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璐
放棄北國清涼的天氣,在“秋老虎”肆虐的八月飛往桂林,其實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盡管是傍晚,但一出機艙仍能感受到三十四度的高溫和潮濕,整個人好像從冷氣室“咕咚”一聲掉進了蒸汽房,事先再多的思想準備也在那一刻土崩瓦解。好在舉目便能看到青山綠水,讓我覺得再熱一點兒也是值得的。
放下背包,我急不可待地要去與山水相伴。桂林城中的山并不高,也不如其他地方一樣連綿起伏,而是一座一座平地而起,如同淘氣的孩子故意要擋住人們的視線。汽車開著開著,忽然就冒出一座擋在眼前,再看看兩側(cè),驚覺原來或遠或近也都有這些青翠的“四棱錐”。桂林人寵愛著這些山,所以蓋房子從來沒高過七層,他們說如果房子太高,就沒辦法看山了。而這些山也的確可愛,就算你怪它們調(diào)皮擋路,看到它們時卻又發(fā)自內(nèi)心地眉開眼笑。
山邊環(huán)繞著水,水邊聳立著山,桂林的山和水是相伴相依的,這水則是出了名的幽靜清澈。清晨時分,當我沿著江邊散步,發(fā)現(xiàn)山猶如一個羞澀淡雅的少女,借著蒙蒙煙雨遮掩著自己秀美的身姿,只留下背影供人遐想。而等到天光大亮,霧氣逐漸消散,少女便撥開她的面紗,注視人間。水平如鏡,兩岸落英,坐在竹筏上,用腳拍打著清涼的河水,欣賞著濃淡不均的秀麗山色——象鼻山溫柔恬靜,伏波山半枕漓江,疊彩山重巒疊嶂……而兩江四湖環(huán)城流淌,舟楫縱橫,你可知那是怎樣神仙般的時光呀!如果說這一番浪漫的水韻僅限于白天,那就不是甲天下的桂林了。最美不過入夜時分,桂林水一掃羞怯,盛裝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通明的燈火是遍布全身的珠寶,橫跨水面的橋梁成了精美絕倫的刺繡,而日月雙塔毋庸說,一定是她頭上閃閃發(fā)亮的桂冠……微風吹過,吹皺漓江少女一身滾邊的緞子,也吹化了江邊看水人們的心。
在桂林數(shù)日,看得最多的是山水,吃得最多的則是隨處可見的米粉。遍嘗地方美食始終是旅行中的頭等大事,身為“吃貨”的我自然要探尋一番。桂林菜兼具著粵菜的清淡和川菜的刺激,同樣是辣,卻和川菜花開兩朵——川菜辣中有麻,青紅花椒功不可沒,如同脾氣爽直的小姑娘,講起話來“噼噼啪啪”;而桂林美食中的辣帶著空氣的濕潤,后勁綿密而悠長,初入口并不覺怎樣,三秒鐘之后方知其從喉嚨直貫?zāi)c胃的厲害,讓人越來越想吃,越來越忘不掉——直至回到北國,我還常常惦記那份別致綿長的辣呢!
十字街里任意走進一家店,要上二兩鹵菜粉,吃到三分之一再加鹵水和骨湯,刺激的辣子、鮮美的湯汁和酸豆角真讓人精神振奮。每天清晨我都要以米粉作為新一天的開端,湯菜粉、牛腩粉、叉燒粉……林林總總吃了個遍。其次愛的是路邊的糯米飯團,那是某日逛街逛到天黑,饑腸轆轆之際發(fā)現(xiàn)的“黑暗料理”——無非就是臘腸、辣椒、黃豆沙之類的普通佐料,與軟軟的糯米飯混合起來,卻成就了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從此以后,我常懷揣一個糯米團看風景,餓了便咬上一口,精神和胃都得到了至高無上的滿足。至于有名的漓江啤酒魚,我本來不愛啤酒也不愛魚,卻因了“漓江”二字,覺得這魚去了土腥氣,變得水靈起來。倒是很喜歡羅漢果泡的茶,早起沖上一杯放在背包里,走在哪里好像都能聞到它清甜的香氣。
總之,在記憶盡頭,桂林一直散發(fā)著潮濕而美好的氣味,這座城市有青山綠水做底色,因此整體都顯得溫柔、復(fù)古。生在北方,我總抱怨綠色稀少,而桂林遍地都是小葉榕樹,水邊有修長的鳳尾竹,江畔種滿棕櫚,街道上栽著寬大葉子的滴水觀音,公園里隨處可見繁盛茂密的紫荊……當然,最多見的還是桂樹。可惜,我沒趕上丹桂飄香之時,聽說在農(nóng)歷八月,這里到處都是桂花馥郁的氣味。易安有詠桂詞,說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想來彼時該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景象了吧?
耳邊的桂林話就如桂菜,既像粵語又帶著些許川味,身邊的桂林人仿佛也受了感染,閑適自在,懂得生活。這座城市汽車很少,電動車極多,車速并不快,騎車的人在頭頂撐起涼棚,擋雨又遮陽。街道上老房子和永遠青翠的漓江一樣沒有翻新,白色墻壁因為濕潤的天氣而有了水痕;屋子里的老式電視機日復(fù)一日上演著懷舊的故事,家門前爬滿植物也曬著玉米;還有舊式理發(fā)店,幾個老人邊理發(fā)邊說說笑笑,開敞著大門,吊扇在頭頂“嗡嗡”旋轉(zhuǎn)……偶爾,一只綠色蜻蜓停在橋欄桿上,它們慢慢飛呀飛,不怕人,青山碧水成了它最最天然的保護色。
也許桂林正是一則舊日往事,你身在其間,不知不覺就文藝起來,你離開它以后會思念她別致的溫柔。穿越人間天上的蘆笛巖、驚險壯觀的古東森林瀑布、嫻靜的遇龍河、熙熙攘攘的陽朔……忽然想起不知誰說過:不要想念我,我在遠方漂泊。桂林對我而言,雖是遠方,漫步其中時哪里有一絲一毫的漂泊之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