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斯瓦爾巴特群島(Islands of Svalbard)位于北極圈內,如果從“谷歌街景”上看,它已經是我們星球的最北端。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了觀賞極地風光的絕佳地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
今年3月,北極迎來了一次罕見的日全食,而斯瓦爾巴特正好是陸地上能夠觀賞這一奇景的極少數地點之一。為了阻止臨時游客大量涌入,當地政府不得不對外發(fā)布警告稱:本地天氣酷寒,旅館客滿,且附近有北極熊潛伏,請游客們三思!
斯瓦爾巴特群島主要定居點朗伊爾城的市長說,他們當時預計會有1500名游客前來觀看日食,而本地常住居民也不過2500人。盡管島民們非常好客,但1500人已經達到本地游客人數安全上限?!鞍踩谝唬帐骋驳每亢??!边@位市長說。
而當地政府關于“熊出沒”的警告也并非危言聳聽。在斯瓦爾巴特群島,最近一次北極熊導致的死亡事件發(fā)生在2011年,當時,一名英國游客不幸命喪熊口。為了自衛(wèi),當地每年都會發(fā)生人類近距離射殺北極熊事件。
西雅圖“釘子”建筑被拍賣
伊蒂絲·梅斯菲爾德(E d i t h Macefield)是美國西雅圖的一位老太太,同時也是一度聲名遠播的超級釘子戶。2006年,一家開發(fā)商想在她的住宅處建造一棟商業(yè)大樓,而當時已經84歲高齡的梅斯菲爾德拒絕搬走,也拒收開發(fā)商提供的遠遠超出房子評估價的補償款。她說,她的房子對政府和開發(fā)商來說可能一錢不值,可以拆毀,但對她來說是無價之寶。
最終,開發(fā)商只得修改圖紙,繞著她的宅子修建了一座凹字形商業(yè)大樓。施工期間,盡管每天隆隆噪聲不斷,但梅斯菲爾德對于自己的決定毫不后悔。2008年,梅斯菲爾德在她的房子里壽終正寢。
當年,梅斯菲爾德因為拒售老宅而成為不屈的象征,贏得了世界各地支持者的推崇。迪斯尼公司還曾把五顏六色的氣球系在梅斯菲爾德老宅的屋頂,作為動畫片《飛屋環(huán)游記》的宣傳。
令人唏噓的是,房屋的新主人因為不慎陷入資金困境,于去年將這棟堪稱西雅圖地標的小建筑抵押給了銀行。今年3月13日,老宅正式進入拍賣程序。這意味著,這間小屋可能最終還是會落到開發(fā)商手中,接受被拆除的命運。
斐濟公開賣小島
擁有私人島嶼、過幾天與世隔絕的島主生活是不少人的夢想。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市場上待售的私人小島售價動輒上千萬,夢想只能永遠是夢想。
現(xiàn)在,普通人的機會來了。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正在公開出售其名下的馬烏瓦島(Mavuva Island,南緯17°、東經179°)。這座小島面積為17萬平方米,將被分隔成97塊出售,每塊售價約8.1萬英鎊(約合76萬元人民幣)。島上椰林婆娑、鮮花搖曳,還有潔白的沙灘和美麗的海景。只要買下土地,業(yè)主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在這里建造房屋。
另外,島上還有可供游艇停靠的小碼頭,之后還將新建餐廳、酒吧等公共設施。從馬烏瓦島乘船出發(fā),10分鐘后就能抵達斐濟第二大島嶼瓦努阿島(Vanua Levu)上的機場。島主們要是覺得在世外桃源待煩了,馬上就能重返喧囂人世。
俄小城請愿改名“普京”
俄羅斯烏拉爾山附近有一座依河而建的小城,名為克拉斯諾卡姆斯克(krasnoyarsk)。小城共有5萬多人口,最初是圍繞一個造紙廠而建。現(xiàn)在,這座小城居民中正流傳著一份請愿書,要求將城市改名為“普京”,以示對“為國家付出太多”的普京總統(tǒng)的敬意。
支持改名的人還認為,此舉能夠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請愿者在網上寫道:“有了這樣的知名度,我們的城市注定將繁榮起來。政府有義務解決這里的各種問題,包括清潔水、公路、公園、托兒所、基礎設施以及其他緊迫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打出‘請給普京清潔用水的標語,那必將引發(fā)全世界轟動。以普京為名后,我們也將吸引更多游客。”如果希望迫使克拉斯諾卡姆斯克市政府正式作出答復,請愿者需要收集到3000個簽名。
普京在俄羅斯人中非常受歡迎,許多商品上都印有普京肖像,包括衣服、杯子和手機套等。
英國還清19億英鎊一戰(zhàn)舊債
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了維持國家運轉,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于1917年發(fā)行大批國債。國債利率最初定為5%,后于1932年下調至3.5%。據估計,自1917年發(fā)行債務以來,英國政府光利息就花出去55億英鎊(約合519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英國政府終于還清了總額高達19億英鎊(約合179億元人民幣)的一筆舊債,約有12萬名債權人將從中受益。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表示,將發(fā)行新的、利率較低的債券償還舊債,同時還將還清18世紀“南海泡沫事件”時所發(fā)行的債券。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國1720年春季至秋季時發(fā)生的一次經濟泡沫,與法國“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和荷蘭“郁金香狂熱”并稱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奧斯本“還清”全部一戰(zhàn)欠債的說法不以為然。分析人士評論說:“還清”與“再融資”可不是一回事,后者就好比“我從銀行借一筆錢,用來償還我的信用卡債務”。而英國政府不過是在挖東墻補西墻,“用新債換舊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