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浩
撤僑是政府行使的領事保護與服務職能,但各國對這項“政府服務”概念的范圍界定理解不一。有的國家認為撤僑全程(不包括從第三國自行回國的部分)都應該是免費的,尤其撤僑當下往往形勢急迫,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而不少國家認為該服務的核心在于通過國家外交為僑民提供必要的撤出途徑,而個人旅途過程中所產生的交通、食宿費用沒有理由讓全民買單。
中國:多數免費
按照中國的慣例,撤僑多采用政府包機、包船的方式,是不收費的。新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撤僑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于當時印度尼西亞排華不斷地升級。1960年1月20日,中國先后租用十多艘客輪到印尼各港口,拉開了大規(guī)模接回華僑的序幕。到1960年秋,中國政府從印尼一共接回6萬多名華僑。在這期間,這項工作就已投入約四千萬美元,但政府當時并沒有收取相關費用。
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發(fā)生沖突,中國從黎巴嫩撤退了僑民。時任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魏葦還就撤僑的費用問題作了專門的解釋。他表示,撤僑時政府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不向個人收取費用的。像在那次撤僑中,黎以沖突爆發(fā)后,黎機場很快被炸毀,只能租車從陸路把僑民撤到敘利亞。中國駐黎使館工作人員當時冒著炮火,身著防彈衣四處奔走,付出高額費用才聯系到愿意運送中國僑胞前往敘利亞的車輛,但駐黎使館沒有向僑胞收取分文費用?!皩τ趶睦璋湍鄢返綌⒗麃喌膬S胞,中國駐敘利亞使館在辦理入境手續(xù)、代訂旅館和機票等方面全力提供協助。不過,按照國際上的一般做法,撤僑至第三國后所發(fā)生的交通、住宿費用均應由個人承擔。中國駐敘利亞使館在協助僑胞撤離過程中也未收取任何費用?!?/p>
而在2013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在日華僑和學生回國搭乘班機是收費的,但那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府行為撤僑,而是增加了班機數量,避免了很多人因為買不到機票無法及時回國。
西方國家:傾向于收費
從國際上看,撤僑中收費或免費的都有,沒有一致的國際慣例,不過西方國家傾向于收費。而這個問題在很多國家,也引發(fā)了有不少爭議。
日本的慣例是收費。一位日本共同社的記者證實,至少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日本政府從中東撤僑時就收費了,如果僑民無法支付費用的話,政府可以先予以墊付。2011年埃及動亂,日本動用3架包機將滯留在開羅機場的463名日本人送到意大利的羅馬機場。這些僑民或赴當地旅游的日本人被要求每人支付3.4萬日元的包機使用費。
2011年埃及動亂,加拿大政府派出飛機撤退當地的僑民,當時要求每個人必須簽署一份保證書:回到加拿大后,要歸還加拿大政府約400美元的機票錢。此外,如果加拿大公民在撤退的時候,還帶了非加拿大公民一起走,也需要為其支付機票錢。加拿大政府并非唯一收錢的國家,英國公民為登上英國政府派來的飛機,需要支付300英鎊。美國撤僑的目的地采取就近原則,因此被撤的美國公民被要求支付去歐洲的機票錢。而澳大利亞則由政府支付了撤僑費用,沒有再向僑民收錢。
美國撤僑一般是收費的。美國在2006年黎以沖突中撤僑時,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麥考麥克曾表示,政府將對那些乘坐飛機和輪船撤出黎巴嫩的美國人收取緊急撤離費用。麥考麥克稱,這筆費用并不高,只相當于這些人平時支付飛機或輪船離開貝魯特的費用。
美國助理國務卿哈蒂則解釋說,根據美國1956年通過的法律,這些被撤走的美國人需要向美國國務院償還旅行費用。至于那些現在沒有支付能力的人,將簽署一個日后還錢的保證書。
不過后來CNN播發(fā)了一位美國撤離者的抱怨:“政府想要對那些乘直升機飛往塞浦路斯的人,每人收費3000美元,而且你還不能攜帶任何東西?!碑斔麄兊诌_中轉地塞浦路斯后,還不得不再花上一筆額外的昂貴費用,去尋找離開的航班。
加拿大:從免費到收費
2011年從埃及撤僑是加拿大在大規(guī)模撤僑中第一次向被撤加拿大公民收取費用。當時在加國內也引起了震動。新民主黨指責政府在國民危急時抽“撤退稅”。黨魁林頓質疑說:“這是不是某種形式的撤退稅?請想象如果有人急于返家,擔心人身安全,但被通知因為不能負擔費用而不能回家。那是不對的?!?/p>
加拿大關于撤僑是否收費的問題的爭論緣起于2006年加拿大從黎以沖突中的那次撤僑。當時加拿大政府從當地撤出了1.5萬名該國公民,為每個人耗費了6300美元,總數達9400萬美元,費用從政府的救急基金中撥出。由于此次撤僑規(guī)模甚大,費用頗高,這引起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保守黨議員加斯·特納的指責,他稱一些海外公民對國家貢獻甚少,特別在納稅方面,卻享有領事保護和其他加拿大護照持有者的福利,對此應該在撤僑時收取相關費用。對此,加拿大保守黨政府開始著手設定了撤僑收費的政策。
不過,如今加拿大收費了,又引起了新民主黨的指責。該問題在加拿大爭議不斷,有人認為解決辦法應該是取消加拿大的雙重國籍政策,像在2006年黎巴嫩撤僑前,長期居住在黎巴嫩并擁有黎巴嫩及加拿大雙重國籍的人士約有5萬人,當時撤回來的僑民很多是持雙重國籍者。因為此次撤僑引發(fā)的爭議也讓加拿大開始討論是否取消雙重國籍。直到2012年,加拿大移民部才聲明,加拿大“目前沒有任何計劃改變加拿大雙重國籍法例”。
韓國:不愿交錢引發(fā)欠費案
韓國在2011利比亞撤僑時則因為費用問題鬧出了烏龍。首先,在撤僑前夕,韓國政府各部門就因為撤僑費用問題相互爭執(zhí),被韓國媒體痛批延誤撤僑行動。當時政府部門在選擇租用本國包機還是埃及航空公司的包機間猶豫不決,畢竟后者的花費要比前者便宜。2月24日凌晨,中國第一批撤僑班機已經回國,當天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才召開緊急會議,制定了用包機和客輪撤出本國僑民的方案。最終方案決定兩家航空公司都使用。
不過,第二天,決定派送包機的大韓航空方面堅持只有先解決航空費的問題才能開航。最后韓國國土海洋部建設政策課課長都泰鎬親自做出了費用保證。三個小時后,飛往的黎波里的飛機離開了仁川機場,第二天,該飛機搭載了238名僑民飛離了利比亞。
讓人沒想到的是抵達韓國后,很多僑民拒絕交費,截至該年5月份仍有63人未交,他們的理由是“保障滯留海外公民安全是政府理所應當的義務,費用應由政府出”,他們還強調“中國也是由國家出資進行撤僑”,要求韓國政府參照中國模式免費。這讓當時的保證人都泰鎬困擾不已,這筆欠款總計約1.5億韓元,但當局與部分欠費僑民已經失去聯系。都泰鎬稱,撤回的僑民大多是在利比亞工作的建筑工人,會考慮讓韓國建筑協會部分墊付。
另一班埃及航空公司的撤僑班機也類似,近一年之后,韓國外交通商部在2012年1月透露,通過埃及航空公司撤走的199人中,“仍有約五分之一的人沒付費”,每人欠費約81.5萬韓元?!俄n國世界日報》分析稱,在韓國,沒有法律說明海外緊急撤僑過程中產生的費用需要公民納稅,因而費用可由政府支付。而如果現在該費用由政府代出的話,對于那些已經交了機票錢的僑民來說又不公平。根據公開報道,該欠費案后來不了了之。
(伍燕山薦自《看世界》)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