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索以浸潤式學習的設計整合各個方向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目標,期望最終達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以下是從事教學實踐研究中的一些體驗和思考。
一、重視閱讀,尤其倡導“大語文閱讀”
“大語文閱讀”是一種內容上更具開放性和兼容性、方法上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思維上更具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方式。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質;進而引導學生探求新知,構建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
(一)影視激趣
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進而影響對語文失去興趣。所以,實施“大語文閱讀”,必須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倡導實施大閱讀。
影視欣賞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激趣”之法。具體做法是,在高一階段,精選一批根據(jù)名著改編的影視片,如《三國演義》《竇娥冤》《鋼琴師》《美麗人生》等;二是配以有關生命、環(huán)境、自然科學的科教片,如《帝企鵝日記》、《微觀世界》等;三是穿插一些有關古跡名人的史料、紀錄片,如《孔子》《孫臏》《毛澤東》等。這種直觀的欣賞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一種“大語文觀”。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建構意義的過程,那么,閱讀教學就不應是教師傳遞信息的過程,而是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讀文本的過程。
“大語文閱讀”要的不單純是文學閱讀,而是融合音樂美術,交織哲學歷史,滲透自然科學等各方面深入社會生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yǎng)一種真正的語文素質。為此,我們確立了一種策略:創(chuàng)設情境,邊緣滲透。在各種文化的縱橫交織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在講授《短歌行》時用《三國演義》片頭曲引出人物,沉雄蒼涼又大氣磅礴的音樂會迅速帶學生走進那段歷史;學習《孔雀東南飛》以《梁祝》為背景音樂渲染鋪墊;學習《春江花月夜》中不時以音樂作品來引導啟發(fā)學生的理解;有的古詩詞還可以通過配唱,配畫等形式引導學生研討文本。
(三)自主閱讀
在教學中,整體感知是我們必備的一個閱讀環(huán)節(jié),在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更注重其個性閱讀。同時教學目標是隨機應變的,尤其是閱讀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變講解為對話。
小說、散文、人物傳記等教學以及名著體現(xiàn)“自主閱讀”較為充分。比如《邊城》《祝?!贰逗商猎律贰冻啾谫x》等的教學,大都遵從“自主閱讀”理念。在每單元示例教學之后,通常都會安排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有的進行口頭交流,有的進行書面交流,“讀書報告”常常成為我們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學相長,師生互相啟發(fā),雙方都是文本意義的發(fā)現(xiàn)者和教學意義的生成者,課堂不在是老師一人的“地盤”,而成為師生互相提升,一同探討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場所。
二、專題拓展,引發(fā)思考
“大語文閱讀”的一個目的便是要優(yōu)化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思維,為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作輔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聯(lián)想,也就是要求學生能從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為引導學生跳出課本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專門設計了“專題突破”這一拓展模式。
如講古詩詞時,在分類學習了作品后,專門閱讀一組解讀這些詩人的文章,像梁衡的《讀柳永》《把欄桿拍遍》《戰(zhàn)亂中的美神》《柳侯祠》等,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走向詩人,體味詩人的精神世界,閱讀理解互相生發(fā),掌握“知人論世”的方法,更提供寫作的借鑒。
再如,講授孔子時,我設置了“孔子的三大弟子”,“孔子的仁”,“孔子的義”,“孔子的禮”,“孔子的友”等幾種專題研讀,雖說耗費了好幾節(jié)課,但學生卻在交流中扎實地領悟了孔子的思想及形象,同時也參悟了古典與自身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探究寫作
探究寫作是學生從自己面臨的實際任務中提出問題,在探究中主動激活已知,獲取新知,解決問題過程中進行的寫作。它把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書面表達、豐富知識體驗等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在新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組織的探究寫作活動有四種形態(tài)。第一種是課堂探究中的隨堂寫作。比如《赤壁賦》中的人物評傳、《詩經(jīng)》中愛情的比較等;第二種是專門性的作文訓練,比如第一單元的“打動心靈的往事”主題作文,是在探究交流后的收獲;第三種是解讀類寫作;第四是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比如讀書小組合作完成的書評等等。
正是這些資料、札記,豐富了學生的頭腦,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錘煉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種閱讀,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對課文內容的表層認識,而是愿意也善于更多的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探究,寫出了很多有獨到見解的文章。如學習了《鴻門宴》后,學生有的探究項羽之死,有的探究劉邦、項羽誰是英雄;《祝?!穼W后,有的探究祥林嫂悲劇的原因,有的探究魯迅小說畫眼睛的藝術,有的探究小說景物描寫的作用。各種短評札記,可謂角度多樣,題目新穎,立意深刻。如《讓我成為你》,《一路有你》;《何謂悲壯》——解讀項羽與劉蘭芝;學習《邊城》后,同學們寫出了《今生不能不去》《哦,翠翠》;詩歌解讀中的佳作《李杜的另一種友誼》《我的春江》等文章,無論立意還是思想認識,都有長足的進步。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二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