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舫 李小樂
【摘要】《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是美國作家安東尼·多爾的代表作,小說聚焦法國女孩和德國少年的人生軌跡,探索人類本性和科技的兩面性。本文主要介紹作者生平和小說內容,分析作者獨特的創(chuàng)作模式以及語言特色,揭示小說蘊含的反思科技、控訴戰(zhàn)爭、謳歌人性的真與善等多重主題。
【關鍵詞】《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安東尼·多爾;戰(zhàn)爭;自然
【作者單位】易舫,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李小樂,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項目】成都理工大學文化價值觀譯介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編號:10912-KYTD201508。
圣馬洛的潮水起起落落,不斷沖刷著柔軟的鸚鵡螺。這世上有太多我們看不見的光,卻照亮黑暗的世界,傳遞永恒的力量。美國著名作家安東尼·多爾將這些一一記在《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里,他借助精巧的構思和優(yōu)美的文筆,打撈起所有值得我們珍惜的美好:無私的愛、人性的善與美麗的自然,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到生命的依靠。
一、安東尼·多爾和小說
安東尼·多爾(Anthony Doerr,1973—)是美國當代文壇著名小說家,作品包括《撿貝殼的人》《關于恩典》等。他憑借短篇小說三次榮獲歐·亨利小說獎和其他獎項,并被《格蘭塔》雜志選為“二十一位美國最佳青年小說家”之一。2015年4月出版的《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是多爾耗時十年撰寫的長篇小說,此書一出版便引起轟動,迅速占據亞馬遜和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并持續(xù)65周,同年年底又被評為年度最佳小說,并榮獲2015年普利策獎(虛構類)。
小說圍繞盲女瑪麗洛爾的生活經歷、男孩維爾納的成長之路以及鉆石“海之焰”三條線索展開。生活在巴黎的瑪麗洛爾自幼喪母,父親勒布朗在自然歷史博物館當鎖匠。博物館里有一顆價值連城的鉆石“海之焰”,相傳擁有它的人會得到永生,而周圍的人皆會遭遇不幸。六歲時,瑪麗洛爾因白內障雙目失明,父親耐心地教她盲文,給她買來盲文書籍,并用巧手制造社區(qū)模型鍛煉她的記憶力,鼓勵她勇敢地生活下去。瑪麗洛爾雖然不能用眼睛看世界,但她借助手、耳朵甚至是心來感知周圍的一切。1940年,戰(zhàn)爭的硝煙蔓延到巴黎,館長將 “海之焰”與其他三個贗品混在一起,交給勒布朗和另外三人保管,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真是假。瑪麗洛爾和父親來到圣馬洛投奔瑪麗洛爾的祖父艾蒂安。德軍包圍圣馬洛,勒布朗預感危險降至,不分晝夜地制作城市模型,并將鉆石藏在其中。他將制好的模型交給女兒后,便被納粹士兵抓走了。失去父親的瑪麗洛爾并沒有沉溺于悲傷中,而是和艾蒂安一起參加法國人民的地下活動,用閣樓頂層的發(fā)射機傳遞情報。此時身患絕癥的納粹軍官馮·倫佩爾聽聞“海之焰”的傳說,為求永生,他來到圣馬洛尋找鉆石。小說中另一個主人公維爾納父母雙亡,與妹妹尤塔住在德國西部的礦區(qū)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維爾納修好撿到的收音機。從此,他便經常收聽來自遙遠法國的廣播,其中就包括瑪麗洛爾祖父播報的節(jié)目。維爾納對無線電的天賦日益為人所知,他因修好高級軍官的收音機得到精英學校的推薦信,而后又通過重重篩選被學校錄取。在學校,他承受魔鬼般的訓練,并被狂熱的納粹思想洗腦,離妹妹尤塔越來越遠。畢業(yè)后,維爾納被分到前線工作,負責跟蹤電波清掃秘密發(fā)射點。但每一次清除都會帶來殺戮,這也時時折磨著他的靈魂。1944年,盟軍登錄諾曼底,維爾納被派到圣馬洛摧毀傳遞情報的發(fā)射點,兩位主人公的生活出現交集。維爾納意外地捕捉到瑪麗洛爾播報的《海底兩萬里》,那純真的聲音深深地打動了他。當意識到這個姑娘正是兒時喜歡的播報員的孫女后,維爾納決定營救她。第一次,維爾納隱瞞瑪麗洛爾發(fā)出的電波。第二次,維爾納幫助瑪麗洛爾逃脫馮·倫佩爾的魔掌。二人一見如故,建立深厚的感情,瑪麗洛爾將裝有鉆石的城市模型送給維爾納。第三次,維爾納救瑪麗洛爾出城,自己則誤入雷區(qū),被法軍俘虜,病死在營地。三十年后,尤塔將哥哥遺留的城市模型還給瑪麗洛爾,瑪麗洛爾取出鉆石,將它交還博物館。
二、獨特的結構與優(yōu)美的描寫
不同于傳統小說的敘述模式,這部小說采用AB—AB的二元對立模式。敘述者在兩位主人公之間來回轉換,以保持章節(jié)的對稱。小說一邊敘述瑪麗洛爾的生活經歷,一邊介紹維爾納的成長故事,讓讀者緊跟兩位主人公的成長步伐,二人又因為鉆石“海之焰”相聚在小城圣馬洛,故事情節(jié)逐漸走向高潮。這種二元對立的寫作模式使讀者在廣闊的時空范圍內,跟隨法國女孩和德國少年的人生軌跡,同時也給讀者思考的空間,章與章之間的人物停頓間隙可以讓讀者緊張的心靈得到暫時舒緩。
除了雙線聚焦的二元對立模式,多爾還采用“片段式寫作”的手法。多爾將整個故事分為若干個章節(jié),每個大章節(jié)又包括許多有題目的小節(jié)。這些小節(jié)情節(jié)簡練,既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又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這種寫作模式既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又符合戰(zhàn)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支離破碎感。小說中的小節(jié)少則四五行,多則幾千字,它們既可以獨立成篇,又可以推動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第一章第一節(jié),通知緊急撤離的傳單自空中飄下,隱藏在海岸兩邊的迫擊炮蓄勢待發(fā)。寥寥幾筆就營造出戰(zhàn)爭將至的緊張氛圍,讓人感同身受。此節(jié)又是小說的開篇,給整部小說提供故事背景,為主人公的命運埋下伏筆。再如十二章中“海之焰”一節(jié),作者詳細地介紹“海之焰”的形成過程,語言生動且富有科學性,完全可以當作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說明文。但它又發(fā)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為讀者解開鉆石之謎,同時深化了熱愛自然的主題。
作為一部反映戰(zhàn)爭的小說,它并沒有描寫血淋淋的場面,而是用詩歌般的語言講述平凡的人和事,這也更加凸顯戰(zhàn)爭的殘酷。多爾像科學家一樣仔細地審視世界,卻如詩人般感受自然的一草一木。他借助盲女瑪麗洛爾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去感知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海邊嘩啦啦的浪花、從梧桐樹上飛下的落葉、天空中自由飛翔的海鳥、形態(tài)各異的海螺、清澈如水的月光等。這些細膩優(yōu)美的描寫極富動感,組成一幅幅令人目不暇接的畫面。書評人瑪莎·安妮·托爾評價小說的語言:“每個字都被打磨得閃閃發(fā)光” 。
三、控訴、質疑與贊美
小說再現普通人在戰(zhàn)爭浪潮中的生存軌跡,揭示戰(zhàn)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重新反思科技的本質,并深切地贊美自然、愛與善。
在戰(zhàn)爭的鐵蹄下,象征文明的博物館歷經浩劫,無數珍寶被德軍搶走。巴黎變成一片火海,圣馬洛幾乎被夷為平地。瑪麗洛爾的親人一一離去,父親被抓進監(jiān)獄,馬內科太太被德軍殘忍殺害,就連多次營救她的維爾納也病死在營地。而戰(zhàn)爭給人的心靈留下的陰影也很難消散,艾蒂安是一戰(zhàn)士兵的縮影,他始終沒有從戰(zhàn)爭的恐怖中恢復過來,二十年都不曾離開家門。
科技推動社會進步,讓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它也成為戰(zhàn)爭的幫兇,給人帶來傷害。收音機、飛機、原子彈都是20世紀上半葉科技的重大發(fā)明,但卻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發(fā)動慘絕人寰的戰(zhàn)爭。收音機被德國用來制造恐懼、散布謠言,裝甲車和轟炸機使他們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占其他國家。主人公維爾納熱愛科技,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但是他被納粹利用,成為冷酷的殺人工具??萍贾皇且粋€客觀事物,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善良的人使用它,它便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反之亦然。
戰(zhàn)爭雖然破壞文明,摧殘人性,但是隱藏在人們心底的愛與善卻從未泯滅。維爾納的妹妹尤塔一開始便識破德國政府的陰謀,一直勸阻哥哥去精英學校,即使維爾納已經被狂熱的納粹思想控制,她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對小女孩的誤傷使維爾納自責反省,他最終被瑪麗洛爾的真誠喚醒,重新找到人性的善?,旣惵鍫柕母赣H為保護女兒和看守鉆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馬內科太太組織法國女性抵抗納粹,為前線傳送情報,體現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維爾納多次救助瑪麗洛爾,二人雖然只相聚半天,卻建立深厚的友情,離別時瑪麗洛爾將裝有鉆石的城市模型交給維爾納,人與人的信任已超越政治與國籍,即使在最黑暗的戰(zhàn)爭中,人性依然散發(fā)出閃亮的光芒。
除此之外,小說還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美麗的自然帶給人最美好的記憶。躲在閣樓上的瑪麗洛爾懷念散步在法國海邊的美好時光,她不得不靠《海底兩萬里》中對自然的描寫來滿足自己的渴望。她甚至穿過重重封鎖,冒著被殺的危險來到海邊,只為聆聽那陣陣海浪聲。自然,讓人性得以棲居,讓美好永駐人間?!昂V妗笔亲匀坏南笳鳎鼩v經千年,無聲無息,流轉于凡人之手卻依舊保持最美的模樣。它源于大海,最終也歸于大海。多爾借助美麗的自然來襯托戰(zhàn)爭的殘酷,表達熱愛自然,擁護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政治主張。
安東尼·多爾如瑪麗洛爾的鎖匠父親一樣,用生花妙筆與精巧構思為我們建造一座獨特的城。那里一片黑暗,布滿硝煙,其中的人物雖不幸也大幸,渺小且偉大。黑暗中,光雖然微弱,但一直都在。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我們更清楚地看到那些最珍貴的東西——美麗的自然、人性的善良以及無私的愛。它們雖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光,卻悄無聲息地照亮整個世界。
[1]任愛紅. 善是黑暗中最亮的光芒——2015年普利策小說獎獲獎作品評述[J]. 譯林,2015(6).
[2]多爾. 高環(huán)宇譯.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劉露. 戰(zhàn)爭語境下的成長小說——評2015年普利策獲獎小說《看不到的光明》[J]. 外國文學動態(tài)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