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王太太60多年前嫁給高先生的時候,門不當戶不對。但他們彼此恩愛、相濡以沫,共同走過了大半個世紀。
一個是城里住洋房坐馬車的闊小姐,一個是鄉(xiāng)下戴氈帽穿棉襖的窮學生。唯一的新家當,便是高先生的老父親用一車玉米棒子換來的“鴛鴦被”。可這兩個帶著不同“階級烙印”的人生活在一起,偏偏相看兩不厭。
年輕的時候,王太太可是個愛漂亮的人,口紅、布拉吉、高跟鞋,每一樣都不少,但既然跟高先生“對上了眼”,也就只好認命,跟它們“拜拜”了。50年代,先是高先生去抗美援朝,后來王太太調(diào)到了南方工作,他們年輕時沒有幾年是在一起的;60年代末,一場運動又把四口之家分在了三處;到了80年代好容易安穩(wěn)下來,他們的精力卻不如以前那么旺盛了。
現(xiàn)在,他們雙雙離休回到了家。有了許許多多相對而坐的時間,老兩口便有了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時而還會咯咯地把眼淚笑出來。
其實,離休在家也并不閑在。為了每日必不可少的三餐,要買、要洗、要做;為了鍛煉身體,他們練過一陣子氣功,如今又迷戀上了爬山;為對付已經(jīng)揮之不去的老年病,他們必須隔三差五跑醫(yī)院;為了隨時了解天下大事,還要一日不落地早聽廣播晚看電視。這也是“老毛病”了,沒得辦法改!
就眼下最普通的百姓生活水準來講,每天三頓飯就能把人忙得團團轉(zhuǎn)了,還不一定吃得多么豐富。這再平凡不過的生活,他們卻將之搞得熱熱鬧鬧。無論逛早市,去爬山,還是上醫(yī)院,都興致勃勃的。說起來,動力何在呢?乃先生身邊有個太太,太太身邊有個先生也!過馬路手拉著手,有個小坑小洼的也是你攙我我扶你。平常日子你想我,我念你,你呼我應(yīng),形影相隨。高先生耳背,王太太便是先生的耳朵;王太太腿腳不濟,高先生便又成了拐棍兒。歲月風塵使他們愈發(fā)顯現(xiàn)生命本色。高先生苦孩子出身,淳樸耐勞;王太太從小蜜罐里泡大,永遠退不去嬌氣與天真。于是,高先生不僅要當后勤部長,還兼主廚外帶高級按摩師,幾十年沒變過。王太太坐享其成,當甩手掌柜捎帶著公關(guān)。
相親相愛,兩老無猜,這小日子過得真是別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