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重慶人。本名王進文,另有筆名方晴。傳記和隨筆作家。著有《周作人傳》《樗下讀莊》《老子演義》《苦雨齋識小》《神奇的現(xiàn)實》等二十余種著作。編訂整理《周作人自編集》《周作人譯文全集》《張愛玲全集》等。
“小時讀書”,這是個好題目。但是牽扯太多,而且有些當(dāng)時覺得必讀不可、不讀不快的,現(xiàn)在好像已經(jīng)不大聽見提及,講了也沒什么意思。那么舉個大家都還掛在嘴邊的例子來說吧,就是所謂“四大名著”。這里我最先讀的是《三國演義》。當(dāng)時我九歲,那個年齡讀書,有兩重障礙:一是文字障礙,還有意思障礙,有的意思還不能理解。好比我上初中時讀《呼嘯山莊》,就覺得不如《簡·愛》,后來評價完全反過來了。
我爸爸給我講過《三國演義》里“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好多年后我悟得,這么強調(diào)細節(jié),其實是說書人吊人胃口,感覺好像沒有那么不得了了。我從小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讀書有逆反心理,《三國演義》我從頭到尾就同情曹操,魏、蜀、吳,我第一傾向魏,第二是吳,第三是蜀?!叭A容道”“定軍山”這些章節(jié),我再看到那兒就翻過去了。我不喜歡諸葛亮,也不喜歡劉備。后來看到魯迅說《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我當(dāng)時倒沒那么高明的眼光,只是不接受正統(tǒng)的觀念而已。《三國演義》在這方面對我影響很大,越是正統(tǒng)的我越不接受。
我對《西游記》也沒有多大興趣。要我排序,最高是《水滸傳》,無論從任何一方面,《水滸傳》文字爐火純青,錘煉到?jīng)]有一個句子不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連《紅樓夢》也做不到這一點。第二是《紅樓夢》?!度龂萘x》和《西游記》我都不太喜歡,覺得也許可以從“四大名著”里去掉,《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其實比這兩部好多了。
《水滸傳》我看過好多遍。前兩天和一個朋友乘公共汽車,路途遙遠,一路上我們都在數(shù)《水滸傳》哪個角色什么綽號,什么星宿,在第幾回出場,誰引出他,他又引出誰,都還記得。我開玩笑說,我們可以成立一個“水滸會”。《水滸傳》里我最喜歡魯智深,他是一個可愛的完人,有智慧,能粗能細,任何事都動腦子,特別是“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大相國寺”“野豬林”那幾段?!端疂G傳》給我更多的啟發(fā)是智慧的啟發(fā),謀略的啟發(fā)。有些人我當(dāng)時很喜歡,后來想也許喜歡錯了,比如武松,特別是石秀。因為那時候是“文化大革命”,情況不太一樣,特別需要生存智慧,需要保護自己的本事?,F(xiàn)在的人好像不太用得著這種智慧。
我小時候哪里也沒有去過,坐公共汽車,還不敢坐到最遠的總站,因為怕回去沒有車了。當(dāng)時對我來說,整個世界都很陌生,很兇險?!端疂G傳》里那些山,那些水泊,都是想來很神奇的地方。我特別想去的就是梁山,但我怕印象壞了,一直沒敢去。聽說只是一小片水,一座小山而已。相比之下《三國演義》起不到這個作用,比如官渡什么樣,赤壁什么樣,我讀了完全沒有概念。
來自《水滸傳》的這種影響,很難說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后來論家評價《水滸傳》,說第一殺人,第二歌頌不正義,所以要否定它。但是我自己從這本書里得到的啟發(fā)卻是開拓性的。像林沖火燒草料場、武松打虎,都特別曲折,如果簡單處理,直來直去,就沒有意思了。第二,如前所述,這本書給我很多生存智慧。我想假如真有施耐庵這個人,他一定是個對世事很洞達的人,確實知道人在某個地方應(yīng)該怎么做,不應(yīng)該怎么做。
《三國演義》里的人大約都有一官半職?!端疂G傳》里的人有的有官職,有的就是民間人士,他們在那里悄悄謀劃一樁事情,我自己當(dāng)然不敢這么做,但覺得特別有意思。古代農(nóng)民起義都以《水滸傳》當(dāng)教科書,他們都沒有看過《戰(zhàn)爭論》。咱們現(xiàn)在有勵志書,《三國演義》那是帝王將相的事,但是《水滸傳》能給普通人很多啟示,讓人不自覺地認同林沖、武松,說得極端一點,甚至王婆都能給我某種啟迪,她對西門慶把一件事從“一分光”說到“十分光”,我現(xiàn)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我性格里有另外一面,寫文章不怎么流露,就是有法家氣,最早就是《水滸傳》給我這種人生教義。比如魯智深、張順、石秀,都是有心眼的。李逵我不喜歡,因為他沒有智慧。我還喜歡燕青,也是對能干的人感興趣。宋朝有本筆記上寫道:有個叫作施全的人去刺殺秦檜,沒成功,被判了死刑。押送刑場時,路人都很難過,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此不了事漢,不斬何為?”我最佩服的就是“了事漢”。雖然實際生活中也沒有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人。
“文化大革命”中我還借了好多線裝的武俠小說,一大摞,塞在被子里,怕被人發(fā)現(xiàn),那時這些書都是不許看的。像《七俠五義》《施公案》《荒江女俠》都看過,但對我的影響都不能與《水滸傳》相比。后來《水滸傳》拍成電視劇,我看了覺得拍偏了,只強調(diào)力量,忽略了智慧,其實《水滸傳》是有這么兩面的。
《水滸傳》寫法有個問題,就是描寫不夠細,中國古代的小說描寫都不夠細。比如《水滸傳》里寫林沖入白虎節(jié)堂,就一句描寫:“一周遭都是綠欄桿?!彼钥粗贿^癮。后來我找王少堂的揚州評話“武十回”“宋十回”等來讀,就是看怎么把《水滸傳》細化的。施蟄存寫《石秀》,寫得也比《水滸傳》細膩多了。
我明白愛情是靠《紅樓夢》,里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史湘云,大概就因為她吧,我一直特別中意那種外剛內(nèi)柔的漂亮女孩子。第二是探春,第三是寶釵,似乎分別偏向剛和柔兩方面,但另一面也還是有的。林黛玉與晴雯,都太過矯情,不講理,差不多要歸入不喜歡之列了。丫鬟中喜歡鴛鴦、平兒,還有芳官?!都t樓夢》最有意思的,是每個讀者都可以有自己特殊的興趣點,譬如魯迅專門提到焦大,稱之為“賈府里的屈原”,我為此特別佩服魯迅,因為書中寫到焦大,總共只有那么一點篇幅,難得他這么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