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11-02
探究性學習(inquiring learning)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主動發(fā)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小學英語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以教師主導、以學生主體,通過多邊合作、互動探究來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程序,其具體操作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學生的探究欲實際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它首先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 “要不要”探求新知識的問題。如果學生經常處于一種想探究的沖動之中,總想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必定在學習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引入新課時一定要設法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情境,激情導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欲望,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讓學生在一個融洽和諧的氛圍中自然學習新知。情境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用英語歌曲導人;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用圖片或插圖吸引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課件,或動畫導入新課;利用身邊的人或事引發(fā)話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導人新課;請有能力的學生講故事,說繞口令,口語匯報等方式導人;文化背景知識介紹、風土人情介紹等等。這些利用情境導入的方式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不過,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tài)。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們了解到有關知識,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而且能鍛煉學生動手獲取知識的能力,并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布置任務,引發(fā)探究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讓學生從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fā),通過反思、討論、探究、實踐等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語言技能及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設計一些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完成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自主探究、自主歷練,在完成預先設計好的教學任務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以達到 “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的目標。
教師在設計探究性任務時,在內容和形式和形式上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在內容上,教師設計的任務必須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這樣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他們的學習更有效。
如: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7 At the snack bar這一單元,我們可布置學生模擬在麥當勞、肯德基買食物和飲料的情景,運用本單元中所學句型編寫一段對話。由于所設計的任務和他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學生感到自然親切,參與熱情很高,而且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更多地設計一些發(fā)散類和探究類問題或任務,讓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考慮。
如: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在Ask and answer 部分,我們可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布置他們調查本班同學通常在周末做什么并完成下列表格:
A: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B:I often……
S1 S2 ……
watch TV
read books
catch insects
play cards
listen to music
……
這種調查性任務非常方便學生之間信息的溝通,有助于學生反思互動,是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不管從結構的完整性,還是內容的深化度來看,都促進了學生思維飛躍和智力的完善。
新課程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完成任務來進行學習,把完成任務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自主探究學習來生成新問題、形成新思考,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用英語,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任務鏈”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鼓勵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這一系列任務,以達成教學目標。當然,所有的小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三、互動探究 準備任務
(一)生生互動 共同進步
在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孤立”的進行的,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擴大了語言的應用層面,提高了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敖處熞磺姓n堂活動行為都是發(fā)生在學生這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huán)境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約翰遜)。學生在接受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后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交流、共同探討來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小組可將老師布置的任務再分成若干個子任務,由小組成員分別完成;也可以同一小組的同學一起對老師布置任務進行學習研究。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交換意見和看法,通過合作學習討論,確保人人都理解并能完成任務。
探究式小組合作學習法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使小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能活躍思維,形成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學習環(huán)境也更為寬松;小組內的表述、討論、交流、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動手實踐更進一步激勵了同學間的語言和非語言的反應,更利于學生認知活動的形成,滿足了他們各種內在心理需要,激發(fā)了他們的參與熱情,促進他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信任,讓學生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這對于發(fā)展他們人際交往、合作精神、學會學習等方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師生互動 教學相長
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單純是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課堂活動的“導演者”、“管理者”和“咨詢師”,同時也是學生探究活動中“參與者”和“合作伙伴”。教師在讓學生明確探究學習目標后,要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和熱情。學生進入探究情境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在探究學習中自悟;如果學生在自學探究過程中,提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應給予輔導和恰當的點撥,引導正確的思維方向,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讓整個課堂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序地進行;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合作探究情況,適時歸納、概括討論要點,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學生在這種相互作用中主動開發(fā)自己的思維品質,并完成自己的知識意義建構,在溝通與協(xié)調合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逐漸加深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5 On the farm 中學習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很多學生不知道一般現在時和和一般過去時的區(qū)別,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點撥了,強調選用這兩種不同時態(tài)的關鍵是動作所發(fā)生的時間不同,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另外,在師生互動交流、相互溝通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啟發(fā),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四、展示交流,學以致用
學生完成探究學習任務后,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了解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及知識掌握情況,必要時教師還需對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不足之處加以糾正。小學生思維活躍,不怕出錯,樂于表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采取“組長匯報”或“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展示各小組的任務成果。同學們在一次次展示和交流中,既交流了信息,又培養(yǎng)了相互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而且學生越說膽越大,越說越自信,在展示中鍛煉了口語交流能力,并使英語語言運用落到了實處,從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如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主要圍繞“問路”這一話題展開各項語言活動。重點學習問路中常涉及的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及其答語,同時學習與問路相關的一些詞匯。A部分 Listen,read and say 主要內容是Mr.Smith 想去歷史博物館和郵局,但不知道怎么走,由此引出的問路。學生在觀看全篇課文動畫后,可進行分組討論Mr.Smith是怎樣問路的,問了哪幾個問題?Yang Ling 是怎樣幫助Mr.Smith的?并以此編簡短對話,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展示。學生在學習和討論后,都能以整體問答的形式表演出來,鞏固并學會運用本部分所學的句型。
五、總結評價 鞏固成果
小學階段是學生理智漸漸成熟、人格發(fā)展逐步形成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表揚。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善于捕捉學生每一個閃光點,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熱情、學習態(tài)度、情感認知進行評判。充分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可以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增強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牢記探究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也激發(fā)了他們今后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教師應適時、適當地引導學生互評、自評,也可幫助學生共同歸納和總結,使其對知識理解思路更條理、認識更明確;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生不同表現,幫助學生發(fā)現優(yōu)點和不足,相互取長補短,并對某些語言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實行知識的遷移。
六、拓展延伸 升華探究
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布置一些鞏固性或拓展性作業(yè),要求學生運用探究學習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地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知識,這一過程也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
教師布置作業(yè)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要求以課本為主,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如:用課文中的句型結構造句,或寫一些簡單的短文;對基礎較好的同學則要求他們用自己語言的復述、改寫課文、結合場景編寫對話,或布置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去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或資料,以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還可以布置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來研究、解決新問題的作業(yè)等,就知識內容進行延伸學習,這樣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當以“創(chuàng)設情境一布置任務一互動探究一總結評價一拓展延伸”為基本模式,其教學目標多元,任務活動多樣,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方式有機融合,學生始終主動積極、生動活潑地參與教學,教學效果自然會與眾不同。這種模式正順應了《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讓學生體驗參與的要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教育部,2001)”。為了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的開展,把握學生探究的層層深入,教師在設法為學生的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的過程,由此推動教學活動不斷向前發(fā)展。
作者簡介:
朱文會,1968年8月出生,女,漢族,江蘇省阜寧縣人,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英語教育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