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鸮科,屬于鳥綱鸮形目,鴟鸮科動物的特點是頭骨寬大,腿較短,面盤圓形似貓,因此常被稱為“貓頭鷹”,有些種類有明顯的直立型“耳羽簇”。所有種類的體羽均為由灰、褐、白及黑色所組成的精細圖案,可用于偽裝。鴟鸮科種類較多,有近200種,體型大小不一,習性也較多樣化,是一種夜行猛禽。
長耳鸮 孫宏宇/攝
拉丁學名:Asio otus
體長:36cm左右
棲息地:針葉林、闊葉林等各種類型的森林,及林緣疏林、農(nóng)田防護林和城市公園的林地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長尾林鸮 韓紹文/攝
拉丁學名:Strix uralensis
體長:54cm左右
棲息地:多見于闊葉林、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領鵂鹠 謝菲/攝
拉丁學名:Glaucidium brodiei
體長:16cm左右
棲息地:山地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雕鸮 李光/攝
拉丁學名:Ninox scutulata
體長:30cm左右
棲息地: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的河谷地帶,也見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短耳鸮 張建國/攝
拉丁學名:Asio flammeus
體長:38cm左右
棲息地:有草的開闊地,多見于平原草地、沼澤和湖岸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灰林鸮
趙長清/攝
拉丁學名:Strix aluco
體長:43cm左右
棲息地:落葉疏林、針葉林等靠近水源的地方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橫班腹小鸮 賴健豪/攝
拉丁學名:Athene brama
體長:20cm左右
棲息地:疏樹的開闊地、農(nóng)耕地及灌木叢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鷹鸮 陳東/攝
拉丁學名:Ninox scutulata
體長:30cm左右
棲息地: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的河谷地帶,也見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雪鸮 劉曉濱/攝
拉丁學名:Bubo scandiacus
體長:61cm左右
棲息地:海平面至海拔300米以下的苔原地區(qū),或低地鹽化草甸、排水差的淡水濕草甸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縱紋腹小鸮 郝夏寧/攝
拉丁學名:Athene noctua
體長:23cm左右
棲息地:低山丘陵、林緣灌叢和平原森林地帶,或農(nóng)田、荒漠和村莊附近的樹林中
保護級別:國家Ⅱ級
本欄目圖片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科學考察委員會提供,其主要價值是直觀記錄野生動物的外形特征,從而為科普、科研提供依據(jù)。但在生態(tài)攝影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呼吁杜絕誘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