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云
婚姻家庭案件占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比例很大,少則占百分之四五十,多則達到百分之七八十。今天,我準備了一些婚姻家庭方面的典型案例,與大家一起學習。
在講案例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據:
1.憲法
2.民法通則
3.婚姻法
4.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二)、(三)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2001年12月27日施行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004年4月1日施行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2011年8月13日施行
5.繼承法
6.收養(yǎng)法
7.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所屬部門制定的有關規(guī)章
8.地方性法規(guī)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有關規(guī)定
案例一:為結婚給付的彩禮和嫁妝能否要求返還?
彩禮,在一些地區(qū)又稱聘禮,是指按照當地習俗,男方在婚前給予女方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財物,表示想與對方締結婚姻的誠意。彩禮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必須是基于當地的風俗習慣,為了締結婚姻關系,不得已而給付的,其具有明顯的習俗性。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都有婚前給付彩禮的風俗,且有的地方給付的數額較大,往往造成男方家庭生活困難,債臺高筑,這也為婚后夫妻感情不合埋下了伏筆,也導致大量返還彩禮糾紛的出現(xiàn)。
嫁妝,在實踐中一般認為是新娘帶給婆家的錢財和物品的總稱,這是由女方娘家支付的。這種配送嫁妝的行為,在法律上屬于贈與行為。
2004年8月,李某(女)和王某(男)經人介紹相識相戀,2004年11月舉行了婚禮,2004年12月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xù)。兩人婚后無子女,未取得共同財產。因婚后感情不合,男方于2005年4月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在審理過程中,雙方都同意離婚,但就女方家在辦理婚禮時陪送的一輛小轎車如何處理以及男方在婚前給付的8萬元彩禮是否應該返還達不成一致意見。法院判決:雙方離婚;嫁妝小轎車歸女方所有;男方給付的8萬元彩禮不予返還。理由: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0條規(guī)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的;(2)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確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本案中,當事人雙方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xù),且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給付彩禮是否導致男方生活困難,在實踐中舉證是非常難的,既要舉證證明生活困難的事實,又要舉證證明生活困難與給付彩禮之間有因果關系,法院一般都不予采信。故判決男方給付的8萬元彩禮不予返還。
為什么嫁妝小轎車判決返還呢?因嫁妝屬于贈與行為,在登記結婚前陪送的嫁妝應認定為女方家人對女方的婚前個人贈與。在登記結婚后陪送的嫁妝,女方家人未明確表示是對某方的個人贈與,則應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贈與,該嫁妝則應認定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本案贈與行為發(fā)生在登記結婚前,應認為是對女方的個人贈與。
案例二:婚前以一方名義購房,另一方全額出資,結婚不成時,房產應歸誰所有?
2008年8月,張某(男)因工作關系認識了李某(女)。相處一段時間后,兩人決定結婚,張某遂委托李某在柳州買房。2009年2月,李某看好了一套總價為90萬元的新房,告知張某后,張某于2009年3月向李某賬戶匯入90萬元房款。之后,由李某一人辦理房屋買賣手續(xù),房產證辦在李某個人名下。后雙方在此房中同居,并商議2009年10月結婚。后來,李某以性格不合將張某趕出家門,拒絕張某進入該房。張某無奈,于2009年9月起訴要求李某返還房屋。法院經審理判決,房屋歸李某所有,由李某向張某返還90萬元現(xiàn)金。理由:
本案中雖然張某在李某買房期間支付了全額房款,但房產證辦在李某個人的名下,此種情況下,一般都以返還不當得利為由處理較為合適。如果該房在短時間內增值很大,張某也無法得到相應的增值部分,真可謂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因此建議大家,在戀愛期間準備買房的,如果是自己一方全額出資,最好自己親自參與買房,將房產證辦在自己的名下。