校被多家媒體關注和推介,先后獲評全國生命教育基地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工人先鋒號、江蘇省教學成果獎、江蘇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淮安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淮安市優(yōu)秀家長學校等,并被授予江蘇省蘇派名校和江蘇省課程基地等稱號。
(責任編輯 劉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