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作淚,風悲情。4月1日,清明時節(jié)雨籠罩著濟南長清福壽園,來自全省17市的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家屬、志愿者、醫(yī)學院及醫(yī)院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2015年清明節(jié)捐獻者追思會”活動。
遺體捐獻志愿者不求回報,只求在生命的最后為醫(yī)學事業(yè)做出貢獻。他們從沒想過得到社會的關注,得到政府各部門的重視。遺體捐獻紀念碑、紀念園的建成,讓捐獻者有了靈魂的歸宿,讓捐獻者的后人可以在這里寄托哀思,表達敬仰,更能通過活動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奉獻精神,倡導博愛文明新風,促進殯葬習俗轉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濟南市紅十字會數據顯示,在器官捐獻方面,濟南2014年器官捐獻登記20人,實現捐獻4人,捐獻4個肝臟、8個腎臟和2只眼角膜。2010年以來,濟南器官捐獻登記152人,實現捐獻17人,共捐獻了12個肝臟、28個腎臟和30只眼角膜,挽救了40位患者生命,使30人重見光明。
自2011年初山東實現首例捐獻,截至2015年3月,山東實現208例捐獻,共獲得378個腎臟、155個肝臟和140只眼角膜、2個心臟,挽救近500人的生命或使其重見光明,全省有2768人簽署《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愿書》,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