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新課標中,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更重視學生自身潛能的發(fā)揮,更重視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數學學習中更應如此。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想要學生學好數學,學會運用數學,不僅要立足于課本,而且更應該立足于學生實際,在課堂上,老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情境中進行交流、合作、觀察和思考。加強數學與社會的聯系,便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中,便于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切實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得”。
數學知識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神秘的,它和生活有很多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全面地接近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那么,怎樣讓數學教學真正地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的良好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關系到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否被啟發(fā),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起來。一個班級如果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踴躍發(fā)言,教師妙趣橫生,那么無形中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求知欲和快樂學習的情趣去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
下面,我們來比較兩個數學老師的教學氛圍。有的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為了達到課堂的嚴謹、有序,按照課本,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地講解,雖然課程看似圓滿、完整,井井有條,但是下面的學生卻昏昏欲睡,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課程上得枯燥乏味。相反,有的數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營造了一個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老師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信手拈來,妙趣橫生,講課幽默、生動,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整堂課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學生既學到了數學知識,也切合了生活中的實際,學生和老師配合相得益彰,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也便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點燃創(chuàng)新的小火花,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課程也相應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中親自體會到數學的有趣。
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數學課的很多知識,許多地方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實踐、去思考,去感悟、去體驗,探索一個真理的過程,永遠比得到一個真理更加讓學生感到新奇。這一點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尤其重要。
比如,在學習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的時候,有些老師是直接告訴學生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告訴他們計算的公式,然后再讓學生牢牢地記住。當然,兩個小小的公式不難記憶,也不難計算,但是,這樣得來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記憶不深刻,只有讓學生自己親手獲得的知識才更加直觀、具體。
如果想讓學生取得一個良好深刻的學習效果,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獲得實驗結果,懂得該用什么樣的公式來計算這兩個圖形的體積。值得注意的是,我覺得,在做實驗的時候,教師應該拿一些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來做,這樣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感覺到數學公式就存在在自己的生活中,比如,拿一堆小麥或者大米、小米等,先裝進圓柱體里,讓學生計算他們的體積,然后在課桌上鋪上相同底部面積、并且同底等高的東西,然后把這些東西重新裝進圓柱體里,通過觀察,學生可得知,圓錐的體積,恰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公式不用刻意記就可以信手拈來了。
第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每個學生一個放飛心靈,展現創(chuàng)新能力的舞臺。
小學生非常在乎榜樣的力量,他們非常珍惜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對于視老師為靈魂工程師的小學生而言,自己的老師無疑是愛的使者和化身,他們在乎自己老師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尤其是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如果老師對自己溫柔可親,總是鼓勵、幫助自己,那么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樂于表達出自己在課上不同的看法和感悟;相反,如果老師對自己冷言冷語,甚至惡語相向的話,那么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躲避這個老師,甚至還逃避上數學課,創(chuàng)新的種子也深深地埋在了他們的心里,再也無法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巨木。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對于學生的每一點新奇的感受,每一個不同的看法,每一次創(chuàng)新的建議,都要給予溫柔的鼓勵和呵護,沒準,那就是一顆創(chuàng)新的小苗,在等待照射它們的陽光。如果缺少了陽光雨露的滋潤,這株小苗就會夭折了。
第四,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立足于生活,發(fā)展于生活。
數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并不深奧,難以接近,相反,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它最終是要服務于人們的生活的,放眼望去,我們的生活中哪里不需要數學呢?大到科學活動、衛(wèi)星發(fā)射,小到人們的柴米油鹽,都跟數學息息相關。要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真諦和在生活中的魅力,就要把這些學生放進生活中去。
比如,教師可以布置:“我來交家里的水電費”的作業(yè)。通過繳納水電費,讓學生們能夠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讓學生投入到生活實踐,不但可以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數學常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改變數學課程中古板、老式的解題思路,在實踐中學會更簡單、便捷的方式。這些數學的實踐活動,對于開動學生的腦筋,加深學生的思考,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信心,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立足于生活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才能在數學課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數學和生活的雙重進步。要想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這一效果,需要學校、家庭和學生自己三方的努力,才能讓小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指導數學,去體會數學,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