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徐憶
昨天是清明。
我喜歡清明,因為它這個別致的名字,因為它“梨花淡白柳深青”的美,更因為記憶中的清明馃。
清明我們要到鄉(xiāng)下去祭祖掃墓。然而到鄉(xiāng)下,我自然對掃墓不大有興趣,真正貪的,是那清香清香的清明馃。
可惜家中親人沒有做清明馃的手藝,因而我未曾感受過制作清明馃的樂趣,也可憐巴巴地不曾吃過自家制的清明馃。
那么,我偏愛的清明馃是從何得來的呢?
好在鄉(xiāng)下人情淳厚質樸,鄰里制了清明馃,必當包上四五個,送與親近的四鄰。我因此沾得了光,有福嘗到清明馃的味道。
清晨掃墓回來,太陽剛剛攀在半天,陽光柔柔弱弱的,還有幾分料峭的寒意。
我一面在里屋做功課,一面豎著耳朵,等著鄰里大媽奶奶們親切響亮的招呼聲。
窗外熟悉的鄉(xiāng)音蓋過了鳥鳴,漸漸嘈雜起來,我聞聲噔噔噔跑出大門去,果然見到鄰里燦爛的笑臉。
“奶奶!”我這時便不管認識與否,總是親近地叫道。而那奶奶們自然愛聽甜甜的叫聲,又愛孩子的可愛,慷慨地將熱騰騰的清明馃贈與我,一面夸耀似的:“今天早上剛做的,自家包的,好吃呦!”我歡喜地接過,連聲道謝,雀躍地回屋去享用“戰(zhàn)利品”。而媽媽和阿姨們則又好氣又好笑地點我腦袋嗔怪:“小饞貓!”說著把剛蒸的楊梅馃贈與鄰人品嘗。春寒料峭的天氣一下子就暖和起來。
久而久之,鄰人便都知道阿姨家有個愛清明馃的外甥女,互贈楊梅馃清明馃時,不忘多添兩枚。
清明馃確乎令我著迷,墨綠或淺綠的糯米皮,咬開了可以看見磨得很碎的綠草葉,有自然的清香。餡料或豆沙芝麻,甜而香;或筍肉咸菜,脆而鮮,叫人哪忍得住不多吃呢?
回到城來,我路上遇到賣清明馃的小攤販,買回幾個嘗,卻發(fā)現(xiàn)不如鄰人贈的清香可口。我問媽媽原因,她想了想,說:“傻丫頭,鄉(xiāng)里人都是自己采來清草磨汁,一點點包的,贈給最親近最珍重的親朋好友,那其中都是濃濃情誼??!你買來的,怎么比得上!”
我呆呆地望著手里的清明馃,望望媽媽。是啊,沒有了人情味,清明馃也失卻清香,只是在這鋼筋水泥筑就的城市中,又去哪里尋找記憶中的清明馃呢?
回想記憶中的清明馃,我聞到的不只是清香,還有鄉(xiāng)鄰間最最淳厚質樸的人情味啊!
‖浙江省金華五中‖指導教師:胡杭俞
記憶中的清明馃令人難忘,秘訣不在食物本身,而是它所牽系的鄉(xiāng)鄰之情自然純樸,尤其是在喧囂的市井生活的對照下,更加難能可貴。文章最動人之處,也是最溫暖的文字即來自于作者對這份鄉(xiāng)情的敘寫。作者對清明馃的萬分期待,與鄰里預料之中的及時饋贈,一來一往,自然而然。沒有過多的言語,幾句寒暄便將鄉(xiāng)情的質樸與溫暖抖落得淋漓盡致。此外,文末作者又敘寫了一筆回城后再吃清明馃的感受,對比之下,更加凸顯了自己對故鄉(xiāng)清明馃的情有獨鐘。
【適用文題】記憶中的 ;難忘鄉(xiāng)情;故鄉(xiāng)的味道……(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