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
摘 要:湖湘農村結婚典禮“鬧公婆”“鬧洞房”可謂婦孺皆知,其存在已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格格不入。筆者從“保持婚禮‘熱鬧的形式,強調婚禮的莊重性”“將傳統(tǒng)二‘鬧內容轉換為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將婚慶個體化與社會化結合”三方面闡述了整改的策略。
關鍵詞:湖湘農村;婚慶典禮;二鬧;控制與轉換
一、“鬧公婆”的意義
“鬧公婆”南北農村婚俗中都有,只是內容與繁簡程度有別。北方婚禮前夜,要舉行“響門”儀式。除了放鞭炮,喜公公喜婆婆(即男方父母)也要化了妝熱鬧一番。婆婆耳朵上常掛紅辣椒串,據說此舉是防兒媳婦將來“欺負”自己。而南方的“鬧洞房”則往往在婚禮當天進行。新娘的公公、婆婆(有時還會“牽連”到其他長輩,如新郎的叔、伯等)都被化上“丑妝”,被親友鄰舍打趣調侃?!俺髪y”包括用油彩、染料、鍋底灰、墨汁,甚至鞋油涂花臉,以及用各種道具(包裝盒、氣球、花布、彩紙、辣椒、玉米棒子、黃瓜)打扮喜公、喜婆。喜公有時被戴上一頂紅色的高帽,帽子上一般都寫有“我要扒灰”或“我是燒火老倌”的字樣,有的還會在胸前掛塊牌子,所寫內容與帽子上一致;除此以外,還會要求有一些動作上的即興表演。被“打扮”的喜公、喜婆在離家一定距離的路邊等接親的隊伍。接到新娘后,按地方風俗,有的就會要求公公用車推或抱著新媳婦回家(有的地方則是由新郎抱著回家),而這一路上,便是眾人調侃、戲弄公婆的好時機。參加婚禮的賓客,不論輩分高低,年齡大小,誰都可以跟他們調侃、打趣,直到婚禮儀式結束,喜公、喜婆才能卸妝,恢復本來面目。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兒女成家立業(yè)是父母最高興、最幸福的事,對這種喜悅的抒發(fā)與分享,往往需要通過適當的渠道與方式??磻騽∈侵袊习傩諍蕵飞钪械闹匾獌热荩渲谐蠼堑牟蹇拼蛘熒钍芾习傩障矏?。丑角體現的是活潑、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它往往通過破壞人物的高大完美來增加角色的親和力。于是民間習慣讓公婆扮演“丑角”,如此,一是抒發(fā)自身喜悅之情,二是放下身段,給賓客提供笑料,即讓參加婚禮的賓客內心建立一種相對的“心理優(yōu)勢”,以成就喜慶祥和的婚禮氛圍。湖湘農村“抬頭嫁女兒,低頭接媳婦”的俗語可印證這一說法。三是“鬧公婆”是鬧給新媳婦娘家人看的,是為了證明公公婆婆脾氣好,媳婦到了婆家不會受氣。四是,“鬧公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化解消除親戚、朋友、鄰里間的矛盾。平時親朋鄰里相處,難免磕磕碰碰,在特殊時間、場合,通過特殊的形式,將不快化解于無形。
二、“鬧洞房”的起源與意義
“鬧洞房”這一習俗是以新娘為主要逗趣對象,故又稱“鬧新娘”“耍新娘”,舊時還稱為“戲婦”。“鬧洞房”習俗始于漢代(漢之前的婚禮是嚴肅、莊嚴的)??鬃釉凇抖Y記·曾子問》中這樣描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狈从沉讼惹鼗槎Y的淳樸、肅穆,沒有喧嚷紛擾、大操大辦的場面。入漢以后,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滿足古板而沉悶的舊式婚禮模式,不再固守“三日不舉樂”的古訓,開始大操大辦,使婚禮蒙上世俗的喜慶色彩。近人楊樹達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一書中寫道:“而為之賓客者,往往飲酒歡笑,言行無忌,如近世鬧新房之所為者,漢時即已有之?!彼忠凉h末仲長統(tǒng)《昌言》中的記載:“今嫁娶之會, 捶杖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族親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斷者也。”從中可知,鬧洞房從其出現伊始,便被視為一種陋俗惡習。
既然是一種陋俗,為何能延續(xù)至今?首先要從鬧洞房的起源與目的說起。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迎親隊伍之后,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并躲入了洞房。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魔鬼最怕人多, 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庇谑?,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 想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便逃走了。所以,“鬧洞房”的作用,首先是能驅邪避災,其次是有性暗示作用。封建社會年輕人在婚前少有接觸性方面的教育,所以,借“鬧洞房”這一形式,一些有婚姻經驗的人便可通過各種說笑及游戲的形式,對新人進行暗示與啟發(fā),從而達到教育之目的。
三、湖湘農村婚慶典禮中二“鬧”婚俗的酌情控制與轉換
如今,湖湘農村婚慶典禮中, 二“鬧”既有傳統(tǒng)內容,也有新增花樣,整體感覺可概括為“低俗的內容,熱鬧的表象”。“鬧公婆”止于亂倫提示;“鬧洞房”多是對男女性事的變相公開演示,有些地方還因此鬧出了刑事案件。這些都與文明湖湘農村形象樹立格格不入,與和諧湖湘農村建設背道而馳。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此二“鬧”作適當控制與轉換。
第一保持婚禮“熱鬧”的形式,強調婚禮的莊重性。從前文可知,婚禮最初是極具莊嚴性的,但在漢以后開始有陋規(guī)滲入。因此,強調婚禮的莊重性是天經地義之事。而筆者之所以用“酌情”二字,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二“鬧”中,人們也是取了“鬧”之“熱鬧”之意來為婚禮服務的。所以,如何在保留傳統(tǒng)“鬧”的形式的基礎上,重拾婚禮的莊重性是湖湘現代農村婚禮中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目前,80%的農村婚禮是要有儀式的,儀式就是對婚姻重視的體現,好的儀式一定是好的內容與好的形式的完美結合,好的儀式可以將莊嚴與喜慶兩大特點協(xié)調呈現。目前存在的二“鬧”,是不加篩選地將傳統(tǒng)內容與形式一并移入現代婚禮慶典,其結果則事與愿違了:出現了舊民俗與新農村建設的沖突;出現了表達內容、形式與表達目的不和諧的別扭;出現了片面強調了形式而弱化了形式設計最初要達到的目的。所以,首先,我們應明確婚禮慶典本身的崇高立意。結婚不是兒戲,所以在婚慶儀式中我們不能過于“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族親之間”。其次,我們要用文明先進的思想和眼界來對待婚禮慶典,也許只有這樣,目前農村婚禮中那些“低俗”甚至“惡俗”的形式與內容才會被替換,從而讓廣大湖湘農村婚姻慶典呈現出更多高雅與莊嚴,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借婚禮這個平臺得到發(fā)揚光大,達到借婚禮慶典這個機會來使湖湘民眾得到教化,從而純化湖湘農村民俗、民風的目的。最后,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投向當前的中國城市婚禮甚至西方婚禮,從中感受與學習人們對婚禮莊嚴圣潔的情感與態(tài)度。
第二,將傳統(tǒng)二“鬧”內容轉換為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農村婚俗文化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社會現象和大眾生活態(tài)度,所以,它一定是隨著大眾生活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的,即它反映的是當下的農村生活、農村風俗、農民精神文明面貌與精神需要。從前文所述可知,二“鬧”的內容是數千年遺留下來的,當初之所以存在、應與社會封閉落后、性教育缺乏、亂倫關系存在、年輕人結婚年齡偏小等原因相關。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精神文明的提高,家庭、學校對性教育的重視,網絡媒體的存在,在婚慶場合將性教育或提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早已沒有必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而有些“遺產”我們的確要對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現代農村,我們可將傳統(tǒng)婚俗文化中好的婚禮形式保存下來,而對那些低俗的、不入流的婚禮習俗內容則要徹底摒棄,取而代之以與當下湖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比如,湖南農村盛產茶,湖南人愛喝茶,湖南的茶葉也非常有名,而茶與湖湘婚慶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不妨將茶俗與婚俗相結合,充分運用“茶”在婚禮中存在的美好寓意,用“鬧茶”來替代“鬧公婆”“鬧新娘”。我們還可以把祭拜宗祠作為一個重點內容,以適應和諧社會建設中提出的重家風、家教、家規(guī)的要求。也還可以根據現代年輕人的特點,多準備些積極創(chuàng)新的游戲節(jié)目或新人擅長的娛樂節(jié)目。這樣不僅達到了婚禮喜慶的目的,同時也給新人尤其是新娘,提供了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中展示自己的平臺,讓眾親朋好友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了新娘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
第三,將婚慶個體化與社會化結合。婚姻是社會化的產物,是個體行為也是社會行為,它所反映的也是社會關系及其需要。正如費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書中指出“結婚不是件私事”,在婚禮習俗的人和事的背后,是深層而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那種“我的婚禮我做主,我想怎么樣弄就怎么樣弄”的觀點是片面的,因為任何個體都是社會的一員,任何一個婚慶典禮都存在于當下的文化氛圍之中。任何與社會文明脫節(jié)甚至背道而馳的婚禮內容與形式,都是個人和社會的遺憾。換言之,任何一個公民都有責任純化、凈化我們所生存的人文環(huán)境。不做精神垃圾的傳播者是最基本的要求,做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者則是每一個農村年輕人應有的高度。將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婚俗文化真正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婚禮當事人有責任,婚禮司儀有責任,而學界的研究者則對“改造和發(fā)展具有濃郁湖湘民族特色的民間婚俗禮儀,提倡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婚俗文化,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更有責任。相關調查顯示,在農村舉行婚禮的各項費用支出比例中,婚宴37%,首飾19%,衣服19%,拍婚紗照9%,煙酒糖6%,其他6%,婚禮用車4%。從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現代農村婚禮正由“物質型”向“精神型”轉變,看到了新郎、新娘越來越多地關注文化層面,更加追求健康、文明、個性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婚禮。
文化在表現層次上有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之分。高雅文化在古代是指歷代掌握著文化權力的知識精英們創(chuàng)造的文化,其中一部分自然演變成為官方提倡和保護的文化。通俗文化則指大眾化的普遍認同的文化,具有質樸、粗糙等特點?;樗资峭ㄋ孜幕囊徊糠?,它不僅是地域文化的體現,更可直觀反映某地域人們的道德底線、素質修養(yǎng)、思想情操。鑒于目前湖湘婚慶中存在的種種陋習,筆者認為每個湖湘子民都有義務和責任規(guī)范并傳承優(yōu)秀的“湖湘婚俗文化”,將社會現有的文明與傳統(tǒng)婚俗結合,將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對接,將湖湘新農村發(fā)展要求與湖湘民俗傳承融合。
參考文獻:
[1]范佳佳,高 雷.人際傳播視閾下的儒家茶禮[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09).
[2]吳家闊.男婚女嫁茶為媒[J].農業(yè)考古,2002(02).
(作者單位:湖南女子學院文學與傳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