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菡
很多人都說美國青春片浮于表面,無法觸及本質(zhì),不管它們的主題多么爛俗,多么奇葩狗血,甚至出現(xiàn)各種露骨的暴力、色情和低俗場面。但這些都是面子,里子總是讓主角慢慢轉(zhuǎn)變,回到家庭的軌道上來,走上一條美國主旋律的“不歸路”。接下來就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美國青春片的發(fā)展歷程。
青春片的專業(yè)術(shù)語叫“YA電影”(Young Adult)——泛指17至25歲年齡段的電影消費者所欣賞的青春影片。該類型片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悄然興起,不過那時還不成氣候,也過于保守。1953年的歌舞片《學府趣事》大概算是興起之作。50年代的青春片大都青春靚麗,直到1955年的《無因的反叛》才真正讓青春片聲名大噪。在叛逆的青春期,如何幫助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永遠都是每個家庭的話題。方法派演員詹姆斯·迪恩去世時年僅24歲,只演過三部電影,本片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戲中的每一個表情都是既天真又邪性。故事講的是反叛皆有因,憤怒青年并非主動去憤怒,而是在時代和家庭逼迫下的爆發(fā)。
在學校范圍內(nèi),也有非常正面的問題片。同年的《黑板叢林》就有著鮮明、強銳的議題。教師在一所學校中與一群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相處,由于他們太頑劣,為了制服他們,不得不以牙還牙的方式來應對。師生間一場奪刀的戲,也震動了銀幕和社會。教師的教育苦心卻說明了他是一個好人。但影片上映后,很多地區(qū)的電檢人員都認為教師不該如此,他們卻不認為學生不該如此,導演的表達可謂真實。后來又相繼出現(xiàn)了類似的師生電影,如《吾愛吾師》《春風不化雨》等也都是上乘之作。
這一時期的青春片是積極向上的,隨著20世紀60年代性解放興起,青春片也逐漸變得開放起來。在60~70年代,美國很多青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奉行自由主義,無視各種傳統(tǒng)觀念。這樣的嬉皮士精神雖然具有積極意義,比如倡導愛與和平,但負面作用也很大,例如性解放帶來的濫交與早孕。
早孕話題在《冷暖人間》(1957年)中已經(jīng)有過輕描淡寫,在《畸戀》(1960年)中就有比較深入的筆觸了。年輕人糊里糊涂地做了不可告人之事后,父母該如何處理呢?經(jīng)過一番周折,父母為孩子覓得一條出路:離開學校,以避傳聞。同時讓他們結(jié)婚,雙雙到孤獨的小島上居住。這部青春片給人的印象是:美國少年太荒唐,家長既不管束也不負責。他們雖然為這對糊涂蟲解決了問題,卻沒有找到負責的方法。此后,這種影片也越來越多。連1968年的經(jīng)典青春片《畢業(yè)生》也不例外,青春之余,也將婚外戀的篇章帶入其中。
每代人的青春都有相似之處,《星球大戰(zhàn)》導演喬治·盧卡斯在拍“星戰(zhàn)”之前,拍攝的《美國風情畫》為70年代的青春片增添了歷史的厚度。影片記錄了四個70年代美國高中生的一夜,扮酷、泡妞、游車河、講義氣、迷茫,幾乎白描的手法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仿佛可以嗅到那個夜晚青春的逝去。太陽升起意味著青春的結(jié)束,每個人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那個躁動、純真、熱情、傷感的青春之夜,正是一幅動人的“美國風情畫”。
七八十年代的美國青春片主題要么是《畢業(yè)生》這種體現(xiàn)年輕人迷茫生活的,要么是各種宣揚自由享樂主義。80年代是青春片的輝煌期,導演約翰·休斯可以說是青春片的薩特。他導演的《春天不是讀書天》《十六根蠟燭》《早餐俱樂部》都是青少年題材電影的典范。他擔綱編劇兼制片的《小鬼當家》系列等也流行一時?!洞禾觳皇亲x書天》無外乎就是逃課帶小妞兜風的通俗電影,但被休斯化腐朽為神奇,拍得神采奕奕,并影響了美國后20年青春校園電影的走向。歡樂的80年代青春片就該如此簡單,不需要低劣重口的笑料,從頭到尾輕松精彩,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身的影子。男主角無拘無束地逃課一天也揭示了人生苦短和及時行樂。觀眾在十年后,在《小鬼當家》中亦能找到相似的脈絡。
另一位編導卡梅倫·克羅算是接了約翰·休斯的班。他編劇的《開放的美國學府》(1982年)也是80年代的經(jīng)典之作。他導演的青春片屈指可數(shù),但無論是《情到深處》(1989年)還是《幾近成名》(2000年),都是不同時期的青春片翹楚。《情到深處》中,羅伊站在女主角窗下,舉著錄音機高喊的一幕感動了整個美國。后來,中國導演伍仕賢的《獨自等待》幾乎將這場戲原樣復制了一遍。八九十年代的美國青春片,全都春氣撩人,一伸手就能觸到風和靈魂。
發(fā)展至千禧年,暢銷的青春片開始變得粗俗不堪,像《美國派》系列、《歐洲任我行》《鄰家女孩》這樣的性喜劇,最受年輕人追捧。很多影片甚至在公映后,又推出了“未分級”噱頭的DVD來吸引眼球。青春片已經(jīng)不再像過去那樣淳樸了。
時至今日,美國青春片一直都在推陳出新。往日的現(xiàn)實題材已經(jīng)不再能滿足青少年的口味?,F(xiàn)今的青春片除了少數(shù)的校園題材,很多都已經(jīng)被《哈利波特》《饑餓游戲》《暮光之城》這樣的青少年魔幻和超自然羅曼史題材所取代。它們大都是根據(jù)青少年暢銷讀物改編,一拍就是一個系列?,F(xiàn)階段,最熱門的題材應該是“青少年反烏托邦”(YA Dystopia)了,“女性作者+女性青少年主角+極權(quán)主義社會的控制”成為流行,比如《饑餓游戲》和《分歧者》系列,都是這個時代青春片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