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成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小吃,今天,我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帶領(lǐng)下,親自制作了這種美味小吃。
中午十二點半,我們陸續(xù)到達食堂,在大人們的引導(dǎo)下,我們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先是拿一個面團,把它放在手心,用手指把它拉、壓,使它外型類似面餅。接著用筷子把一塊肉餡夾到面團中心,再用手把皮給包上去,這樣,一個包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們把做好的包子放在盤子上,再由食堂的工作人員放進蒸箱里,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來解決了。在廚房中,霧氣飄滿了整個房間,一股香氣從蒸爐里飄了出來,我們的肚子開始了“抗議”。在等待的過程中,陸宇朋媽媽給我們講了一些關(guān)于包子的故事。相傳,包子本來不叫包子,叫饅頭,是諸葛亮發(fā)明的。當(dāng)時,諸葛亮七擒孟獲,在回來的路上,江面上起了大風(fēng)浪,傳說是因為在戰(zhàn)爭中死去了許許多多的蜀國士兵,他們死后,要找蠻兵索命,而諸葛亮不愿再傷其民眾,就讓下屬們拿面團和肉餡揉成圓形,然后丟入了大海,平息了蜀兵的怨恨,才得以回朝。
陸宇朋媽媽講完后,包子也熟了,大家排隊來領(lǐng)取自已“勞動的成果”,紛紛品嘗了起來。我覺得,這個包子餡料的味道十分不錯,但包子皮太厚了,如果皮再簿一些,那就更完美了,哈哈!
這次包包子活動,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真是有意義啊!
點評:
小作者描寫了一次包包子的活動,從學(xué)包包子,了解包子的故事,到吃包子,過程層次十分清晰。在寫學(xué)包包子時,文章抓住一系列動作“拿”“放”“拉”“壓”“包”,簡潔有條理。
(指導(dǎo)老師:湯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