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杰
前不久,我到一家寄宿制學校采訪,看到這樣一幕:一個男孩在教室門口緊緊地摟著爸爸的腿不松手,他爸爸一副無奈的表情,一個勁地勸孩子回去上課,孩子哭喊著:“爸爸,你別走!”這時,站在我和記者身旁接待我們采訪的副校長走了過去,用呵斥幫那位父親把孩子推到了教室。我還在想,都上小學二年級了,怎么還如此厭學呢?又不是上幼兒園。這時,副校長過來跟我們說:孩子是舍不得他爸爸,他爸爸出去打工,平時不能回來看他。平時只有姥姥或奶奶來看他,奶奶和姥姥都歲數大了,走起路來顫微微的。爸爸每次來,孩子都舍不得讓他走。爸爸只能狠心地將孩子推進教室,轉身就走,一走就是半年多。我們學校,這樣的情況很普遍。聽完這番話,我一下子就淚濕眼圈,幾次轉身擦去。孩子太可憐了,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不能陪伴在他左右。
我講述這個見聞,并沒有批評這樣的家長的意思,這樣的情況情有可原。這樣的家長也已不易,為了生存,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只得背井離鄉(xiāng),他們是上進的,只是現實讓他們照顧孩子和掙錢養(yǎng)家不可兼得。
但是,這種情況,亦包括在我想說的問題之內。我想說的是,家庭教育正在逐漸流失。比如說,有的年輕父母生完孩子,就把孩子托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照顧,他們只是周末去看看孩子——不是說老一代人就不會家教,而是他們的知識和觀念距離現在比較遠,由他們來負責給孩子家教,是很吃力的。很少有爺爺奶奶能夠輔導孩子的作業(yè)的,就是一個明證。還有的,直接將孩子送到托兒所、寄宿制學校,直接將育兒的責任承包給他人。反正,有那么多的機構,那么熱心地想賺這筆錢。還有的是,將孩子的周末甚至是晚上時間交給各類特長班或補習班,將孩子的時間填充得滿滿登登,而自己教育孩子的時間就所剩無幾了。我曾跟同事打趣道:現在只要有錢,養(yǎng)孩子并不累。從一兩歲開始,就可以送孩子全托,上小學可以住宿,上中學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嗎?當孩子跟同學鬧矛盾了怎么辦?當小朋友欺負他怎么辦?當老師處事不公怎么辦……遇到這些問題,孩子不能及時向父母說,不能夠得到家長的幫助和指導。跟著壞孩子學,或是學會了壞習慣,久而久之,就會積重難返了。在孩子心中,本來就沒有是非觀念,即便是大一點的孩子,他們的是非觀念也不強,不及時給他們糾正怎么行?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給他足夠的關愛,他們與父母的感情有隔閡,并且當父母的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所學所思所想,長大后,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束手無策,不也是正常的嗎?
我認為,各種特長班或補習班,不僅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而且大都是糊弄錢的。我兒子四五歲時,我送他到一個美術培訓班學習??墒菍W了一年,我發(fā)現每天老師教的內容和方式都差不多。老師先在黑板上畫一幅畫,如龜兔賽跑、毛驢拉車之類,然后就告訴學生照著畫。完事之后,老師就悠閑地在課堂里走來走去,偶爾指點一下學生,畫的是不是太大,或者太不像,涂色是否涂出格了。那位老師在一家正規(guī)學校任美術教師,我沒看到他教孩子怎么去觀察大自然,怎么去拓展想象力,而是這樣整日照葫蘆畫瓢。這還用他教嗎?買本畫冊,自己照著畫就是了。給孩子尋了幾個特長班,我最后明白,要想在小縣城找個具有真才實學的啟蒙老師,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據說,有孩子在本地學了兩年的拉丁舞,后來到省城比賽,被評委告知,孩子的腳的姿勢是錯的。愁人,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沒給教對。
此外,也不要把教育的責任都寄托在學校上,在學校的時間,是遠不如在家多的。而學校的老師,也照顧不來每個孩子,現在一個班級四五十乃至七八十個孩子,一個班主任哪里能照顧過來呢?在家里,您想如何開展家教,您心里是否有譜?據我所知,很多人是茫然不知的。
放棄家教,主要有兩塊,一塊是自己不陪孩子不教孩子,另一塊是家長自己不做?!妒勒f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笨谡f無憑,眼見為實。身教,以其信服力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要勝于言傳的。我想東晉政治家謝安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希望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做示范。這與日本的一句諺語——“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是一個道理。我經常鼓勵親朋好友多學習多讀書,他們反問我,我這么大歲數了,還學習干啥?我說,即便是你用不上了——其實,哪里是用不上呀,只是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罷了——也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我坐車時聽兩位家長聊天,一位家長說:我姑娘總讓我陪她練書法,可是我寫一會就累得受不了。另一位家長說:我也想練書法,在單位放著毛筆和宣紙,但是也寫得也沒啥長進,沒有環(huán)境,要是在書法班,大家都練就能學進去。我覺得很有意思,那么大的人怎么學習還得靠環(huán)境呢?自制力也太差了吧。其實,自制力差的還真不少,一位報社編輯說,他們報社不用坐班,但是有的人在家天天刷微博,一周連一篇稿子也寫不出。大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了。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那是相當重要了。要不,為何孟母三遷呢?別以為你的言行,與孩子的學習無關,關系大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家長的不能自己在打麻將,回過身告訴兒子:你好好寫作業(yè)!憑啥你們大人玩,我作為孩子的還得如此受累呢?孩子不會這樣想嗎?不僅如此,我還覺得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學習共成長。光是嘴上說總是虛的,言傳之后應落實到身教上,當父母的要給孩子做個愛學習努力上進的榜樣。當家長的不能說我是沒啥出息了,你得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自己整天玩電腦游戲看電視劇,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又不是七老八十了,為何現在不努力?就像有個笑話,爸爸數落兒子道:兒子,貝利像你這么大都成超級球星了,你瞅瞅你。兒子回應道:爸爸,克林頓,像你這么大都當美國總統(tǒng)了,你瞅瞅你。當家長不僅要在寫作業(yè)時,陪孩子忙起來,更應該與孩子一起奮斗,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孤單。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前不久我讀《走進院士》發(fā)現一個問題,院士大多出生于書香家庭??姴脑菏侩m出生在一個小村莊,但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讀書人,祖父是當地有名的私塾先生,父親也是個教書匠。王夢恕院士的家堪稱書香世家,他的祖父是清朝宣統(tǒng)年間小有名氣的才子,父親學習法語多年,后在隴海鐵路任職。在戰(zhàn)爭流亡中,王家的一箱書籍始終不肯丟棄。這一個有《資治通鑒》《道德經》《康熙字典》《石頭記》《西游記》等整套的線裝古書以及外文書、科技書的箱子,對王夢恕的啟蒙與成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齊康院士的父親就是建筑師,他父親有著豐富的藏書,并訂閱了20多年的國外各類建筑雜志,在這樣的環(huán)境熏陶下,齊康和他的哥哥們都走上了工程技術之路??梢娂覍W有多么重要。雖說這只是我在一本書里幾位院士的經歷中總結出的信息,若稱其為調查信息的話,面太窄了,沒有說服力。但是我想,書籍對一個人的成長作用,人們是可以想見的。當家長的,是不是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書香環(huán)境呢? 葉圣陶曾說:“優(yōu)良家庭的兒童,國文成績恒屬于優(yōu)良”。
有的人說我兒子看書是遺傳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常看書。但他們不知道,我每年給孩子買書都有上百本,每年光給孩子訂閱的雜志就十余種。有的書,孩子連翻也沒翻,但是我還是堅持給他買。而有的家長,可能只給孩子買過幾本書,看孩子不愛看,就不買了。我總是認為,孩子愛不愛讀書,直接取決于父母對書的態(tài)度。先得給孩子書,然后他才有讀的可能。今年不讀,明年后年也許會讀。孩子自己不懂也不能選擇,唯有做家長的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條件。我表哥的孩子在我家呆了一天,他看到我兒子的書架,回家之后就埋怨父母不給他買書。也許,在他父母看來,他是不可能愛看書的。八九歲時,就能自己騎自行車到十里外的河里摸魚的農村娃,怎么是看書的料兒呢?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許多家長是為了生存而忙碌著,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其實,我也并不屬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之列,我也是整日里頂著經濟壓力奮斗著。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擠去打牌的時間,擠去自己與朋友吃吃喝喝甚至逛街的時間,我想多少還是有一點時間的。而有的人寧愿拿電視或平板電腦來哄孩子,也不愿意跟孩子一起做做游戲,一起觀察觀察大自然。為了免去陪孩子寫作業(yè)的麻煩,將孩子送到課后補習班,讓別人給看著寫作業(yè)。家快成了只是孩子睡覺的地方了,就連一天三頓飯,有時都在外邊解決一兩頓,如在學校吃午餐,在課后補習班吃晚餐。對孩子的功課一問三不知,對孩子的思想從不過問,這樣的家長不是極少數吧?
我知道,要想闡述這個問題,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表達,都避免不了說教的成分,權當拋磚引玉吧。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