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嘉銘
臺灣西半部擁有眾多原住民族,比如噶瑪蘭、泰雅、賽夏、布農(nóng)、鄒族、排灣、魯凱等等,都能歌善舞,音樂人才輩出。但一般而言,想探訪臺灣原住民族歌樂之路,臺東是必訪的音樂名勝。
“山地歌王”萬沙浪便出自臺東卑南族。我小時候非常喜歡萬沙浪《愛你一萬年》《海鷗飛處》《美酒加咖啡》等歌曲,人人朗朗上口,我最愛《娜魯灣情歌》深情又力量,律動感出色,是當時漢人流行歌曲所沒有的。雖非原住民民謠或創(chuàng)作,但洋溢原住民風格,成了萬沙浪具有標幟性的代表歌曲。
丹耐夫正若,漢名“童春慶”,圖為他《聽路》專輯封面與封底,洋溢濃厚的排灣族色彩。
那時單純覺得萬沙浪風格獨具,對臺灣原住民族還是一無所知,到臺北讀書,宿舍寢室上鋪住著一位膚色黑黑的同學,漢名叫“童春慶”,帶我認識什么是“山地人”(當時尚未有“原住民族”這個專有用詞),借我讀些當時左翼的禁書,不過我都一知半解,只感覺他有滿心的壓抑、憤慨和鄉(xiāng)愁,無意間哼著我聽不懂的歌,十分惻動心懷!
半學期后他不見了,好像轉學了。我再遇到“童春慶”都隔了快20年了吧!他已使用族名丹耐夫正若發(fā)表他創(chuàng)作的排灣族語歌曲。因為政治與時代開放,越來越多原住民族歌謠,在主流社會讓普羅大眾有所聽聞,從校園民歌時代胡德夫《美麗的稻穗》,沈文程、北原山貓、檳榔兄弟的《林班歌》,到近年王宏恩、陳建年、巴奈庫穗、毛恩足的母語創(chuàng)作歌曲,或紀曉君、桑布伊、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的古調(diào)在金曲獎大放異彩,原住民族音樂與藝人,不論是張惠妹、張震岳、A-Lin、昊恩、家家或部落未被知曉的音樂人,都是臺灣珍貴的資產(chǎn)!
南王部落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中心。
觸動心弦的南王部落
行前多認識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與歌曲,是有好處的,避免鬧笑話。說起我對原住民族的無知非??尚?,因為他們歌中風景常有海洋山林,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原住民族都住在山上或海邊,像我家鄉(xiāng)臺灣嘉義就在阿里山腳下,山上有鄒族,湯蘭花、高慧君、高蕾雅、安欽澐、高山阿嬤等歌手都是鄒族人??梢灿性∶褡迨俏挥谄降兀饕诨ㄉ徍团_東,西部關西鎮(zhèn)、南莊鄉(xiāng)、獅潭鄉(xiāng)、魚池鄉(xiāng)也有平地原住民。
不論是從南部大都會高雄搭南回鐵路到臺東,或是臺北市搭火車到臺東火車站,沿途窗外都可以瀏覽臺灣東海岸美麗怡人的山海風光,本身就是一種洗凈都市塵囂的享受。到臺東火車站(臺鐵臺東新站)出站后,沿巖灣路101巷行至文昌路右轉,直行穿過卑南文化公園至臺9線,就到南王部落,搭客運車、出租車或租機車都很快。
有時我搭飛機,朋友沒空到臺東機場接,搭出租車,就跟司機講:“臺東市更生北路575巷附近”,就到南王里了。萬一迷路就問,臺灣有句俗諺說:“路生在嘴里。”相信熱情的臺東人,都很愿意為旅人指路甚至帶路。
15年前,音樂制作人鄭捷任邀我一同到卑南族南王部落(也稱為puyuma普悠瑪,臺鐵自強號普悠瑪列車便取自于此),卑南族八社之一,位于臺東市郊近卑南鄉(xiāng)的南王里,東至鐵路,南至太平溪左岸堤防,西、北至卑南山。這是我初次深入認識平地原住民族部落,住進紀曉君舅舅曾志偉(鐵洛)位于卑南鄉(xiāng)南王東街的家,比一般觀光客更深入認識原住民族部落的獨特性。
邊喝茶聊天,邊告訴我關于南王部落的淵源、傳說、故事、祭典、禁忌,穿插無數(shù)笑話,這個部落的精神輪廓在我心中于焉成形。也許是因為鄭捷任特別向他們介紹我的身份、背景,他們也把捷任當成自己族人看待,當?shù)厝藢ξ业牡絹硎謿g迎,熱情招待,但對一般觀光客還是有防備的。所以到臺灣各原住民族部落游歷,最好由該族人或熟人引見,比較有不同于走馬看花的收獲,至少不會莫名其妙碰觸了該族忌諱還不自知。
記憶中,在南王是從《美麗的稻穗》這首歌開始談起。《美麗的稻穗》最早我是在60年代校園民歌時期《西出陽關》唱片里,聽胡德夫與楊弦唱過。千禧年后聽紀曉君和陳建年唱原作者陸森寶傳承下來的版本,每每觸動心弦,因而南王族人一一為我講述《美麗的稻穗》的作者陸森寶的故事,有人稱他為“卑南族音樂歌謠大師”或者“卑南族音樂靈魂”,不管什么封號都令我十分向往。
當散步于卑南文化公園時,遙想熱愛音樂和體育的農(nóng)校老師,浸淫于歌謠創(chuàng)作的世界中。有個故事說陸森寶姐姐上山砍柴,忘了帶水壸,很渴,看弟弟陸森寶來了,很高興叫他回家提水來,等了大半天卻不見蹤影,就走下山去,途中遠遠看到一名少年和農(nóng)夫談天唱歌,非常快樂。原來陸森寶路上遇到這名農(nóng)夫,聽他唱起歌來很好聽,就停下來請教農(nóng)夫,而忘了要回家提水這件事。后來為寫歌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隨身帶著紙筆到農(nóng)田,耕作時也不例外,靈感一來寫著歌,種田的事都忘了,常挨老婆罵,他依然樂此不疲。
陸老師寫好了歌就教給吳花枝、曾修花等等學生傳唱,說著南王朋友就拿起吉他唱幾句,感覺陸森寶精神長相左右。我去的那些年曾修花女士尚在世,她就是紀曉君、家家敬愛的外婆。而陸森寶也是陳建年外公,2000年第11屆金曲獎大爆冷門,陳建年以《海洋》奪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紀曉君獲最佳新人獎。此后南王部落一直與金曲獎很有緣份,有媒體稱為“金曲村”,得獎是其次,最珍貴的是陸森寶創(chuàng)作精神永續(xù)傳承,好比是一種文化香火永不熄滅,最是動人。
通常年底卑南族“大獵祭”及跨年期間“年祭”拜訪南王時,外地工作的族人會回到部落參加祭典,一次可看到好些朋友。有一年在“大獵祭”跟他們一同到野外獵場營地,體驗長老們帶領男性族人,以卑南古文傳唱狩獵古謠及其他古調(diào),在篝火前感受他們與祖靈溝通的方式,還有間歇地聽到壯男們夸耀彼此打獵的技術,雖聽不懂族語和古調(diào),但濃濃的莽野、神秘氣息,教我這個漢人在無窮盡追求西方科技價值的今天,為自己文化的大塊遺落感到悲哀。
南王年祭連串歌舞活動不輟。
最熱鬧的是12月31日當日早上,為迎接從野外獵場歸來的男性青年與成年族人,婦人早就準備好花環(huán)、糯米粿、檳榔等傳統(tǒng)吃食與酒,在凱旋門迎接親人,為長輩換上尊貴鮮麗的傳統(tǒng)服與帽子,青年們戴上花圈與族服,圍聚在搭建的圓形會所(Palakuwan)前歌舞,整個過程有著濃厚的部落儀式性,外人最好遠觀不要誤入他們的傳統(tǒng)儀式中,想拍照最好經(jīng)過允許,否則惹人厭是難免,最好由他們族人引導出入、進退,不然很容易冒犯禁忌。近來大旅行團常影響原住民族祭典順利進行,所以當?shù)刈迦硕季芙^觀光團參觀。
到南王部落還是以三兩旅人最宜,尤其12月31日深夜至來年新年元旦的跨年“報佳音”,隨剛升上萬沙浪(vangsaran卑南語“成年階級”)的男子,由部落長老帶領,前往部落內(nèi)所有的族人住家拜訪,有與異性相識訂情或新年祝福之意,到新年1月1日清晨也安慰喪家(過去一年有親人辭世的家庭)遠離哀傷?,F(xiàn)在比舊時開放多了,族人都可以自由參加,甚至外國游客也加入隊伍后一同游街唱歌跳舞。如今的“報佳音”會由一名吉他手帶頭,以傳統(tǒng)歌曲夾雜南王前輩陸森寶先生的族語圣歌或陳建年創(chuàng)作歌謠進行彈唱,比如《野火》《懷念年祭》或《故鄉(xiāng)普悠瑪》等等,比聽演唱會更親近他們原住民族的歌謠與靈魂。
南王部落資深長老陳明男阿公向后輩講述歷史習俗和古歌謠。
大獵祭中長老帶領部落上下傳唱古調(diào)。
臺東卑南族Papulu寶桑部落,巫師作法儀式。
接著年祭還有成串的傳統(tǒng)祭儀,主要是成年禮及除喪,像我這種體弱的漢人經(jīng)前一日早上“大獵祭”到新年清晨的“報佳音”,早就支撐不住了!真是非常佩服他們的精神、體力,為傳承部落文化堅持不懈。
在都蘭過過“美式生活”
旅人不妨好好休息一下,再往北走,到臺東火車站搭客運或火車,離臺東市北邊海岸約二十公里處,到臺東縣都蘭部落看看這個海岸阿美族風情,和卑南族南王大異其趣。在火車站租機車慢騎飽覽沿途山光水色,也是好招,沿花東海岸(臺十一線公路)走中華大橋,經(jīng)富岡、杉原到都蘭加油站,位于都蘭山東側,現(xiàn)屬臺東縣東河鄉(xiāng)舊稱就是都蘭鄉(xiāng),靠著阿美族圣地都蘭山,面向遼闊的太平洋,全境山水美不勝收,享之不盡,何況人文景致之豐饒。
通常歌舞活動最高峰是傳統(tǒng)祭典,任何原住民族都一樣。都蘭阿美族盛大的祭典“kilumaan基路馬岸”(意為大家在一個家),在七月中旬連續(xù)辦三至五天,與其他阿美部落最不同的是kulaku(護衛(wèi)舞或勇士舞),2012年原住民音樂劇《拉麥可》初次把勇士舞以現(xiàn)代版搬上“戲劇院”,不過太短像是快閃演出,傳統(tǒng)則約要半小時,勇士們手持雨傘(早前是拿長矛或魚槍)以簡單的舞步蹬躍而行,場面極為莊嚴動人,旨在敬天與感謝祖靈庇護。
都蘭部落歌樂風氣之盛并不在南王之下。70年代都蘭出身的石君代,在鈴鈴唱片公司出版的《心上人——山地國語歌唱集》,引起風潮;80年代后期臺東都蘭部落歌手夏國星,也是少數(shù)東部有名的出片歌星。2000年后以圖騰樂團崛起的舒米恩(Suming Rupi),不只獲獎無數(shù),對于部落文化傳承更是付出所有,不遺余力,不僅獨自規(guī)劃籌辦“阿米斯音樂節(jié)”鼓舞全村部落商家、村民、原住民音樂人一同打造屬于阿美族的音樂節(jié),且熱情歡迎所有旅人參與:“人——是旅行中,最美麗的風景。來阿美族人的國度,聽阿美族人唱歌吧!”
新東糖廠文化園區(qū)大家習慣口頭叫“都蘭糖廠”,糖廠不再營運后轉型成為文創(chuàng)區(qū),閑置空間化身為藝廊、美術館或展場,
2013年第一屆阿米斯音樂節(jié)在號稱"都蘭小巨蛋"的都蘭國中體育場舉行,吸引了都蘭長青會、部落青少年、部落婦女時代、薪傳舞團、公東高工質(zhì)平合唱團,以及著名的原住民音樂人與樂團MATZKA、達卡鬧、阿洛、圖騰、A-Lin的參與;2014年第二屆“隨興但不隨便,感受就能感動”,很多外國游客都來了,頗有國際音樂節(jié)的氣勢,七字輩、嬉班子非洲鼓團、以莉高露、王宏恩、張震岳、陳建年和舒米恩是跑不掉的,陣容浩大可說是金曲獎原住民歌手大聚會。對旅客比較不便的是,舉辦日期沒有固定,想一嘗“美式生活”(阿美族文化生活簡稱)樂趣,只好在網(wǎng)絡多留意阿米斯音樂節(jié)的公告,免得錯過了!
其實錯過了也沒關系,所謂“隨興但不隨便,感受就能感動”,平時來都蘭也能感受音樂藝術文化氣息與驚奇!我朋友馬淑儀(Homi)和排灣族老公達卡鬧在都蘭經(jīng)營民宿“好的·窩”,我來都蘭一定住這兒,它不是很一般或很安靜的民宿,駐站藝術家在這創(chuàng)作,也開課和游客交流,簡直是無國界藝術村。吧臺外的小廣場晚上有表演,很live,“隨興但不隨便”氣氛愉快熱絡,固定演出當然有達卡鬧,還有阿美族傳奇音樂人郭明龍,人稱龍哥或小龍!
龍哥和已逝的阿美族傳奇音樂人阿公郭英男是親屬,都是臺東馬蘭阿美族人,就像南王部落歌唱得出色的彼此都有血源或姻親關系,臺東馬蘭也是。60年代知名音樂人盧靜子與安安都是馬蘭人,尤其盧靜子總共39張唱片,100多首原住民歌曲,博得“山地歌后”美譽。講都蘭為什么要提到臺東馬蘭呢?因為都蘭有部分家族與馬蘭有極深的淵源,有次龍哥好好地向我解釋Amis(阿美族)是指北方來的人,另一種說法為南方的卑南族對阿美族的稱呼,阿美族自稱 Pangcah(音近似“邦查”,意為“人”或“同族人”)。而據(jù)專家學者研究調(diào)查,住在都蘭的 Inaran氏族似乎是從馬蘭遷移的Tarisakan,都蘭風俗歌謠也與馬蘭相近。不過“好的·窩”不光是原住民族相會的聚會所,也是各國人士愛來寄宿的國際村屋,安靜不是賣點,熱情交流才是真心。各方語言匯流,徹夜彈琴談心?!昂玫摹じC”在都蘭村17鄰37號,可以租腳踏車或摩托車游都蘭,因為從“好的·窩”出來到大馬路就看得到糖廠高高的煙囪,從大馬路直走橫過花東海岸公路,正對面就是新東糖廠文化園區(qū)(都蘭糖廠),旁邊山徑上去就是都蘭部落。
新東糖廠文化園區(qū)大家習慣叫“都蘭糖廠”,糖廠不再營運后轉型成為文創(chuàng)區(qū),閑置空間化身為藝廊、美術館或展場,以原住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的展覽、裝置藝術為用。我朋友王繼三在二樓弄了個“愛人錄音室”,為后山音樂盡一份心力!“好的擺”可買到各種原住民風手工藝術品、音樂專輯等等,是“好的·窩”的相關“企業(yè)”。最棒的是漂流木般招牌掛在樹間,里頭有坐椅可喝茶閑談。
要點咖啡,前面“都蘭咖啡館”當然是提神用的,也有人稱此為“客廳”,晚上的演出時間,各種原住民藝人或素人表演都相當詼諧又神圣不可侵犯,和“好的·窩”安排的演唱,可說一時瑜亮,所以常有客人兩邊跑。
如傍晚時分,由糖廠附近路口找到寫著通往“月光小棧與都蘭遺址”的標示,轉入柏油小路爬上都蘭山,看到馬賽克磚招牌的“月光小棧”,就到了“月光小?!?。是古跡,是藝廊,是電影場景。喝杯咖啡吹著海風,遙望藍天和海洋,心里不禁吶喊著:“啊,人不就該這樣嗎?”
排灣族達卡鬧在都蘭定居多年,為人熱情好義,是臺灣原住民族資深音樂人。
都蘭部落音樂文化代表人物舒米恩。
周末表演活動也十分精彩,有國外重要的音樂家到那里演出,像日本津輕三味線演奏家山本竹勇,金曲獎重量級排灣族頭目林廣財,享譽國際的“聲動劇場”或當?shù)囟继m部落耆老及卡地布部落(漢稱知本)金曲音樂人桑布伊吟唱古調(diào),都相當動人!
照講臺東的音樂之旅以一周為限,這兩大音樂部落就差不多了。但還可以探訪比較更山里的布農(nóng),像臺東縣海端鄉(xiāng)霧鹿村,見識布農(nóng)族舉世聞名的八部合音;還有達仁鄉(xiāng)排灣族的土坂部落;魯凱卑南鄉(xiāng)大南溪附近的東興村也值得一游。臺東以音樂風物而論,真真遍地珍珠,我無法告訴大家哪顆不要撿,總不能讓大家玩一整年。其實從臺東再飛外島蘭嶼,見識達悟風情也無不可,如果只剩兩天假期太緊,不如回臺東市,登機前到市區(qū)鐵花村,作為臺東原住民旅路的總結,也挺好的。
“撞星”鐵花村
“鐵花村音樂聚落”就在市中心離機場近,若是搭飛機抵臺東,可以幫旅人打開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序章,且不限族別,自由度強,有導覽的意味。鐵花村村長豐政發(fā)(阿發(fā))是阿美族大帥哥,風趣幽默,能歌善舞(對臺灣原住民族這詞也太好用了),也有豐富劇場經(jīng)驗,表演和舞臺行政能力強;音樂總監(jiān)鄭捷任先生熱愛原住民音樂,制作過紀曉君、陳建年、郭明龍、昊恩與家家的專輯,也是原音社原始成員;近年加入團隊的執(zhí)行總監(jiān)汪智博,媒體記者出身,兼南王姐妹花樂手、學者,更是詞曲作者。
這些專業(yè)、熱情又有使命感的人物,投入臺東音樂產(chǎn)業(yè),讓鐵花村不僅成了臺東原住民音樂文化發(fā)展重要的據(jù)點,也是臺灣、大陸音樂人巡回表演必到之地,以展演空間來說,其重要性不可言喻,連“天后”張惠妹都愿降價到鐵花村登臺,陳升、張懸都愛這里的表演氣氛。
鐵花村音樂聚落已成為東臺灣重要的音樂搖籃。
也由于發(fā)哥、捷任、智博的好關系,阿美族和卑南族南王部落的一流音樂人都常現(xiàn)身演出,比如胡德夫、阿洛、舒米恩、以莉高露、巴奈庫穗、巴西瓦里查勞、紀曉君、陳建年、陳永龍、南王姐妹花等等,當然也有排灣族長老林廣財、“東排”阿爆、魯凱陳世川等,可說金曲獎或原住民一流音樂人都可能現(xiàn)身鐵花村,只要有緣鐵樹就開花了!
因而以“鐵花村”做臺東原住民族音樂旅路的休止符,是最教人難忘的,隔天也可以較快趕到機場。我每次到了臺東航站,準備回到城市就開始舍不得,看著另一邊往蘭嶼的柜臺似乎還有位子,而且天氣晴美,真想去蘭嶼!如正好遇上飛魚祭,沖動簡直忍不住!繼續(xù)走下去就天涯了!以后有機會來聊聊蘭嶼達悟族、花蓮阿美、山里的布農(nóng)、百步蛇的魯凱、屏東排灣好茶部落的命運,那是一大部書了!
南王部落
卑南族八社之一。建議選在年底卑南族“大獵祭”及跨年期間“年祭”拜訪南王。在“大獵祭”有機會跟族人一同到野外獵場營地,體驗長老們帶領男性族人,以卑南古文傳唱狩獵古謠及其他古調(diào),在篝火前感受他們與祖靈溝通的方式,還有間歇地聽到壯男們夸耀彼此打獵的技術。
臺東市區(qū)北端南王小區(qū)
鐵花村音樂聚落
位于臺東市市中心,是臺東原住民音樂文化發(fā)展重要的據(jù)點,也是臺灣、大陸音樂人巡回表演必到之地,以展演空間來說,其重要性不可言喻,連“天后”張惠妹都愿降價到鐵花村登臺,陳升、張懸都愛這里的表演氣氛。
臺東市新生路135巷26號
+886-89-343393
www.tiehua.com.tw
好的·窩
馬淑儀(Homi)和排灣族老公達卡鬧在都蘭經(jīng)營的民宿。設有駐站藝術家住宿創(chuàng)作,也開課和游客交流,簡直是無國界藝術村。吧臺外的小廣場晚上有l(wèi)ive表演。
臺東縣東河鄉(xiāng)都蘭村17鄰37號
+886-89-531702
good-nest.blogspot.com
月光小棧
位于都蘭山上的舊林務站,保留著純樸的木制建筑,不定時推出各類藝文展覽與音樂演出,美麗的園區(qū)種滿各類熱帶植物,坐在草坪上的陽傘下品嘗著精致的下午茶,眺望著太平洋享受片刻悠閑時光。
臺東縣東河鄉(xiāng)都蘭村46鄰20號
www.ewuyu.com
都蘭咖啡館
位于新東糖廠文化園區(qū)(也稱都蘭糖廠),有人稱此為“客廳”,晚上的演出時間,各種原住民藝人或素人表演都相當詼諧又神圣不可侵犯,和“好的·窩”安排的演唱,可說一時瑜亮,所以常有客人兩邊跑。
臺東縣東河鄉(xiāng)都蘭村61號
在臺東舊火車站搭乘搭鼎東客運海線班車,在都蘭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