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長找福爾摩斯幫忙,給了福爾摩斯一個卷宗,上面是這樣寫的:
深夜12時,某商店被竊去大量貴重物品,罪犯攜贓駕車逃去。現(xiàn)已緝捕甲、乙、丙3名嫌疑犯在案。
事實一:除甲、乙、丙外,已確定該案與其他人沒有牽連。
事實二:假如丙沒有甲做幫兇,就不能到商店作案。
事實三:乙不會駕車。
請證實甲是否犯盜竊罪。
福爾摩斯看完后,三言兩語就解答了警長的疑問。你知道甲犯盜竊罪了嗎?
解析參考
我們根據(jù)已知條件不能得出乙或丙是否參與盜竊,但可以假設兩人犯罪來推斷甲是否犯罪。
假設一:假設丙是主犯,那么由事實二可以得出甲是從犯。
假設二:假設乙是主犯,因為乙不會開車,而罪犯攜贓駕車逃去,那么可以推出從犯必然是丙或者甲。如果乙找丙幫忙,根據(jù)假設一的推斷也可以得出甲參與了盜竊。
因此,無論如何,甲肯定犯罪了。
長跑比賽
戴宗和時遷在周長為42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進行14400米長跑比賽。
兩人于上午8點在一個地方起跑,同向勻速前進,但時遷速度快一點,一直領先戴宗100米左右的距離。
路程過半后,戴宗開始加速,在8點45分追上并超越時遷,然后保持這一速度繼續(xù)前行。8點49分,戴宗再次追上時遷,在8點51分到達終點。
請問時遷是在幾時幾分幾秒到達終點的?
解析參考
從第一次追上時遷到抵達終點,戴宗比時遷多跑的路程等于最后時遷未跑完的路程。
從8:45第一次追上時遷到8:49第二次追上時遷,戴宗比時遷剛好多跑一圈,耗時49-45=4分鐘。因此,戴宗加速后每分鐘比時遷多跑420÷4=105米。
戴宗8:51到達終點,從8:45到8:51共6分鐘,所以從超越后他比時遷多跑105×6=630米。
當戴宗到達終點時,時遷跑了14400-630=13770米,耗時51分鐘,所以他每分鐘跑13770÷51=270米,跑完剩下的630米需要的時間是630÷270 =2分20秒。也就是說,時遷在8時53分20秒到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