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寒霜
去年的春天,愛好攝影的我心底油然升起一個想法,把手中的鏡頭對準娘,給娘親拍張照。于是我開始創(chuàng)作紀實攝影系列《給娘拍張照》。前期,我決定給100位母親進行拍照,目前已完成了對30位母親的創(chuàng)作攝影和采訪。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偉大的母親。做為兒女,我們理所應(yīng)當(dāng)?;丶铱纯慈諠u蒼老的娘,向娘親盡一些我們應(yīng)盡的孝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不在娘身邊的孩子們,不管你工作多么忙、不管你離家多么遠,?;丶铱纯窗桑∧赀~而慈祥的白發(fā)親娘正倚在門檻等著我們呢!
我拿起相機,從生活中的娘拍起,不求精彩,但求情真,以抓拍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這可能少了些許藝術(shù)色彩,但是多了幾份真摯。每一位娘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沒有用過多的文字去表達,因為攝影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就讓影像記錄娘平凡而偉大的瞬間。就讓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母親從生活中走來,走進我們的心靈深處。
1.張富榮
98歲,育有7女1子。品學(xué)兼優(yōu)的兒子20歲時染疴而亡,堅強的她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把7個女兒培養(yǎng)成人,都讓她們上學(xué)識字?,F(xiàn)在,老人已是五世同堂,膝下有132口。她和睦四鄰、心地善良,早就該享天倫之樂,可她也閑不住,給小孩子做衣服、剪紙、繡花,就連自己的衣服也從來不讓別人洗。她說長壽的秘訣是勞動、是善良。
2.任秀芳
72歲,40年前,她剖腹產(chǎn)生下了腦癱女兒,醫(yī)生說孩子這一生只能躺在床上度過……“沒有給女兒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一定要照顧好女兒?!彼迪聸Q心。一天、兩天,一年、兩年。40年過去了,女兒的吃喝拉撒都是由她伺候著。她的身體也不好,這病那病終年纏繞著她。一邊照料女兒,一邊與疾病抗爭著。對她來說,殘疾的女兒不能在母愛上再“殘缺”,她要用母愛將女兒永遠照料下去。
3.賈秀廷
77歲,有4子1女。她5歲跟隨父母到山西逃荒,15歲時只身一人來到縣城,幫助父親打贏了官司。不幸的是她女兒出嫁后的第二年因病離世,她不讓家人把這個消息告訴當(dāng)時遠在軍營的小兒子,她說,孩子剛到部隊知道他姐姐去世會影響工作的。
她苛刻地對待自己,但只要別人有難她一定會慷慨相助。她是個熱心人,喜歡做好事在全村出了名。
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帶著孫子來看她,是她最高興的事情。她生火和面,做出兒子最愛吃的手搟面。
4.姚金鳳
83歲,她有2女1子。不幸接二連三降臨到她身上,大女兒20多歲時因病去世,小兒子5歲時又不幸喪命,接著53歲的丈夫也因病離去。她忍著巨大悲痛帶著唯一的女兒,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一路走來。苦難的日子剛剛過去,40多歲的女婿又因病撒手人寰。她始終沒有退卻,80多歲了還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做虎頭鞋、打竹簾掙錢養(yǎng)家糊口。
5.武淑梅
67歲,育有3女。她在家是最辛苦的人,總是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睡。一家三代6口人的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縫補漿洗,上學(xué)上班都由她操心。她經(jīng)常告誡孩子們,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必受窮。孩子們最愛吃她蒸的饅頭,因為她蒸的饅頭不放任何添加劑,只有滿滿的母愛的味道。
6.王貴廷
76歲,有4子2女。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她吃糠咽菜,省吃儉用,把兒女養(yǎng)育成人,先后蓋起了三座房屋,給兒子們?nèi)⒘讼眿D。她說不圖兒女回報自己啥,只要他們過得幸福美滿。如今70多歲的她和老伴經(jīng)營著一個小菜園,種了韭菜、黃瓜等好幾種綠色蔬菜,吃不完就去村里叫賣,憑自己的力氣換個零用錢。她說,一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dān),二來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7.李愛井
71歲,含辛茹苦把3子2女拉扯成人。本來可以清閑地安度晚年,可是大女兒離婚后又犯罪入獄,兩個不滿10歲的外孫女兒留給了她,姥姥的身份又變成了“娘”。年老體弱的她擔(dān)起了照顧外孫女的重擔(dān)。
8.陳美云
65歲,有2子1女。幾年前,一向健康能干的老伴患上了腦血栓,身體偏癱,喪失了語言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瘦小的她成了老伴的全天候保姆。她每天帶著身材高大的老伴到外面練習(xí)走路,肩背馬扎,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老伴,步履維艱地向后倒著走,一趟下來,常常滿頭大汗。有幾次老伴摔倒,她總是先趴在地上給老伴做墊背。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伴的病情大有好轉(zhuǎn)。有一天老伴突然開口說了一句“你—辛—苦—了!”她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9.王連朵
85歲,她有2子2女。她的丈夫多年前去世。她獨自一人住著一個小院,房子是她結(jié)婚時蓋的,雖然有些舊了,可是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她說,兒女們接我到他們家住,我不去,住不習(xí)慣,再說一個老婆子不方便。我身體還行,一個人住清靜,想吃啥就做點啥。
10.王巧枝
86歲,有3子1女,丈夫早已離世。她從16歲嫁到祖祖輩輩居住在深山的丈夫家,這一待就是近70年,跟這山、這水、這老房子有著太深太深的感情!我為她的堅守而感動,又為她的孤獨而難過。孩子們在山下村子里的光景越過越好,都勸她下山一塊兒生活,可老人說啥也不愿意走,是因為放不下這個祖祖輩輩生息的故園,獨自一人守著這片已漸荒蕪的家。她成了這個山村最后的留守者。
11.史秀云
104歲,她有兩女,丈夫40多年前離世,現(xiàn)在跟著侄子生活。這位清末出生,有著“三寸金蓮”的老人是遠年聞名的“老壽星”。她15歲跟著父親學(xué)皮影戲,也是這一帶唯一學(xué)過皮影戲的女人。她總說:過去最大的愿望就是天天能吃上白饃饃,當(dāng)初的愿望實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吃啥有啥!她待人和善,和睦鄰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不讓人代勞。她常常教導(dǎo)兒孫們,要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12.聶如梅
75歲,退休教師,有5子1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丈夫下放回鄉(xiāng),她用羸弱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dān),靠著每月8元錢的薪金省吃儉用,即使這樣,她也讓6個孩子全部上學(xué)受教育,如今,子女們都學(xué)業(yè)有成。生活對她是苛刻的,2008年她胸錐骨折做了大手術(shù)剛出院,大兒子又查出了癌癥,4個月后白發(fā)人送走了黑發(fā)人。如今,她曾經(jīng)硬朗的腰板駝了,明亮的眼睛花了,但她的性格沒有變,繼續(xù)用絲絲的愛關(guān)心呵護著兒孫們。
13.劉玉芹
93歲,受婦女解放婚姻自由思想的影響,她毅然決然從城市嫁到貧窮的農(nóng)村,育有兩女兩子。丈夫去世近40年,10年前大女兒又不幸病逝,雖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她仍舊堅強地生活著。如今到了耄耋之年,她身體還很硬朗,能夠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還堅持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每天都要把屋里和院子打掃一遍。
14.安雙蘭
63歲,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婦女,養(yǎng)育了3子1女。她雖然沒有上過學(xué),卻靠勤勞的雙手培養(yǎng)出了3個大學(xué)生。這對于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來說既是好事,又有憂愁。大兒子考上大學(xué)時,因為交不起學(xué)費無法入學(xué),她忍痛賣掉了家里的毛驢讓兒子順利入學(xué)。因為孩子多,又沒有其他經(jīng)濟收入,她不辭辛勞,除了種幾畝地外,又養(yǎng)了兩頭老母豬、一群羊接濟家用。如今孩子都成家立業(yè)了,生活也寬裕了,她的干勁兒依然不減,還保持著勤勞的本分。至今還種著幾畝地,有自己的蘋果園,還養(yǎng)著十來只大綿羊。
15.栗鳳珍
78歲,有2子1女。她在艱難的歲月里把兒女們拉扯成人,現(xiàn)在兒孫滿堂,兒女孝順,生活無憂無慮,可是她還過著清苦的日子,依舊粗茶淡飯。她說現(xiàn)在的日子來之不易,吃飽就行了,浪費了太可惜了。她總是閑不住,堅持做一些家務(wù)活。
(責(zé)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