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
這年頭媽媽圈流行“別人家的”。
比如“別人家的小孩”。在這個熊孩子滿天飛的時代,莉莉姑娘是眾多熊孩子媽心心念念的“榜樣”,因為這孩子完美得疑似天人。莉莉媽熱衷于在社交網(wǎng)絡上發(fā)布生活照。這些照片里,莉莉不是在彈鋼琴就是在跳芭蕾舞或者練書法,而且每一樣都學得順順當當?!帮埡罄蚶蜃约褐鲃尤ゾ毲伲俾暶烂钭砣??!薄鞍爬傥枵n莉莉又被老師點名表揚,老師說這孩子天賦真高?!薄翱赐隁v史故事,莉莉自己研墨練書法,一練就忘了時間?!蹦切楹⒆拥膶W習焦頭爛額、為督促練琴大吼大叫的媽媽就驚嘆,天哪天哪天哪,一個七八歲的姑娘居然這么優(yōu)秀?莉莉媽答“父母言傳身教”,于是熊孩子媽紛紛做愧疚狀,再到怒摔琴譜的時候,就閉眼深呼吸: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煩躁,這樣不好,不好。
這就說到了“別人家的媽媽”。永遠有一些神一樣的媽媽令人仰視,比如小囡媽。小囡媽出身于書香門第,所以朋友圈里呈現(xiàn)的生活也是時髦的知道分子模樣。上午她憑豐富的文史哲知識開拓了同事的思路,下午則在與國外客戶聯(lián)絡時聊到了共同喜歡的小眾畫家。下了班的小囡媽依舊是神一樣的存在。她能一邊解答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一邊在30分鐘內弄好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湯。于是很多媽媽只有大呼“給跪了”,并誠懇地求教如何無所不能。小囡媽謙虛地笑笑,“哪里哪里”,然后適時地在朋友圈里貼出一張在地鐵里閱讀英文原版書的照片,配圖文字是“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即便只有20分鐘的車程,也要抓緊學習!”眾人又是頂禮膜拜,并為自己吃飯坐車時的刷手機行為羞愧不已。
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別人家的丈夫”。陳先生就是這么一位。在公司他是上下都敬重的骨干精英,“帶著團隊苦干了一個月,爸爸終于拿下了這個項目,大家都激動極了,領導也立馬群發(fā)郵件大肆表揚。”在家他文能輔導孩子功課,武能指導孩子踢球攀巖,“參觀科學館,爸爸是專業(yè)人士,再難的科學知識都能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更少不了孝敬父母疼愛妻子。陳太太在聚會時總會不經(jīng)意地露出新首飾,先生送的;說起即將到來的旅行,先生早早給一家老小訂好了機票、酒店。其他人若嘮叨起生活瑣事夫妻矛盾,陳太太也會笑瞇瞇地說,他從不跟我吵啦。于是大家就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了。
別人家的榜樣當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參照物,一個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激勵自己奮勇前進。但當這些榜樣太過完美時,帶來的往往是焦慮。
尤其在這么個壓力巨大、節(jié)奏激烈的當下,當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努力都永遠只能與“別人家的”隔海相望時,焦躁和自我懷疑就油然而生。不止一位媽媽,當自家的熊孩子沒有像莉莉那么彬彬有禮時,會為自己不夠知書達禮而自責;加班晚了給孩子叫外賣時,想起小囡媽的四菜一湯,難免心懷愧疚;跟丈夫為柴米油鹽拌嘴時,一想到陳太太那么那么幸福,“瞎了眼”就脫口而出了。
只是她們都忘了,自己只是通過一個窗口,看到“別人家的”精彩紛呈的表演。媽媽們不知道的是,莉莉也常有賭氣不愿練琴的時候,陳先生其實是最常見的中年男,職場前后夾擊,每一步都要奮力打拼。如果媽媽們有心細究,她們還會發(fā)現(xiàn)小囡媽曬的英文信里有不少語法錯誤,地鐵閱讀照從發(fā)帖到一一回復留言,至少持續(xù)了15分鐘。
所以啊,這個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相對論”才是最偉大的真理。安心過好“自己家的”,把“別人家的”放一邊去吧。
(溫虎生薦自《中國青年報》)
責編: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