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
“旅游過年”已成為現(xiàn)代人的新生活時尚。為滿足乘客出行時的需求,山東航空推出一系列精品航線,其中,乘坐山航濟南—深圳、青島—虹橋、煙臺—深圳、廈門—虹橋、重慶—廈門等航線的旅客都可以體驗到“魯雁乘務組”個性化的溫馨服務。
所謂“地有南北,人無異類”,無論何種形式和地點的春節(jié),中國人都會將情感與美食連接起來,杯盤碗盞間盡是團員和祝福。這個春節(jié),“魯雁”不止為你提供美好的空中旅行體驗,還將帶你去各地饕餮。
廈門篇
廈門人在春節(jié)講究“除夕吃血蚶,初一喝雞湯”。
血蚶殼如雙門,肉似元寶,除夕吃血蚶有種“開門見寶,新年行運”的即視感。據(jù)說,廈門人要將吃完的血蚶殼堆放在床下,直到大年農(nóng)歷初三后才能倒掉,以求“蓄財”之利。
實際上,除了海鮮排檔,廈門的特色餐飲要算素菜和印尼私房菜。前者可以體現(xiàn)南普陀流傳至今的影響力,加之與廈門相近的臺灣也大肆流行所謂素菜,因此廈門素菜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各占半邊天下。后者則因本地印尼華僑眾多,但專注印尼傳統(tǒng)或家傳口味的餐廳并不多見,遂有印尼私房菜。這些私房菜未必能博得每位食客的歡心,但擁有忠誠度頗高的擁躉。它注重的是就餐氛圍和意境,以及就餐對象,觥籌交錯間,菜不醉人人自醉。這可不是賺個盆滿缽滿的川菜館能夠比擬的。
推薦餐廳:
位于思明區(qū)禾祥西路的心素是臺灣人開的素菜館,蘇梅腌得恰好,香松包菜清淡酥香,東坡肉(豆腐)濃淡適宜,既有肉感,又不會過于油膩。清淡的菌菇湯味道好過南瓜濃湯。位于小學路的福安小富春是閩東特色的福安菜,氛圍家常自在。而位于中山公園區(qū)域老房子里的印尼私房菜每天接待有限,無菜單和酒水,預約告知時間人數(shù),老板兼大廚自會安排妥帖。據(jù)說如果趕上老板興致好,就會和幾個通音律的朋友在露臺上即興演奏,余音飄繞整個區(qū)域。
廈門特色小吃很多,鼓浪嶼上尤甚,最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總與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比如黃則和花生湯,烏糖沙茶面,蓮歡蠔仔煎,西門土筍凍,賴厝埕扁食嫂的扁食,中山路燒肉粽,局口的阿卿薄餅等,這些隱藏在尋常巷陌的美味小吃是廈門的一大特色。
重慶篇
在重慶吃火鍋,首先會被它的“排場”嚇到:店鋪中百多張桌子一字排開,數(shù)百人分別圍坐,百多只火鍋熱騰騰冒著水汽,紅油、鴛鴦、三鮮、怪味,各式各樣的鍋底:所謂天下百味,唯辣不破,熱鬧紅火的氛圍真適合過年。
解放碑是重慶最繁華的地方,是吃貨必去之地。洪崖洞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的四街:紙鹽河街江畔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風情街、洪崖洞盛宴美食街、城市陽臺異域風情街。在這可以靜靜的欣賞巴渝文化,用舌尖留住旅行回憶。朝天門附近多有美名遠揚的老字號,比如趙二火鍋、曾老幺魚莊的江湖菜、鼎食居的川菜、九九豆花館的豆花等。
當然,你也可以在南山與家人喝茶飲酒,嘗泉水雞。微醺時走至一棵樹看重慶景色,好若半空之中俯瞰,兩江若龍爭珠,長江似簾,臥虹大橋;山是城,城是山,壯觀輝煌,至若晴明夜晚,則是燈火如海,璀璨燦爛,天上的街市怎比得上。
推薦餐廳:
渝中區(qū)七星崗和平路的通遠門梁山雞能把雞煮出鯰魚的口感。店里賣的東西也不復雜,只有梁山雞、板栗雞和水煮耗兒魚。梁山雞選用土香雞,現(xiàn)點現(xiàn)殺現(xiàn)做,配上沙參、黨參、紅棗、枸杞等,結(jié)合重慶的麻辣口味而成,重點突出雞的鮮味,中藥的藥香,再以溫和不燥的麻辣作點綴。
九龍坡區(qū)黃楊路的望橋老鍋底由資深重慶老火鍋師傅精心熬制,用料上乘,絕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體現(xiàn)原汁原味地道老火鍋味道。在這里吃火鍋不要先燙毛肚,要先吃秘制魷魚:選干魷魚用7道工序烹制而成,口感脆爽,入口除了魷魚本身的鮮味毫無其他怪味,先吃魷魚也是為了保證最純粹的口感。
深圳篇
深圳“年輕”,但吃起來卻毫不含糊,除了粵菜和廣東特色早茶,這里還匯聚著從南到北,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的各色美食。被譽為“海底牛奶”的沙井蠔是深圳最著名的特產(chǎn),無論佐餐、清蒸、酥炸,都十分鮮美可口。深圳有句話叫“無錢買雞蛋,餐餐食海膽”,南澳海膽是吃貨的主攻方向,其肉質(zhì)幼嫩、細滑,卻帶點酸味,吃法許多。
除了海鮮,公明鎮(zhèn)的燒鵝因色、香、味佳而名揚天下:將草鵝肉用沙糖、精鹽、料酒、南乳、蒜頭、豆豉、八角、生抽王等配料腌制,以精煉蜜糖涂抹表皮,然后用陶土燒制的燒烤爐以中火烤,成品外表金黃鮮亮,皮脆嫩可口,香味濃郁撲鼻,鵝肉肥而不膩,令人大飽眼??诟?。
推薦餐廳:
觀海路一號坐山擁海,落地窗外是無敵寬闊的海景,露臺上可俯瞰蛇口風光。出品以粵菜為主,最招牌的大概要數(shù)山頂私房雞了,嫩且入味。
恒會館是私房菜館,招牌菜是咖喱皇帝蟹,皇帝蟹產(chǎn)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巴斯海峽,重達8斤,由自帶冷庫的大漁船撈上船,即馬上放入零下50攝氏度的冷庫,新鮮大蟹的營養(yǎng)和新鮮度卻因此保存。會館的食材基本都是原產(chǎn)地空運而來,尤其是云南的原生土食材,包括臘豬蹄、宣威火腿,以及松茸、天麻等野生菌類。
家鄉(xiāng)篇
當然,如果你剛剛從地球某個角落飛回家,急于撫慰自己的“山東胃”,以下這些家常味道最容易勾起你味蕾的記憶。
濟南:炸藕合、打酥鍋
在濟南,酥鍋是人們傳統(tǒng)的春節(jié)食品。酥鍋葷素具備,加豐富配料,經(jīng)長時間燜制,“魚酥肉爛、酸咸甜香、形態(tài)晶瑩、色似琥珀”的酥鍋就此出爐。如果在家招待客人,隨意挑選幾樣愛吃的酥菜拼一下,都是風味獨特的美食。炸藕合更是貫穿整個春節(jié)。濟南北園蓮藕是炸藕合的最佳原料,成品色澤金黃,香酥可口。這些食品的重點不在于吃,而在于‘年味,別看都是一種食材,但炸出的藕合、打出的酥鍋可以說是一家一個味?!?/p>
推薦餐廳:城南往事主題餐廳、泉韻餐廳等
青島:鲅魚水餃鍋貼面
青島有個風俗,開海的鲅魚都要先送給老丈人吃,可見鲅魚的鮮美在島城人民心中的地位。每逢年節(jié),將鲅魚肉加花椒、啤酒等調(diào)料腌制,包出水餃既保存鲅魚鮮嫩細膩的口感,又避免營養(yǎng)流失。青島鍋貼呈月牙形,底面深黃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相傳慈禧就很喜歡這一口。
推薦餐廳:三合園水餃城、青島鍋貼店等
煙臺:膠東大餑餑
大約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開始,膠東人家開始蒸大餑餑,一直蒸到年根里,整個正月都不用做面食了。大餑餑是膠東大年的重頭戲,另外還有各種面食,如圣蟲、豬頭、魚、如意、壽桃、團圓餅等。做大餑餑要經(jīng)過發(fā)面、揉面、定形、醒面、蒸等多個步驟,上鍋后蒸裂了口才算上品,預示來年笑口常開。出鍋后的餑餑要用筷子蘸著紅染料蓋上紅彤彤的印記,告訴你“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